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大鐵
頭暈、心慌、冒冷汗……這些低血糖的癥狀或許不少人都經歷過。對于糖友而言,這些癥狀也十分熟悉,因為糖友發生低血糖的幾率遠比普通人高。糖友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需要時刻謹防低血糖的“偷襲”。然而,低血糖的表現有多種,糖友要學會辨析一些“偽裝”的低血糖。
藥物聯用小心低血糖
幾乎每一個糖尿病患者都有過低血糖的經歷,這跟糖友日常控制血糖的“鐵三角”有很大關系。
首先,糖友都需要限食,科學地限食能讓糖友較好地控制好血糖,但很多糖友沒能掌握限食的原則,或進餐不及時,容易導致餐前低血糖的發生。
其次,運動方面的影響,由于運動會消耗大量的體能,加上糖友本身需要限制食物的總量,若過度運動就會消耗過多的能量,血糖必然會一下子降低,所以運動后的低血糖也比較常見。
此外,藥物也是誘發低血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效的胰島素和磺脲類的藥物,因為這兩類型的藥物能讓胰島素在短期內起效,就使得血糖容易降得太快,誘發低血糖。
失眠、焦慮,也可能是低血糖
由于飲食、運動、藥物是糖友每天的“必修課”,因此,低血糖很有可能隨時發生,所以認識低血糖的真面目很重要。
糖友常見的低血糖表現有肚子餓、心慌、冒冷汗、頭暈、眼花、手抖等,除了這些常見的表現,糖友更需要辨析一些不典型的低血糖表現。不典型的低血糖癥狀主要是以神經系統為主,這是因為血糖降低后,大腦缺乏糖作為能量,神經系統沒有“糧食”就開始出現問題。不典型的低血糖多見于老年人,表現包括失眠、焦慮、反應遲鈍、呆滯、語無倫次等,嚴重的甚至會出現昏迷、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等癥狀。
應對低血糖的2個“15”
低血糖常常會“偷偷”出現,讓人措手不及。不過,注意低血糖的誘因,能讓低血糖的發生率減少六成以上。
首先,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糖友可以在運動前適當進食,如可以吃些蘇打餅干、面包等食物。
其次,飲食要規律,每天要保證攝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各類主食)。
另外,定時使用降糖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生感冒、胃口差的情況,要適當減少降糖藥的分量,否則容易誘發嚴重的低血糖反應。
當糖友出現輕微低血糖癥狀時,要立刻處理,否則容易演變成嚴重低血糖,若超過6小時沒有處理,大腦缺乏糖分這一主要“糧食”,就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害。應對低血糖,糖友要記住2個“15”——
如果是輕微低血糖,糖友應該立刻食用15克的糖分并觀察15分鐘,若癥狀沒有緩解,可以再進食一些食物,若癥狀還不緩解,就要立刻就醫。如果已經發生神志不清等低血糖癥狀,不要強迫患者進食,應該立刻就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