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其華
2017年3月8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越要壓實責任、精準施策、過細工作。要繼續選派好駐村干部,整合涉農資金,改進脫貧攻堅動員和幫扶方式,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市委書記孫政才提出的“在‘準、實、嚴上下更大功夫”,則為如何繡好“扶貧花”作出了生動詮釋。
——瞄準痛點,找準針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提高扶貧攻堅工作的精準度,首先是要找準扶貧對象,瞄準攻堅靶心。在扶貧對象識別過程中,必須深入調查、反復核實和分析篩查,然后,再根據每一個參評對象家庭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定,確保應進則進、應扶則扶,盡量避免扶貧對象識別的錯評、漏評現象。其次是要找準扶貧對象的致貧“病因”,按照 “一戶一策、一戶一法”的原則制訂幫扶措施,開具對癥下藥的方子,然后采取“精準滴灌”和 “點穴治療”方式,圍繞精準脫貧、成果鞏固、持續發展的“療程”開展精準幫扶,幫助每個扶貧對象找到一條精準脫貧與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凝神屏氣,針腳扎實。一是扶貧工作必須務實。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必須把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的歷史使命和政治任務,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昂揚的斗志,并以一盤棋的系統思維、務實的工作作風和“繡花”的功夫,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實實在在地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杜絕各種各樣的形式主義和虛假作為。二是脫貧過程必須扎實。緊緊鎖定精準脫貧、成果鞏固、持續發展的攻堅目標,圍繞素質培訓、產業發展、住房安全、基本醫療、義務教育等領域持續精準發力,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自發參與、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著力解決扶貧對象住房、醫療、教育“三保障”問題。加速推進資產收益扶貧、金融扶貧、電商扶貧、旅游扶貧等多元產業融合發展,全面建立扶貧產業發展的利益鏈接分配機制,確保貧困群眾實現收入穩定增長,增強自身“造血”功能。三是脫貧結果必須真實。始終堅持脫貧質量和脫貧結果導向,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扎實攻堅,確保用實實在在的成果向黨和人民“交賬”,確保精準脫貧成效能夠經得起人民群眾的檢驗、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
——布局嚴密,落針精細。建立完善扶貧攻堅工作常態督查機制,嚴格執行精準脫貧督查巡查通報、約談、問責制度,全面加強督查巡查,督促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建立完善扶貧工作正向激勵和精準問責機制,切實抓好精準脫貧目標考核,樹好工作典型和脫貧典型,對工作推進滯后和未完成脫貧目標的單位,要全面啟動精準問責。建立完善扶貧資金監管制度,推進扶貧資金管理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從嚴懲處扶貧領域的違紀違法案件,提高扶貧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實效性、安全性,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緊要處。
(作者系武隆區扶貧辦綜合科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