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
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偵查監督科,在四年時間內,已經褪去青澀,成長為一支有實力、有魄力、有凝聚力的優秀團隊,并且總結出一套獨具特色的培訓方法,形成了——
走進虹口區檢察院偵監科的會議室,墻上掛滿了榮譽獎狀、感謝錦旗:2013年,在全市偵監條線釋法說理比賽中嶄露頭角,獲得第一名;2014年,在全市“三優一能”評比中脫穎而出,取得了矚目的成績;2015年,辦理的“醫托詐騙”案件入選最高檢全國檢察教育培訓精品課程;2016年,辦理的污染環境案獲評檢察機關優秀案例……更值一提的是,在第四屆全國檢察機關偵查監督業務競賽中,一名年輕同志榮獲“辦案能手”稱號,這是虹口檢察院在全國性的業務競賽中獲得的最高榮譽。
看著這些,很難想象四年前,這支隊伍還面臨著嚴重的結構斷層:30歲以上干警只有3人,70%以上干警檢察工齡不到三年。這樣青黃不接的情況,在全市偵監條線中都相當少見。
面對隊伍過于年輕帶來的經驗匱乏、能力有限、擔當欠缺的局面,偵監科將目光聚焦到了人才培養上來。剛接手這一支年輕隊伍的分管檢察長潘建安說:“一個優秀的團隊一定是更新換代、后繼有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我們要重視人才培養。只有不斷推陳出新,這樣的團隊才是良性的、健康的、永遠保有鮮活生命力的團隊。”經過四年的不懈努力,在院黨組的領導下,偵監科上下一心,總結出了“五類培訓法”:三優一能培訓法、一線培訓法、拓展培訓法、掛職培訓法、司改培訓法。人才培養持之以恒,隊伍建設顯露成效。
育苗子,薦英才,三優一能“大練兵”
歷史上,虹口偵監科還從未獲得過“三優一能”的獎項,人才的嚴重匱乏讓偵監干警參加任何比賽都提不起勁,士氣低落。為打破這一局面,2013年偵監科開展了“釋法說理”全科大練兵,當年就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一名入院僅四年的年輕同志在全市偵監條線釋法說理比賽中獲得第一名,且分數遙遙領先。受此鼓舞,2014年伊始,偵監科展開了一輪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精準化的打造偵監人才的全員實戰練兵。上半年,以每兩周一次的頻率進行實戰演練。由部門領導和業務骨干從辦案實務和優秀案例中挑選題目,精心設計問題,由院黨組成員、市院業務處領導、專家學者親臨現場擔當評委,青年干警全程參與。下半年,由各業務科室的青年骨干圍繞“三優一能”進行專題講座,將問題逐個突破,確保在比賽前沒有知識疏漏。
在大練兵的過程中,王志亮脫穎而出,被推舉為代表參加2014年的全市優秀偵查監督員比賽。1984年出生的他,已算是科里的“老同志”了,同事們都喜歡叫他“老王”。“書生氣少,不像進院才幾年的。”這是大家對他的印象。他很善于與各個部門溝通協調,但論理論功底、臺風形象和專業表達卻又有所欠缺。針對“老王”的這些特點,偵監科把重點放在了夯實刑法理論基礎,打牢法律功底上。越是臨近比賽,越是專注于知識點掌握,緊緊圍繞競賽模式和出題類型進行演練。最終,偵監科在2014年的全市偵查監督業務競賽中獲得了驕人的成績,引起了全市條線的關注。
經過四年打磨,王志亮成為科內的業務骨干,“大練兵”所賦予他的穩重大氣、兼容謙和以及扎實的刑法理論基礎,幫助他戰勝一個又一個辦案上的難點和挑戰。他至今都對那起滬上最大毒品案記憶猶新。
2015年1月30日凌晨,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南告水庫堤壩外的槍戰聲宣告這場緝毒案件拉開序幕。滬粵警方兵分三路,在汕尾、陸河、陸豐三地搗毀了一個特大源頭制毒工廠,抓獲販毒嫌疑人28人,繳獲結晶冰毒400千克,固液態混合體冰毒2噸,成為上海有史有以來破獲的最大毒品案。案發后,引起了虹口區院的高度重視,王志亮等偵監科檢察官被指派提前介入了案件偵查。
王志亮是在中午12點左右接到電話,下午4點就出發到廣東。利用在途時間,他了解了基本的案情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并且查閱了相關規定。就是在這個時候,他注意到了公安部的規定:“制造毒品的案件,由制毒窩點所在地公安機關管轄。”根據這個規定,上海警方對此案沒有管轄權。管轄,是后續所有行為成立的根基,必須被解決。王志亮馬上聯系公安承辦人,提出了這個被忽視的問題,并且迅速在頭腦中搜尋連接點:這個案子是由上海的一起販毒案而牽扯出來,也就是說廣東制造的部分毒品流入了上海,從這個角度而言,上海警方可以并案處理。后來,正是依照這個思路,案件由公安部指定上海管轄。
