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大石橋市中心醫院泌尿科,遼寧營口115100)
排石湯輔以手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
韓波
(大石橋市中心醫院泌尿科,遼寧營口115100)
目的探討排石湯輔以手術治療腎結石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方法分析,選取78例腎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對照組(n=37)與觀察組(n=41),比較兩組患者結石排凈時間、排石臨床療效及其腎功能。結果觀察組結石排凈時間(4.52± 1.23)短于對照組(7.69±1.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9464,P=0.0000);觀察組臨床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81.08%)(χ2=4.0878,P= 0.0432);觀察組S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排石湯輔以手術治療腎結石可縮短結石排凈時間,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腎功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腎結石;排石湯;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臨床療效
腎結石是臨床診療中常見的泌尿外科疾病之一,根據結石的大小、部位采用手術治療,常見的手術治療方法傳統開放取石、腹腔鏡取石、經皮腎鏡取石、體外震波碎石等[1]。其中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可提高結石清除率,但由于該手術操作較小,盡管可減少術中出血量,但碎石效率較低[2]。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方案是當前臨床醫學者研究的重要問題。本文特選取我院收治的腎結石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大石橋市中心醫院泌尿科78例腎結石患者,所有患者均經B超、X光等手段確診為腎結石,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無嚴重心率失常、肝硬化及腎功能不全者、全身出血性疾病者。依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n=37)和觀察組(n=41),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36~68歲,平均(46.52±5.25)歲;病程0.5~8.5年,平均(5.64±1.24)年。觀察組男29例,女12例;年齡38~70歲,平均(48.52±4.36)歲;病程0.4~8.2年,平均(5.71± 1.32)年。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行手術側輸尿管逆行插管,然后改為俯臥位,使患者腰部與背部同一平面內,接著采用B超定位,確定結石所在的位置以及目標腎盞,并根據結石所在的位置以及腎臟的形態進行腎穿刺造瘺術。輸尿管導管內注射生理鹽水,并建立人工腎積水,選擇11肋間或者12肋緣下腋后線到肩胛線間區域做穿刺點,18 G穿刺針穿刺進入目標腎盞,若穿刺針有尿液滴出,則表明穿刺成功。接著置入斑馬導絲,在斑馬導絲的引導下,患者以筋膜擴張器從Fr 8遞增擴張至Fr 18,留置Fr 18剝皮鞘,建立經皮腎通道。患者置入wol f 8/9.8輸尿管鏡,并用生理鹽水進行灌注沖洗,使其能夠保持視野的清晰從而可以輕易的找到結石,并利用氣壓彈道聯合狄激光碎石,當碎石沖出時用鉗子將較大的石塊取出,然后仔細觀察由于殘留的石塊,并沿著輸尿管順行置入斑馬導絲,在斑馬導絲的引導下留置Fr 7雙J管,沿穿刺道留置Fr 18腎造瘺管。同時,術后均行抗感染治療,口服腎石通丸(四川旭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70043,規格:每袋2 g),每次2 g,2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之上,給予排石湯,主要成分:滑石粉、金錢草、瞿麥各30 g,石葦、鹽杜仲、炒車前子、海金沙各20 g,川牛膝、苘麻子、萹蓄各15 g,鹽補骨脂、王不留行各10 g,升麻5 g。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辨證加減,若患者腎虛腰痛者加杜仲、熟地各20 g;若為血尿者加三七、白茅根、藕節炭15 g;若患者疼痛者加白芍、甘草、胡索20 g;若患者出現血尿加30 g。水煎取汁800 mL,每天1劑,分3次服用,飯前0.5 h服用,連續服用15 d。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禁忌辛辣、刺激食物,多做跳躍運動,每天至少飲2 500 mL水。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所有患者于術后隔日復查B超、X光,計算及記錄結石排凈時間、腎功能,并評價臨床療效:分為治愈、有效、無效,治愈:經B超、X光檢查,結石排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經檢查,結石部分排出,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緩解;無效:經檢查結石未排出,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PEMS 3.1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結石排凈時間(4.52±1.23),對照組結石排凈時間(7.69±1.1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9464,P=0.0000)。對照組2例尿路感染,4例腎盂,2例輸尿管水腫,占21.62%;觀察組1例輸尿管水腫,占2.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2580,P= 0.0218)。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6%,對照組總有效率81.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7385,P<0.05)。見表1。2.2腎功能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SCr、BUN水平無顯著差異;治療后,兩組SCr、BUN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均得到改善,且觀察組SCr、BUN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表2 兩組腎功能比較(x±s)
近幾年來,我國腎結石發病率日益上升,年發病率約為150~200/10萬人,約有25%的患者需要住院進行手術治療。臨床多項研究表明[3-4]: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采用的是14~16F小孔徑操作通道,縮小操作視野,可減少術中以及術后的出血量,并減少對腎臟的損害,促進患者盡快恢復,減少術后并發癥。但該方法由于操縱視野較小,會降低結石排凈率。同時,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高熱現象,多是由細菌或者細菌產物所致。
中醫認為腎結石屬于“腰痛”、“石林”范疇,多是由濕熱下注,水熱互結所導致。因此,本研究輔以排石湯,其中金錢草、金海沙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5];滑石粉、瞿麥、萹蓄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作用;鹽杜仲、川牛膝等有著補腎活血的功效;生雞內金有健脾消食的作用;黃芪益氣;牛膝、菟絲子有著補腎活血的作用。諸藥聯合,可增加尿液,使結石松動下移,消除攣急,增強輸尿管蠕動,促進結石下移排泄,可減少術后尿路感染,減輕腎盂及輸尿管水腫,減少術后輸尿管狹窄幾率,對可能殘存的小結石促進排出也有幫助,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通過本次研究得到:觀察組的結石排凈時間短于對照組,且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腎功能指標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且并發癥也少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腎結石患者采用排石湯輔以微創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的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趙延文.經皮腎鏡、微創經皮腎取石術治療腎結石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20):68-69.
[2]劉大軍,馮棟棟.B超引導下微創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4(24):60-61.
[3]李文輝,張偉,李偉文,等.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嵌頓性輸尿管上段結石187例分析[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4,35(1): 73-74.
[4]王俏豐.排石湯治療腎結石40例[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3, 20(4):333-333.
[5]劉翠傳.益腎排石湯治療腎結石病112例[J].中醫臨床研究, 2014(29):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