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苗彬
[摘要]本文利用多年來從事氣象觀測工作取得的經驗,并在總結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所采取的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針對2012年2月28日下發的新版《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規范》中的技術細節、難點提出一些理解和認識,以求為航空氣象地面觀測的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規范》;氣象觀測;理解
0引言
新版《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規范》(以下簡稱“新《規范》”)自2012年2月28日下發實施以來,作為民用航空氣象地面觀測和資料業務的根基,為從事航空氣象保障服務的工作人員獲得具有代表性、準確性和比較性的氣象觀測數據提供了可靠指導和科學依據。但與此同時,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新《規范》中的一些技術細節、難點的理解掌握程度仍存在差異。為了進一步規范氣象地面觀測工作,提高氣象觀測水平,本文利用多年來從事氣象觀測工作取得的經驗,對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大爭議的地方,提出了一些理解和認識,與大家共同探討。如無特別說明,本文所述特殊天氣主要針對特殊天氣現象而言,本文所述特殊天氣報告均指電碼格式的特殊報告(SPECI),例行天氣報告均指電碼格式的例行報告(METAR)。
1對特殊天氣發布規定的理解
1.1特殊天氣在例行觀測時段出現又消失,例行天氣報告中的天氣如何發布
對于此類情況的處理,目前存在兩種較為普遍的方式:方式一是例行天氣報告中以觀測時段內出現的特殊天氣現象發布現在天氣組:方式二是例行天氣報告中以接近正點的天氣現象發布現在天氣組,并加發近時天氣組。例如。52分RA,58分轉-RA,采用方式一處理則現在天氣組編報RA,近時天氣組不編:采用方式二處理則現在天氣組編報-RA,近時天氣組編報RERA。
以上兩種處理方式的側重點不同,對氣象信息的提供均有各自的考量,但從新《規范》對數據采集的要求和用戶對航空氣象信息的需求來看,應該是方式二更合理。首先,根據新《規范》的要求,例行觀測中無論是整點觀測還是半點觀測都是在正點時刻采集數據的,也就是說例行觀測采集的數據應該是越接近正點越符合要求。其次,采用方式二,用戶可以從前后報文中推知該特殊天氣發生在例行觀測時段并且已經消失;而采用方式一,則無法獲知特殊天氣現象已消失的信息。也就是說,采用方式二,用戶獲取的信息更多,更準確,更符合實際情況。所以,當遇到特殊天氣在例行觀測時段出現又消失的情況時,建議例行天氣報告中以接近正點的天氣發布現在天氣組,并加發近時天氣組。
1.2特殊天氣報告發布的時間要求
①特殊觀測時距小于5分鐘。②特殊天氣報告發布的時間以第一次出現特殊天氣變化的時間為準。例如,09:15出現TS,09:15-09:20之間若出現其他特殊天氣變化,報文時間應為09:15,器測項目的要素應取09:15時刻的數據。③若氣象要素轉好出現在例行觀測時段內,則例行天氣報告可一并發布轉好的情況,無需在例行天氣報告后再發布轉好的特殊天氣報告(除TS外,根據規定TS須停歇超過10分鐘才算消失):同理,氣象要素轉好出現在特殊觀測時段內亦可一并發布轉好的情況。例如,58分RA轉-RA,則例行天氣報告中現在天氣編報一RA,并附加近時天氣RERA,作為雨轉好的情報,無需等08分后再發布雨轉好的特殊天氣報告。
2對近時天氣規定的理解
①近時天氣只有出現和消失,無強度變化;②近時天氣現象能組合則組合。不能組合則分開。且無先后順序要求。例如,02:15現在天氣SHRA,近時天氣RETS,02:24現在天氣-SHRA,02:34發布關于SHRA轉-SHRA的報告,近時天氣現象組應編報RETSRA,且應理解為RESHRA的出現。又如,PETS REFC,則需分開。
3對機場附近天氣規定的理解
①機場附近天氣不發特殊天氣報告。例如,37分出現VCTS,不用發布特殊天氣報告。②機場附近天氣不組合。例如,機場附近雷雨編報VCTS VCSH;機場附近雷暴而本場中陣雨,則編報VCTS SHAR。③機場附近天氣在紀要欄只記簡字,不記起止時間。例如,當在機場附近觀測到VCTS時,則紀要欄只記錄VCTS。
4關于云的理解
重點是對同族不同類云云高相同時云組編報的理解:①CB或TCU與其它云云高相同時,根據新《規范》的規定,在此情況下,CB或TCU單獨編報,其它云組按規定單獨編報。例如,1CU600 1CB9001TCU900 2SC900 3SC1200,則云組編報FEW020 FEW030CB SCT040。②在無CB且無TCU的情況下,其它云云高相同時,云高相同的云作為一層云,云量合并計算,并按規定編報。例如,1FC600 1CU9002SC900 3SC1200,則云組編報FEW020 SCT030。
5關于風的理解
5.1關于地面風的解除
地面風的變化無轉好轉壞之分,因此,當地面風達到特殊報告標準時應立即發布。例如,若地面風風速的特殊天氣報告標準的數值定為20米/秒,則當風速由20米/秒變為17米/秒時,應立即發布SPECI報告,而無需等十分鐘后發布。
5.2關于風切變的編報
①風切變編報有兩種形式:WS RWY nn或WS Rnn。②在METARJSPECI中,只發布500米以下的低空風切變。
5.3關于颮的記錄
新《規范》中,颮的判定標準是瞬時風速突然增加8米/秒或以上且至少維持1分鐘,然后突然減小,而且維持時間內瞬時風速不小于11米/秒。因此必須在1分鐘后才能確認為颮,并開始記錄。例如,05分風速出現變化,達到要求,但到06分才能確認為颮,所以開始時間應記06分,而不是05分。
6關于天氣現象的理解
①新《規范》中,現在天氣組最多編報三組。因此,當出現四組或以上天氣現象時,優先選擇本場存在和主要影響本場的天氣現象進行編報。②現在天氣組的順序按《4678電碼表》的欄目順序從左到右編排,同欄目內容無順序要求。例如,現在天氣現象DRSN、BLSN、SN的編報,則無先后順序要求。③有雨凇不一定判斷為凍降水,即不在同一時間出現,雨淞不能作為凍降水的判斷依據。凍降水是一種過冷卻降水,雨凇是其過冷卻的一種表現形式,不是必要條件。④雷暴發布應以本場聞雷或探測到閃電為準,僅觀測到閃電無需編報。⑤冰雹直徑應按四舍五入取整數后才進行判斷。
7小結與討論
氣象觀測是一項細致的技術活,航空氣象觀測更有其專業性和針對性。當前,結合民用航空氣象業務和氣象用戶的需求及其變化所修訂的新《規范》較原有版本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規范》終究歸納和反映的是過去已有的知識和需求,而且也無法像技術手冊之類的指導書那樣詳盡。因此,氣象觀測人員在工作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在不出現原則性錯誤的前提下。根據《規范》的要求。做出合理解釋,采取符合用戶需求的處理方式完成保障工作。
[責任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