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鴻雁+江荷
維修“小鍋”摔傷
今年57歲的董雙平,是云南省富源縣竹園鎮一個山村幼兒園的老師,即將退休的他主要負責所在幼兒園的后勤工作。他沒有想到,在自己上班休息室安裝一個接收器看電視,竟然給自己帶來了大麻煩。
1979年出生的李勁松,是湖南邵東人,多年來一直在竹園鎮租房銷售“村村通電視接收器”,與重情講義的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令李勁松意料不到的是,一次不講規程的上門服務,給自己造成了終身殘疾的后果。
2014年3月1日,為打發課間閑暇時光,董雙平在李勁松處花費180元購買了一套電視接收器,含小鍋、機頂盒和閉路線。對方承諾負責安裝、三年質保、三年售后服務。董雙平使用過程中,由于接收器所在位置樹木長高,遮擋了電視接收信號,導致收看效果不理想,于是便找到了李勁松的門市。李勁松提出需要另購閉路線,更換電視接收器的擺放位置,重新安裝調試。2015年6月,董雙平在李勁松的門市重新購買了18米閉路線,并請李勁松為其重新安裝。
2015年7月1日下午,酒后的李勁松穿著木屐式樣的拖鞋,前往董雙平所在的學校安裝調試。當天,有事的董雙平叫朋友老楊協助李勁松調試。安裝調試電視接收器后,李勁松未等老楊扶好梯子,自行從屋頂下來,因梯子無人固定,導致李勁松摔下致傷。
李勁松傷后,先后到當地衛生院、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等住院治療27天,開支醫藥費6000余元。2015年10月29日,經司法鑒定,李勁松的傷為九級傷殘,需后續治療費6800元。
受雇還是售后服務
“我們這兒出售‘小鍋,沒有哪家會上門安裝和維修。當天是他反復請我幫忙,因店中事務也不多,我才在沒有收他家一分錢的情況下去幫忙。現在造成摔傷,董家不賠償損失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李勁松傷好后,面對上萬元醫療費和后續治療費,覺得受益人董老師應該承擔其大部分損失。
“我當天有事,專門請人協助李勁松安裝維修,他不等我請的人準備好就匆忙下來。從沒有扶穩的梯子下來會摔傷,這是小孩子都懂的常識。”心里覺得憋屈的董雙平說事故發生后,他從道義方面考慮,已經給李勁松支付了3000元的經濟損失,現在不應承擔任何責任。
有群眾認為,李勁松為出售的“小鍋”進行售后服務,自身從事高危作業還喝酒穿拖鞋,嚴重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造成摔傷的后果應該自行承擔。也有群眾認為,李勁松是受董老師邀請,上門幫忙,董老師也應該保障李勁松的安全,因沒有做好相應保障,董老師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事故發生后,當地群眾對此議論紛紛。
經當地村委會、鎮司法所等部門多次主持調解,因雙方各持己見,調解未能達成協議。李勁松遂向云南省富源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判令董老師賠償醫療、誤工、后續治療等費用40余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查明董老師請李勁松安裝電視接收器,未支付任何費用。2016年6月30日,富源法院經公開審理,認為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董老師稱屬于售后服務無相關證據證實,法庭不予認定。
此外,李勁松在安裝電視接收器過程中,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對自己的行為有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且其職業特征亦應當知道房頂作業的危險,并做好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李勁松在未等他人固定梯子,且明知該梯子還沒有完全擺放好而自行從梯子上下來,使梯子滑落而導致受傷;同時李勁松明知需要房頂作業,仍然穿著拖鞋就去調試電視接收器,本身具有重大過失,應對其受傷的損失承擔主要責任。
董雙平請李勁松為其安裝電視接收器,也應保障李勁松的安全,故李勁松在安裝電視接收器過程中受傷,董雙平也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遂根據李勁松與董老師的過錯大小,酌情判令李勁松的合理損失由其自行承擔70%,董雙平承擔30%。
事故中,李勁松的醫療費、后續治療費、鑒定費符合法律規定,誤工費、護理費、住院伙食補助因未提供證據證明收入狀況,參照2014年批發和零售業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計算。李勁松受傷起訴的合理損失為8.6萬余元,由董雙平賠償2.5萬余元(含已支付的3000元)。同時判決董雙平所在幼兒園免責,駁回李勁松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判決宣判后,董雙平以一審認定為勞務關系錯誤,應當認定為售后服務及自己沒有過錯等提出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
