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玉軍
【摘要】比較閱讀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以當前高中語文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準,結合近年來語文課程教育的工作經驗,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為例,對比較閱讀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語文課程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比較閱讀法 高中 文言文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059-02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編著了許多文言文作品,此種優質文言文作品作為我國五千年文化內涵的結晶,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較大幫助。但是據現有數據調查結果限制,高中生群體普遍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認為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師不僅要關注文言文教學,更要教好文言文。”在日常教育活動中注重文言文知識的教育,引導學生解析文本內涵,進而有效提升課程教育質量。
一、現階段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工作開展情況
從現階段高中文言文教學工作開展情況來看,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大部分高中生缺乏一定文言文基礎,離開老師和工具書就無法自主解析文言文,而學習文言文大部分都是為了應對考試,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去解析經典文言作品。高中生在學習文言文時無法以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只是機械的記憶與考試相關的文言內容,嚴重忽視了文言文自身的文化內涵。時間一長教師在講述文言文課程中形成不定性的教育模式,逐字逐句的翻譯,以重點詞匯為基準,對文章中一些實詞、虛詞的用法進行著重講解。若文言文是傳記類主題,就會解析人物的性格特點,文章的描繪手法等,所有文言文的教育模式都是如此,學生將在機械性課堂教育活動中失去學習興趣,其課程教學質量可想而知。教師若想切實改變這一局面,就必須進行文言文課堂教學改革。
二、比較法概述
當前階段,比較法作為課堂教育活動中比較常見的教育方法。將比較作為一種全新教育模式加以界定。是由著名法國教育學家朱利安提出的。從宏觀教育角度分析,比較法就是將兩篇或者是兩篇以上具有關聯的文本內容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從文字中尋找兩者存在的關聯與區別,進而總結學習經驗。通過在高中語文文言文教育活動中進行比較教育,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學習思維,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文言文內容。對于高中語文教師教育任務而言,教師科學選取對比文本,在比較中深化學生的學習印象,進而切實提升課程教學質量[1]。
三、比較閱讀法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材文本與文本間的比較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編著的文言文教學內容的設置都是以模塊為主要形式的,將描寫手法相似的文章放置在一個模塊,或者是將相同題材的文本內容設置在同一個模塊。因此,在實際對比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幾點對比:
模塊內相同題材的文言文思想內涵和描繪手法的異同對比。
模塊內相同題材的文言文敘事角度與創造手法的對比。
模塊內相同題材內容及主體內涵的綜合比較。
以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四模塊《燭之武退秦師》《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為例,文章所選的三篇文言文或是記錄當時時期戰爭上的血雨腥風劍拔弩張,或是記錄綿長歷史長河中英雄人物的言行舉止[2]。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文本比較閱讀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體會歷史事件中跌宕起伏的情節,通過有效的比較閱讀充分賞析文章中提及的人物形象特點;在學生掌握一定基礎后鼓勵學生自主歸納文言文敘事過程中語言使用規律。以故事情節比較閱讀為例,《燭之武退秦師》講述的是秦國聯合晉國攻打鄭國,燭之武臨危受命去勸說秦伯,利用自己三寸不爛之舌為秦伯講述了攻打鄭國的利弊,直接將堅固的秦晉聯盟打敗。本課在敘事過程中主次分明,巧妙設置伏筆,使故事情節變得十分扣人心弦。在《鴻門宴》中作者則為學生展現了西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那場危機重重的宴會斗爭,情節跌宕起伏,特別是宴會中“三起三落”的情節更是激動人心令人神往。同理在《荊軻刺秦王》利用荊軻與秦王刺殺過程中雙方的動作描寫,為學生展示出當時荊軻報國的決心。
同時,利用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在學生進行解析過程中教師需要側重引導學生運用比較的手法去剖析人物形象。
(二)課外文本資源與教材的比較
古詩文在高考語文考試中占據30多分,由此可見文言文的教學價值。但是因為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文言文脫離現實生活,加之文字晦澀難懂,便直接放棄學習。長時間以來以上問題困擾著高中語文教師,教師需要不斷創新課堂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比較閱讀法,幫助學生解析文言文。依舊以《荊軻刺秦王》為例,荊軻作為歷史聞名的刺客,人們對荊軻刺秦的故事評價也是議論紛紛。基于此,教師需要在課堂導入環節設置簡單的評價活動,如以“你心中的荊軻”為題,鼓勵學生的總結荊柯的人物形象。以刺客這一視角解析故事情節,并為學生提供《刺客豫讓》課外閱讀文本,鼓勵學生進行綜合對比。兩篇文章都是以刺客為主體,皆處于戰火紛飛的時期,各種類型英雄盡顯其能。士兵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文官在朝堂各抒己見,為時代的變更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有一部分人卻區別于以上群體,卻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美名,讓我們一起走進荊軻的世界認識這一荊軻。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文言文解析能力的提升也奠定了扎實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實際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活動時,要想使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利用好比較閱讀法,引導學生采用對比的手法對文本內容進行解析,進而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麗莎.高中語文比較式閱讀教學方法的運用[J].科技展望,2015,35:202.
[2]劉珂.高中古代詩歌比較閱讀法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