到達案發現場后,王志亮幾人馬上實地察看了制毒窩點。一個廢舊的制毒工廠隱藏在山林中,只有一條小路通往山頂。同時,他們匯總所有信息后向分管領導匯報。分管領導通過遠程指導、綜合分析,提出偵查取證的方向:對裁判證據的把握應該是引導偵查的重點。因此,在滬粵兩地警方召開的偵查分析會議上,結合制毒工廠的實地察看情況,王志亮提出對案發現場的勘查、對制毒工具的扣押一定要規范進行,同時建議公安機關對涉案物品進行鑒定,確定是毒品,再對查獲的槍支進行鑒定,確定是刑法意義上的槍支。一系列的建議及措施確保了客觀性證據收集的及時性和合法有效性,對偵查任務的順利完成,以及后續司法程序地順利展開起到了關鍵作用。
重實務,善歸納,一線疑惑一線解
大練兵夯實了干警們的刑法理論基礎。如何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辦案中遇到的困難又是一項新的難題。秉持著“問題來自一線,經驗出自一線,方法源自一線”的思路,分管檢察長開創了“一線培訓法”。從一線辦案中發現問題,匯總后歸納出十個專題,然后定期以刑事檢察論壇的形式召開研討會。
每次刑事檢察論壇召開前,偵監干警們都在熱火朝天地討論著。“這種論壇非常貼近我們的日常工作,討論的專題都是我們在一線辦案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當前最迫切需要解答的。所以我們全科干警都參加,暢所欲言,分管領導也會來,跟我們一起討論。”偵監科的檢察官如是說。從2015年4月第一期“如何提高審查批捕階段審訊水平”,到第二十期“審查批捕階段如何做好釋法說理”,偵監干警們交流實務經驗,共同研究解決辦法,并于會后總結討論成果,形成《刑事檢察論壇》書面材料,整理成冊,每兩期一冊,一共十冊。在虹口檢察院,不光是偵監科的同志,每一位辦案干警的案頭都放著一套《刑事檢察論壇》作為實務借鑒與指導。這套材料由于其所具有的實務性,得到了最高檢的肯定。
拓視野,師人長,他人之石可攻玉
新一期的拓展培訓講座的通知已經提前公布在了院里的局域網上,偵監科的干警都在抓緊時間翻閱案卷、提審嫌疑人,盡快安排好手上的工作,為聽一場講座空出時間。這樣的場面在偵監科里“司空見慣”。
為了開闊視野、拓展素質,抬起頭來多視角地看問題,分管檢察長組織了“換個視角看檢察”系列拓展培訓講座,邀請到資深的法官、經驗豐富的民警、業務熟練的律師、理論深厚的專家為偵監干警們講課。在這個平臺上,有區法院刑庭庭長,從法庭審判的角度談以庭審為中心訴訟制度改革對檢察工作的新要求;有上海市刑偵總隊副總隊長,結合大量真實案例闡釋現代刑偵技術在破刑案中的重要作用;還有上海市律師協會副會長,剖析檢察官與律師的工作方式以及解決問題方式上的差異。這些講座角度新穎,專業性強卻又引人入勝,觀點鮮明,集思廣益。每堂課吸引人數眾多,除了業務部門的干警,其他部門也來旁聽,座無虛席,被同志們開玩笑地說:業務講座開成了全院大會。
這樣的講座,讓偵監干警將辦案視野放得更遠,不僅僅局限于檢察院,考慮問題更加全面,處理難題更是從大局入手。2015年年初,虹口警方接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供的線索:本區新市北路1505號嘉麟閣酒樓銷售的羊肉中含有豬肉和鴨肉成分,系假羊肉。隨后11名犯罪嫌疑人分別在本市浦東、閔行、寶山、虹口抓獲,查獲假羊肉31噸。至此,一起跨區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爆發。
近幾年,與食品安全有關的事件刺痛著各方神經。因此,該事件消息一出,百姓的信任危機、輿論的壓力撲面而來,工商、食藥監等行政管理部門要求對該事件有一個說法,社會上要求嚴懲犯罪的呼聲很高。案發后,虹口檢察院偵監科迅速反應,將案件情況向分管領導匯報。在分管領導的指揮下,偵監科兩次提前介入案件偵查,從立案到偵破進行了全程指導。青年干警賴琛琛全程參與了這起案件的辦理。他回憶,剛接手案件時證據基礎非常薄弱,辦案的起步階段走得很艱難。他和同事們討論后,綜合考慮社會治理因素,在堅守法律底線、秉持案件質量不能突破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對策建議。首先,建議委托專門的鑒定機構對涉案羊肉進行鑒定。經鑒定,扣押的假羊肉中檢出瘦肉精成分。然后,偵監科與虹口公安就案件的定性、是否報請公安部發起集群戰役、證據的把握等問題進行溝通。溝通后,公安分局報請公安部發起集群戰役。緊接著,偵監科建議,查清涉案假羊肉的來源和去向,查清該批假羊肉在上海的銷售網絡,抓捕整個涉案利益鏈條。虹口公安按照該建議,將該批假羊肉在上海的銷售網絡全部摧毀。案件報捕后,分管領導帶領偵監科會同市區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并將情況向上級機關匯報,最終達成共識,犯罪嫌疑人被批準逮捕,并全部順利判決。談到收獲與感想,賴琛琛這樣說:“參與的過程讓我體會到,辦案不能只局限于法律,視角不能只局限于檢察機關,還要考慮怎樣的處理方式對促進社會管理有積極意義。”
