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杰,崔秀坤,楊丹
(大石橋市陸合醫院心血管科,遼寧大石橋115100)
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及機制研究
于杰,崔秀坤,楊丹
(大石橋市陸合醫院心血管科,遼寧大石橋115100)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并分析其作用機制。方法選擇174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硝酸異山梨酯片、鹽酸索他洛爾基礎治療,觀察組在基礎治療基礎上施用瑞舒伐他汀進行治療。對患者治療前后TC、TG、HDL-C、LDL-C進行檢測并分析,觀察并記錄患者不良反應。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后TC(2.24±1.17)mmol/L、TG(1.24± 0.21)mmol/L、LDL-C(1.49±0.14)mmol/L水平較之對照組患者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DL-C(1.71± 0.12)mmol/L,水平較之對照組患者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34%,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79%,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意義。結論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療效顯著且與傳統療法相較并無明顯副作用,值得推廣。
瑞舒伐他汀;冠心病;療效;作用機制
目前,人們生活水平隨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的同時各種疾病發生率也逐漸升高,冠心病是一種因不良飲食習慣以及遺傳因素等而出現的心臟病,冠狀動脈處狹窄、脂質代謝率不正常、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器質性病變,冠心病范圍包括炎癥、栓塞等。WHO將冠心病分為隱匿性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缺血性心臟病與猝死5種臨床類型[1]。一般治療方法主要為阿司匹林、硝酸酯類、鈣抗結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基礎治療[2],瑞舒伐他汀作為新型治療冠心病藥物被寄予厚望,現就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及其機制展開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4年4月~2015年12月大石橋市陸合醫院接診的174例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后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87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男47例,女40例,平均年齡為(65.72±10.78)歲,平均病程(4.6±2.7)年,平均BMI為(24.64±3.21);對照組患者男45例,女42例,平均年齡(63.56±10.63)歲,平均病程(4.7±2.6)年,平均BMI為(24.54±3.17)。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入選標準:經診斷符合《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年制訂的《冠心病診斷和治療指南》標準[3]。排除標準:治療前1個月之內服用過影響血脂代謝水平藥物、肝腎功能不全者、甲狀腺功能低下者、肌病患者、妊娠以及雌性激素使用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給予基礎藥物治療,口服阿司匹林、口服硝酸異山梨酯片、口服鹽酸索他洛爾。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在基礎藥物治療基礎上施用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晚。兩組患者均給予飲食及生活習慣干預,戒煙戒酒,飲食上低脂低鹽,鼓勵患者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來有效控制體重增加心肺功能。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再服用其他影響血脂代謝水平藥物。治療后3個月早晨空腹到醫院進行血脂水平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選擇SPSS18.0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脂水平觀察組患者治療后TC、TG、LDL-C水平較之對照組患者均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HDL-C水平較之對照組患者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治療后血脂水平比較(±s,mmol/L)
組別TC TG HDL-C LDL-C觀察組(n=87)2.24±1.17 1.24±0.21 1.71±0.12 1.49±0.14對照組(n=87)3.45±1.15 1.67±0.19 1.34±0.10 1.73±0.16 t值6.8795 14.1625 22.0936 10.5294 P值0 0 0 0
2.2 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肌痛、肌酸激酶升高、皮膚瘙癢、黃疸、肝區不適、大小便異常等不良反應。觀察組患者有4例患者轉氨酶升高但未超出參考值上限因此未進行特殊處理,5例患者表現出輕微乏力,發生不良反應概率為(10.34%);對照組患者有5例患者轉氨酶升高但未超出參考值上限未作特殊處理,7例患者表現出輕微乏力,發生不良反應概率為(13.79%),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2166,P>0.05)。兩組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均不影響服藥。
冠心病在臨床醫學中較為常見,多發于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目前冠心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謝異常導致脂質大量沉積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粥樣硬化繼而引發諸多并發癥例如心肌梗死[4]。傳統治療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阿司匹林、硝酸酯類、鈣抗結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基礎治療以緩解癥狀繼而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5]。其中阿司匹林對血小板凝聚有抑制作用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并預防心肌梗死復發。硝酸酯類的藥物主要有硝酸甘油、5-單硝酸異山梨酯等,發生心絞痛時舌下含服。β-受體阻滯劑不僅能夠抑制心絞痛還能夠防止心律失常,代表性藥物有阿替洛爾及美托洛爾等等。隨著他汀類藥物的出現,其調節血脂因而有效治療冠心病的作用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他汀類藥物有天然化合物和人工合成化合物是最為經典和有效的降脂藥物,廣泛應用于高脂血癥的治,其中瑞舒伐汀為第7腫臨床應用的新型他汀類藥物[5]。
瑞舒伐他汀為選擇性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一種。HMG-CoA還原酶抑制劑是轉變3-羥基-3-甲基戊二酰輔酶。瑞舒伐他汀作用的主要部位是肝即降低膽固醇靶向器官。瑞舒伐他汀增加肝LDL細胞表面受體數目,促進LDL的吸收與分解代謝,抑制VLDL肝合成,因而降低LDL與VLDL的微粒總數,降低甘油三酸酯、總膽固醇、LDL-膽固醇和ApoB水平至正常水平,提升HDL-膽固醇水平至正常水平[6]。有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除能夠很好的調節血脂水平外還能抗血小板凝聚、有效改善血管內皮、抗炎以及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的增殖因、抑制血栓而有效的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7]。同時,適用于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可單獨使用或配合節食或其他降脂手段(如LDL去除法)使用[8]。
本研究顯示,在基礎治療基礎上服用瑞舒伐他汀的患者治療后TC、TG、LDL-C水平較之對僅采用基礎治療患者均明顯降低,服用瑞舒伐他汀患者治療后HDL-C水平較之僅采用基礎治療患者明顯升高。治療過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現明顯的肌痛、肌酸激酶升高、皮膚瘙癢、黃疸、肝區不適、大小便異常等不良反應。服用瑞舒伐他汀患者有4例患者轉氨酶升高但未超出參考值上限因此未進行特殊處理,5例患者出現輕微乏力,發生不良反應概率為(10.34%);僅采用基礎治療患者有5例患者轉氨酶升高但未超出參考值上限未作特殊處理,7例患者出現輕微乏力,發生不良反應概率為(13.79%)。所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均不影響服藥。表明服用瑞舒伐他汀不僅不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而且能夠有效改善血脂代謝水平。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療效顯著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值得推廣。
[1]榮杰,張軍平,許穎智,等.冠心病不同類型及階段的臨床證候學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15,42(12):2361-2363.
[2]李楠,崔曉迎.冠心病的二級預防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2(12):1547-1550.
[3]楊文,劉潔云,秦雷.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7):621-623.
[3]楊文,劉潔云,秦雷.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7):621-623.
[4]沈彩云.冠心病患者脂類代謝及炎癥因子與代謝綜合征關系探究[J].當代醫學,2012,18(23):43-44
[5]王劍鋒.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9及ghrelin水平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4(1):113-115.
[6]方利華.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癥因子影響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 24(36):43-46.
[7]郭華,陳炅,索冬衛.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變學水平及內皮功能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5):98-100+104.
[8]王震,馬寶新.瑞舒伐他汀對高齡冠心病介入治療患者血脂、炎癥反應及腎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 (19):5488-54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