陳達海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宜賓644003)
土鱉蟲養殖新技術(中)
陳達海
(宜賓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宜賓644003)

5.1 幼蟲、中蟲的管理幼蟲孵化出來后,便與卵塊分離。篩出的幼蟲連同飼養土一起放入坑池內或盆內飼養。幼蟲的放養密度應大一些(0.3~0.4 kg/m2,約8~10萬只),密度大便于飼喂,觀察。
在孵化過程中會有部分螨蟲進入坑池內,數小時后飼養土表面會有螨蟲出現,并吃食體弱、碰傷的幼蟲。那么如何除去螨蟲呢?土鱉蟲幼蟲出殼后5d內不吃食,但螨蟲需要吃食。這時可以用拌好的麥麩抓成小團,每平方米放3~5個,數小時后螨蟲會爬到麩團上吃食,此時把帶有螨蟲的麩團抓出,經過3~5d便可基本消滅螨蟲。
放養幼蟲的飼養土不必太深,有8cm即可,以后隨著分池飼養逐漸加深飼養土,中蟲10~12cm。幼蟲飼養溫度在32℃,中蟲在30℃。
幼蟲出殼后5 d開始吃食。蛻皮的1~2 d期間不吃食,蛻下的皮是黃色,聚留在飼養土表面,再經過20 d脫第二次皮,此時的幼蟲吃食量大增,活動量也大,這時便需要第一次分池。然后填放入新的飼養土,略超過原來的飼養土深度,分池飼養土如果溫差太大,應預熱才能進池。
隨著幼蟲不斷長大,養殖密度也變得過大,如果用手翻動飼養土,蟲子和飼養土的比例達到1∶4,飼喂時飼料撒下去,坑土表面呈波浪形翻動,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
幼蟲經過3~4次分池便長成中蟲,這時預算的坑池內可養滿,不必留空余面積。經揀雄后中蟲不再分池,直接養成成蟲。
中蟲的管理較為粗放,飼料也是需要粗放一些,能吃飽就行。
5.2 揀雄交配管理土鱉蟲的幼蟲期公母一樣,在蛻第9次皮時,雄蟲隨之羽化。羽化后的雄蟲7~10 d性成熟,雄土鱉蟲數量一般占總量的43%左右。雌土鱉蟲需再經過3次蛻皮才能達到性成熟。這樣一來,雄土鱉蟲就顯得過多。人工飼養者可利用土鱉蟲生長參差不齊的特征,在雄土鱉蟲蛻第8次皮后,分揀出生長快但未羽化的雄土鱉蟲,制成干品出售,這一舉措可增加產出效益。
揀雄工作在飼養池(盆)內出現羽化雄蟲后15~20 d開始進行。分揀時把蟲子篩出,置于盤內逐個分揀,分揀完后把飼養土與揀后留下的雌蟲一起放回坑池內繼續飼養。揀雄工作一般在晚上進行,操作人員需要眼明手快。
揀雄后20d左右便有蛻完11次皮,成熟較早的雌蟲需要交配。雌蟲成熟后,生殖器便散發出一種氣味(人聞不出)吸引雄蟲來交配。需交配的雌蟲一般都爬上墻壁或盆壁,沿墻留下氣味,后腹翹起,雄蟲隨氣味爬上墻與之交配,全過程10~20min。雄土鱉蟲第一次交配后,便不斷尋找雌蟲交配,經10~20d后,雄土鱉蟲自然死亡。
溫室化飼養土鱉蟲6個月揀雄,揀雄后2個月為交配期,2個月后50%以上的雌蟲開始產卵。雌土鱉蟲體內有數十個卵胎,一次交配后這些卵胎全部受精,交配后第7 d開始產第一粒卵塊,以后每7d產一粒卵。
5.3 成蟲管理成蟲飼養期間,飼養土濕度要大一些(40%~50%),可以在飼養土表面噴水或增加青飼料的投喂量,篩制卵塊后在空坑池里放水增濕。
篩卵由人工操作。一般自第一次篩卵后每隔20~25 d篩一次。先刮去飼養土表面的雜質,再從飼養池里把蟲、土一起扒出來,倒入1目篩里過篩,1目篩下面放置6目篩。1目篩把成蟲篩出,倒入旁邊預先放置的飼養盆里,再用6目篩把卵塊篩出倒入另一個專門放置卵塊的空盆。一個池篩完后,把飼養土與成蟲仍倒入飼養池飼養。
篩出的卵塊夾雜著部分土鱉蟲糞便等雜物,可放在水中淘洗。卵塊入水會浮起來,雜物一般都下沉。把卵塊撈出,用清水沖洗、陰干、過篩、去空殼、揀雜,就可留種孵化了。卵塊除自己留種外,多余部分可作種出售。一時不能售完的,應用飼養土拌起來,放置在陰涼處保存,一般-10~10℃可保存半年。
經4個月產卵后,雌土鱉蟲體重明顯減輕,隨后大批量死亡,這時便可采收成品蟲了。在采收前3個月第二批幼蟲已孵化好并等著分池,這樣飼養池始終不空置,周而復始,達到最佳養殖效益。(未完待續)
S865.49
C
1001-8964(2017)05-0047-02
2017-02-21
陳達海(1978-),男,四川省宜賓人,大學本科,講師,長期深入研究中藥藥理及慢性病的治療,尤其對骨病的治療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E-mail:74987568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