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常春婧,崔麗玲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遼寧沈陽110024)
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的護理中的應用研究
李玉霞,常春婧,崔麗玲
(沈陽醫學院附屬中心醫院,遼寧沈陽110024)
目的分析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的護理中的應用研究。方法選取乳腺癌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則采取整體護理,對兩組患者的不良情緒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做出客觀的比較,并比較分析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滿意度。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對照組的發生率為35.5%明顯高于觀察組的1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對于護理的滿意度為觀察組為95.2%明顯較對照組82.3%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措施不僅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改善,而且減少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效果明顯較好,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整體護理;乳腺癌患者;護理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脂肪以及纖維組織和乳腺腺體組成的,乳腺癌則是一種發生于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1],其臨床表現有乳腺腫塊,乳頭溢液,皮膚改變以及乳頭、乳暈異常和腋窩淋巴結腫等[2]。乳腺癌發生的危險因素有家族遺傳、月經初潮早、絕經遲、未婚、未育、未哺乳等[3]。此外,外源性雌激素的長時間服用,絕經后肥胖以及酗酒也會引起乳腺癌變。目前,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該病的治療和預后會給患者帶來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研究了乳腺癌患者手術室的護理中整體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
1.1 臨床資料研究對象為本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接收的乳腺癌患者12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2例。其中觀察組,年齡36~64歲,平均年齡(48.63±5.81)歲;對照組,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9.36±6.03)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模式為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整體護理。整體護理模式:首先,手術前1天對訪視患者,查閱病歷,詳細的了解患者的診斷經歷、病況以及用藥過敏史等,并讓患者了解與手術相關的知識、手術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認真解答患者的疑問。其次,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大多患者或多或少會有焦慮心理,及時與患者溝通,對患者的心理狀態予以了解和疏導,針對不同患者予以適當的心理教育,向患者講解一些成功病例,減少其焦慮心理,進而積極面對疾病,配合治療。再者,手術時護理人員要以親和地與患者交談,關心手術臺上的患者并注意保暖,消除其對于陌生環境的而產生的不良情緒。最后,在術后須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留意其呼吸是否順暢、是否有胸悶以及發熱和傷口疼痛等。保持患者呼吸順暢,鼓勵患者做有效咳嗽。飲食需合理攝入熱量、無機鹽以及蛋白質和維生素等易消化、營養高的食物,適量飲食,選擇合理的抗癌食物,以促進組織的生長和切口的愈合。并耐心指導患者做必須的康復鍛煉。
1.3 觀察指標密切關注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和并發癥的發生率,并對患者滿意度加以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采用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SAS及SDS評分在護理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采用護理前后SAS、SDS評分(±s)

表1 兩組患者采用護理前后SAS、SDS評分(±s)
P值0.6954 0 0.8575 0項目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62)54.12±5.64 47.43±5.31 54.31±6.28 47.57±5.31觀察組(n=62)54.52±5.71 35.86±4.17 54.11±6.10 38.23±5.09 t值0.3924 13.4933 0.1799 9.9983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對照組出現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5.5%明顯高于觀察組的1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2.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對于護理的滿意度為觀察組為95.2%明顯較對照組82.3%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1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乳腺癌發病率占全身所有惡性腫瘤的7%~10%,該病與家族遺傳有關,多發于40~60歲和絕經期前后的婦女,男性乳腺癌患者僅占1%左右[4]。目前,手術治療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主要手段,為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護理工作異常重要。乳腺癌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其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個體差異和內分泌均有一定的關系,此外,該病的發生與發展與情緒和生活習慣也有關聯,所以盡早掌握檢查乳房的方法,以避免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并做好預防工作,關于乳腺癌的預防要做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5],保持心情高興,堅持體育鍛煉,積極參加各類社交活動[6],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注重均衡營養,脂肪、動物蛋白等高熱量食物要適量攝入[7],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及胡蘿卜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8]。護理人員應隨時與患者交談,讓患者盡快適應醫院的環境,此外,對患者病情和心理進行了解,指導患者正確的生活習慣和規律。減少患者的抑郁和恐慌等負面情緒給患者帶來的嚴重的心理負擔。故而,護理人員須根據不同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疏通。
綜上所述,整體護理干預措施在乳腺癌患者手術室的護理中,不僅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緒得以改善,而且減少了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治療效果明顯較好,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值得推廣于乳腺癌臨床應用。
[1]吳冬梅,沈潔,劉煜,等.婦科術后留置導尿患者的整體護理干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1):2579-2580, 2586.
[2]許麗.舒適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5,41(16):1985-1986.
[3]夏浩志,岳紅,史寶欣,等.乳腺癌患者生命意義的概念構建及對護理工作的意義[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8):1004-1009.
[4]孟超.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負壓引流的護理體會[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44(7):666-667.
[5]周春蘭,李曉瑾,李文姬,等.延續性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4): 663-665.
[6]程光文.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血清中TNF-α、IL-6和IL-8蛋白表達水平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9): 4728-4730.
[7]王群,蔡蘭春.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40(12):1487-1488.
[8]高月平,陳畫華,陳楚云,等.情感干預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康復效應[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6):2516-2517,258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