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芳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撫州344000)
Roy適應模式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王志芳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撫州344000)
目的分析探討Roy適應模式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突發性耳聾患者86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兩組,對照組43例,予以患者常規護理,實驗組43例,在Roy適應模式下對患者進行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聽力改善情況以及心理狀況。結果實驗組患者的聽力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15.8±1.3)和抑郁評分(11.7±1.7)也明顯低于對照組(22.6±1.5)(20.9±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2.464、26.610,P<0.05)。結論在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護理中,Roy適應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聽力的改善,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價值。
突發性耳聾;Roy適應模式;護理;臨床應用價值
突發性耳聾又被稱為暴聾,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覺神經性耳聾[1]。突發性耳聾具有起病急驟、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患病后,患者會出現耳鳴、頭暈、嘔吐、聽力下降等臨床癥狀,需進行及時治療,越早治療,獲得理想治療效果的機率也就越大[2]。臨床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神經營養物質以及血管活性藥物等對患者進行治療,同時,還需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服務。為有效促進突發性耳聾臨床療效和預后效果的提升,本次研究中采用Roy模式對實驗組患者進行護理干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以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期間來我院接受治療的86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耳聾鼻喉科分會制定的突發性耳聾臨床診斷標準。排除患有器質性疾病和精神障礙者。所有患者均是自愿參加本次研究。86例患者,男47例,女39例,年齡17~70歲,平均年齡(44.1±4.7)歲。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者分成對照組(43例)和實驗組(43例),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具體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氧療和健康教育等。
1.2.2 實驗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Roy適應模式,從以下4種適應方式角度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1)生理功能方面:發病后,患者需面對突然的聽力損失,毫無心理準備,疾病引發的耳鳴、眩暈等癥狀對患者的情緒和睡眠也均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此過程中患者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并出現失眠、多汗、尿意頻繁等癥狀。聽力損失、交流障礙以及治療時面對的陌生環境均會對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刺激。對此,護理人員需熱情接待患者及家屬,并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時通風,并相應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2)自我概念方面:在診療過程中,出于對疾病以及相關診療致使的不了解,患者也會產生緊張、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對預后效果持悲觀態度,并擔心治療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對此,可派專人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向患者介紹疾病病因、臨床表現、治療、預后等疾病相關知識,重點講解突發性耳聾產生的各種誘因,使患者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效規避這些危險因素。并向患者列舉治療成功病例,使患者充分認識到該病的預后效果尚可,積極配合治療可有效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改善預后效果.同時,在護理過程中,注意提高音調,并保持親切自然的態度,輔以適當的手勢與患者進行治療,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問,確保與患者之間的有效溝通,防止各種不良情緒影響臨床治療,造成病情反復。(3)角色功能方面:發病后,患者往往無法適應自身角色的轉換,由健康人變成存在聽力障礙的患者,甚至有變成殘障人士的可能。此時,患者情緒起伏大,更易出現消極負面情緒。對此,護理人員應主動了解患者的社會背景和家庭情況,并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相應的心理疏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效幫助患者排解憂慮,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4)相互依賴方面:醫院于患者而言是全然陌生的環境,加之聽力損失,交流障礙,患者更易產生孤獨感,需要獲得情感支持。對此,護理人員要保持親切熱情的態度,耐心與患者交流,并主動與患者家屬和朋友交流溝通,盡可能由患者親近的家屬為其提供生活護理。
1.3 療效評價標準治愈:臨床癥狀全部消失,聽力恢復至患病前水平;顯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升30 dB以上;有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提升15~30 dB;無效:受損頻率平均聽力未得到明顯改善。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100%。
分別采用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并對比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將所有數據結果錄入到SPSS17.0軟件中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聽力改善情況對比研究組患者聽力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4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聽力改善情況對比
2.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兩組患者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s)

表2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比(±s)
P值<0.05<0.05項目焦慮評分抑郁評分實驗組(n=43)15.8±1.3 11.7±1.7對照組(n=43)22.6±1.5 20.9±1.5 t值22.464 26.610
突發性耳聾發病急驟,患者往往毫無心理準備,在受到疾病沖擊和聽力受損刺激后,十分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導致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不佳,給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3]。
為有效解決突發性耳聾給患者帶來的心理問題,必然需要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護理干預。本次研究以Roy適應模式對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由上述結果可知,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聽力改善有效率(97.7%)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Roy適應模式下對突發性耳聾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臨床療效和預后效果,提升患者的聽力水平,與李月玲[4]的研究結果相符。同時,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焦慮評分(15.8±1.3)分和抑郁評分(11.7±1.7)分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Roy適應模式下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還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使之保持更為樂觀積極的態度接受治療[5-6]。相較于常規護理模式,Roy適應模式的突出優勢在于其能夠有效控制刺激強度,使患者的適應能力能夠在治療期間明顯升高,因此,能夠更好的預防和減少各種不良情緒的產生,使患者能夠更為積極主動的接受治療,十分有利于臨床療效和預后效果的提升[7-8]。因此,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心理狀態以及聽力改善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在突發性耳聾患者的護理中,Roy適應模式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臨床療效和預后效果,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1]孫建華.Roy適應模式對突發性耳聾患者角色轉變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2):76-77.
[2]李仁英.ROY適應模式在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護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3,32(26):167-168.
[3]袁惠萍,鄧麗英,陳璧珊,等.Roy適應模式在主動脈內囊反博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當代醫學,2014,(19):127-128
[4]李月玲.Roy適應模式在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16):25-26.
[5]曹艷妮.40例突發性耳聾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健康教育[J].當代醫學,2010,16(9):115.
[6]張依群.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間應用羅伊適應模式的護理效果[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1):1245-1246.
[7]許志力.羅伊護理模式在急性支氣管炎患兒護理中的應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85-86.
[8]梁彩薇,伍結珊,陳彩云,等.羅伊適應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康復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2,10(11):1807, 18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