廣合作,集眾思,掛職鍛煉接地氣
青年干警的特點在于理論知識多,實務經驗少。但是,如果對偵查工作狀態不了解,甚至對監督的規律不了解,只會“背背書”,根本無法適應偵監實務需要。為了培養青年干警“接地氣”的工作方式,能夠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開闊視野,打開思路,學會站在其他區院、其他機關乃至全市的高度來看問題,院領導及時與公安機關、二分院展開合作,選派干警赴這些部門掛職鍛煉。掛職的青年干警帶去了誠懇求學的心態,帶回了眼界、方法與工作水平。他們回院后無不有著頗多感慨,談論著掛職時的工作內容,了解到與本崗位不同的操作模式,思考著借鑒與參考之道,將掛職經歷與本職工作聯系起來,將感想感受分享給科室的每一位同志,提高了隊伍的專業化、實務化、司法化水平。
順潮流,應挑戰,司法改革確權責
王未是應司改大潮流、入額后調整到偵監科的檢察官,她原先是二線業務部門社區檢察科的業務骨干。談到此,她有著頗多感慨:“剛到偵監時,我的確感覺到辦案壓力很大。偵監的節奏很快,需要處理的情況又很多,所以我總是很忙亂,每辦一個案子都戰戰兢兢。”
為了盡快適應司法改革的步伐,偵監科多次召開司改學習會,學習司法改革對辦案提出的新要求,學習檢察官權利清單。為了使新到崗的檢察官盡快適應偵監工作的需要,偵監科搭建了“檢察官教檢察官”的活動平臺:由辦案時間較長、經驗豐富的檢察官帶教新進檢察官,一堂課一個專題,并鼓勵其他同志旁聽授課,加強互動提問,以此提高整體工作能力。除此以外,虹口偵監科還不斷完善“檢察官聯席會議制度”和“捕訴銜接機制”:承辦員遇到疑難案件后,經部門領導批準可以召開會議,檢察官列席并發表意見;遇到爭議較大的案件,通過“捕訴銜接”與公訴部門協同配合。新舉措使得新加入的成員更好地融入了偵監工作。
“應該說王未是經受住了考驗,已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偵監檢察官了。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講,她不僅是閱卷快了,辦案快了,連打電話、走路的步伐都快了。”新加入的年輕力量為偵監隊伍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司改的順利推進增磚添瓦。
精兵出于強將,最好的帶教莫過于檢察長親自帶領干警辦案。班子要深入一線,一線要緊跟班子,要充分發揮黨組班子在一線業務中的引領示范作用。這也是司法體制改革中以“檢察長辦案制”帶動執法水平提升的內在要求。
2015年12月30日虹口公安召開新聞發布會:虹口區一家企業涉嫌合同詐騙,被害群眾100余人。原來,自2015年3月開始,范某等人成立了一家名義上從事收藏品展示展覽的公司。他們宣稱公司能免費展示藏品,并高價代售。實際上,公司雇傭了他人冒充“買家”來參觀展出,假裝有購買意向,使收藏品愛好者深信自己的藏品能賣出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價,從而交納了高昂的鑒定費。不明真相者慕名而來。等到這些被害人發現自己白白交納了幾萬的鑒定費卻根本無法成交時,一切為時已晚。
偵監科受理該案后立即成立了由副檢察長潘建安領導的辦案組。潘建安仔細審查案卷后親自前往虹口看守所提審犯罪嫌疑人。眾多問題在考驗著承辦人。這起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21名,他們分別起什么作用、做什么事、重要與否、地位如何;大規模的受害人,每個人是否被騙,怎么被騙的,被騙了多少;該公司與其他多家公司關聯密切,他們從何時開始關聯、在哪一點上存在關聯、互相之間關系如何運作;公司的財務往來、資金流水,哪些是合法收入、哪些是非法收入、哪些是詐騙所得……要厘清這其中的頭緒,不僅是對腦力的大挑戰,也是對體力的大考驗。辦案組多次研讀案卷材料,反復討論關鍵細節,克服了時間短任務重的壓力,晝夜奮戰在辦案一線。最終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準逮捕,并被順利判決。本案也成為上海市首例在藝術品交易領域行騙被成功判決的案例,為全市其他區域辦理類似案件提供了范本。
實踐證明,這五類培訓法是行之有效的。看著這支年輕的偵監隊伍從不勝其任到獨當一面,分管領導更多的是欣慰:“事情要做好,關鍵在人。等他們到了我們這個階段,他們會感悟到我們現在的用心,會和我們一樣,把好的經驗、好的作風一代代傳承下去。”司法進步依賴于一代代法律人前赴后繼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虹口檢察院偵監科將穩扎穩打、開拓創新,探索出一條人才培養的實務化、專業化道路,孜孜以求、不懈努力,開創隊伍建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