爭議較大未能調解
2017年3月15日上午9點,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這起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二審開庭。與以往庭審不同的是,當天擔任審判長的是曲靖中院院長王澤祥,且作為曲靖法官員額改革后中院首件同步進行網絡庭審直播的案件。
“我國《工傷保險條例》明確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可由公司或者由個人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李勁松上門開展售后服務受傷,首先應該考慮申請工傷,由派出他的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法庭上,董雙平還繼續強調說:“李勁松明知要從事高危工作,還喝了酒,甚至穿了一雙木屐式拖鞋(上房),才是導致摔下來的最主要原因,和梯子有沒有扶好沒關聯。”
“小鍋”如果是質量方面的話可以到店里換,沒有哪家出售“小鍋”的負責安裝。再說他安裝了兩年多才因樹木生長出故障,不是才安裝就出的問題,不是質量問題,不屬于所謂售后服務。法庭審理中,李勁松堅持該案不屬于售后服務,是典型的勞務關系,自己是免費受邀請的勞務。
接手案件后,作為主審法官的王澤祥院長,仔細翻閱全部案卷材料,嚴格審查相關證據后,提前與合議庭成員溝通案情,詳細商討庭審提綱,制定庭審計劃。
法庭上,審判長王澤祥認為辯論的焦點主要有三:一是該案屬于勞務關系還是售后服務關系?二是李勁松從梯子上摔下造成的后果,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如何分擔?三是涉及的后期治療費、營養費、交通費、住宿費,一審認定的是否合理?
“雙方之間屬于售后服務關系。”董雙平的代理律師稱,雙方當事人是口頭協議,沒有書面的購銷協議,也沒有相關的收據。根據當地農村習慣,購買“小鍋”都是由出售方安裝,購買時也明確購買后由出售方安裝,信號不好由出售方服務,他們之間不應當是勞務關系,應當是售后服務,李勁松受傷屬于工傷的范圍,不是勞務受損。劃分責任的問題,一審判決董老師承擔的責任過高。因為李勁松有重大過錯,應當承擔主要責任。提供勞務一方是否承擔責任,要看提供勞務一方是否存在過錯。過錯責任,是指以侵權行為人的過錯作為歸責的依據及要件,并依過錯程度確定侵權行為人的責任范圍。提供勞務者的過錯應相應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對于是否有過錯的舉證責任,根據舉證責任原則,應由過錯方承擔。
法庭上,法官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明確減輕了接受勞務者的責任,加重了提供勞務者的安全注意義務……
3月21日上午,通過法官案后釋法,董老師最終同意法庭調解意見,除已經支付的3000元賠償外,一次性賠償李勁松經濟損失2萬元并當天履行。
點 評
勞務者受害責任,是指個人之間存在勞務關系的前提下,提供勞務者因勞務活動而受到傷害,在提供勞務者向接受勞務一方主張損害賠償時,由雙方根據各自的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提供勞務者受害糾紛案件,多數發生在一些小工廠、小作坊、農村自建房、裝修、裝飾等業務中,這類案件普遍存在安全意識淡薄、法律意識差、賠償主體難確定等特點。
2010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五條明確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接受勞務一方承擔侵權責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己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2月18日發布《關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決定》,在第二級案由“侵權責任糾紛”項下增加“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刪除了“特殊類型的侵權糾紛(包括雇員受害賠償糾紛)”案由。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可以要求雇主給予賠償。賠償的項目主要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等合理的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場特別是農村山區從事電器安裝維修、裝修的人員,因大多受雇于私人和個體戶,甚至本人就是老板,沒有勞動合同,也沒辦理任何保險,未經過專業培訓,沒有取得上崗證和資格證就直接從業,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出事后,很難得到相應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