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開發商們個個腰纏萬貫,個個是款爺,一個工程賺的錢夠他們享用很多年。這些工程是我幫他們拿到的,他們發財吃肉時,自己跟著喝些湯也在情理之中……”這就是貪官、海南省文昌市原副市長符濤生貪腐的邏輯。與那些一個工程就能賺數億數十億的開發商相比,符濤生收的“好處費”確實只相當于喝了點“湯”。任職期間,他收受12名工程承建商共計239.1萬元。可就因為這點“湯”,符濤生一審被以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6年,并處罰金70萬元。
還有一種“喝湯論”,是小貪官與大貪官相比發出的“不平之聲”。貪官鄒平在四川蓬安任縣長時期,曾因公然收禮被縣委書記批評,就在會上公開頂撞縣委書記說:“書記,你吃肉我們還是要喝口湯。”在這種“喝湯論”的支持下,他“喝湯”喝上了癮,越喝越想喝,最后因多次受賄達2420余萬元,被判無期徒刑。進了大牢的他可能還覺得冤,因為和那些貪腐多達數億的“大老虎”相比,他這點錢確實只相當于“喝湯”水平。
從時下披露的許多案例來看,不少貪官的腐化墮落,都曾以“喝湯論”作為理論基礎,為自己打氣壯膽,尋找心理支持。其貪腐軌跡也大都是先從“喝湯”開始的,喝著喝著就不滿足了,想嘗嘗肉味,吃了瘦肉還想吃肥肉,吃了回鍋肉還想吃醬肘子,貪得無厭,欲壑難填,就這樣慢慢吃成了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碩鼠,自然也就離進監牢不遠了。
可見,一個領導干部要想潔身自好,不做貪官,善始善終,就必須樹立這樣的堅定理念:從政期間,不僅不能吃肉,“湯”也不能喝,要拒絕誘惑,遠離酒色財氣。如果心理不平衡,實在是眼饞開發商的日進斗金,富甲一方,那就不要入仕從政,索性也去下海經商,辦廠蓋房,到那個時候,不論你是吃肉還是喝湯,都沒人干涉。可是,你既然做了公仆,吃了官飯,拿了俸祿,那就要按公家的規矩來,不義之財,哪怕是一分錢也不能收,不潔之“湯”,一口也不能喝,喝了肚子要疼的。
最近,香港前特首曾蔭權被判入獄20個月,成為香港有史以來被判“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的首位政府最高官員。看看他的罪狀,計有隱瞞東海花園租務,住酒店刷信用卡掙積分,接受別人贈送的舊跑步機,為兒子通融考試等。這些個事,不僅遠非吃“肉”,恐怕連“湯”都算不上,頂多如同寓言中阿凡提做的“兔子湯的湯的湯”。可是,信奉“零容忍”原則的香港廉政公署,卻不肯放過他,照樣要拿他是問,讓他坐牢,因為在他們眼里,公職人員做事須“比白紙更白”,遑論“喝湯”,就是聞聞“湯味”都不允許。
再看看前國民黨領導人馬英九,曾被他的政敵像過篩子一樣全方位查詢,想找出他在貪腐方面的毛病,以把他搞臭。可是卻毫無收獲,因為馬英九一向“不粘黑金的鍋,不粘臺獨的鍋,不粘酒色的鍋”,是著名的“不粘鍋”。他自律極嚴,小心謹慎,不僅從不吃“肉”,不喝“湯”,就連“湯味”都不沾。平時吃飯幾乎一天兩頓只吃盒飯,即使要出席不得不去的應酬,也吃過盒飯才去。在應酬宴上,他以水代酒,幾乎不吃東西。清心寡欲到這個份上了,自然是百毒難侵。
平心而論,領導干部的生活待遇固然無法與那些腰纏億萬元的大款老板比,但比一般群眾還是要強很多,政治待遇與社會地位就更不用說了,不需要另外“吃肉喝湯”也可以過得很好。如果不知輕重,本末倒置,放縱貪欲,偏要冒險去“吃肉喝湯”,那就肯定難逃法網,早晚會付出沉重代價。這樣的前車之鑒舉不勝舉,教訓沉痛,但總是有人要“冒死吃河豚”,那就遲早有他后悔的一天。
“湯”也不能喝,為官者當謹記,算是“護身符”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