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云
【摘要】筆者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平臺,在本校“海潤生命”特色課程的引領下,在年級開展了基于“實踐共同體”的“海洋文化”建設。通過年級文化建設活動,修煉海洋之心,鑄就海洋之力,揚起海洋之帆;培養學生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情懷與品質,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關鍵詞】海潤生命 海洋文化 特色德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248-02
引言
“南海之濱、黃埔港旁,碧波蕩漾,書聲瑯瑯……”嘹亮的校歌牽引著我們走進了校園。只見赭紅色的校門宛如一艘破浪前行的帆船,與矗立在不遠處教學樓前的銀色“揚帆”雕塑相映生輝。遠處運動場上,藍色的校旗和鮮紅的國旗正迎風招展。校內廣東省中學最大的動物博物館藏有1600余件海洋生物標本……這里,海洋元素隨處可見,濃濃的海洋氣息無不彰顯著海洋文化的神韻,這就是我們廣州市第八十六中學。
一、創建海洋特色文化,促進學生個體和諧發展
1.樂享海洋文化熏陶,凸顯學校文化主題
廣州市第86中學處于廣東省廣州市東部老城區黃埔區,位于南海之濱,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86中一直分享著黃埔人獨特的文化資源:著名的黃埔港、古老的南海神廟、歷史悠久的黃埔造船廠、聲名顯赫的黃埔軍校、聞名遐邇的海軍海警基地、風景旖旎的長洲島等,它們無不訴說著千百年來人們對大海的崇敬之情。大海是生命的搖籃,文化的發源地。樸實、求真、進取的86中人一直接受著悠久的海洋文化與人文精神的洗禮,大海的氣質、精神和襟懷浸潤著每一個86中人的生命。建校六十多年來,86中人謹記“立德、勤學、求實、志遠”的校訓,傳承“海納百川,止于至善”的學校精神,使勤勉、求真、務實的優良品質薪火相傳,創造了連續十二年獲得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的佳績。
“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是海洋的品質和情懷,是“海納百川,止于至善”的學校精神的具化呈現,但在科技發達、與時俱進的今天,對于物質生活條件充裕的學生而言,這也正是這個時代的孩子所缺乏的品質,于是,塑造“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品質便成為86中師生們的生命愿景。
2.構建“海潤生命”特色課程,搭建學生自主發展平臺
86中在胡革新校長的帶領下,充分利用黃埔區深厚的海洋文化資源,開發了廣州市普通高中重點立項“海潤生命”特色課程,用“海潤生命”特色課程托起86中“海洋夢”。“海潤生命”是指通過海洋文化的浸潤讓學校的每一個生命個體具備海洋一樣的情懷和品質,從而成為具備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等內在修養與個性化品質的現代公民。“海潤生命”特色課程是86中“海納百川、止于至善”的辦學精神的呈現,也是“為每一個生命的自我實現,為每一個生命的終身發展”的核心理念的體現。
“海潤生命”特色課程以“修煉海洋之心,鑄就海洋之力,揚起海洋之帆”三個模塊為一級結構,以“認識海洋、理解海洋、尊重海洋、熱愛海洋、探索海洋、開發海洋”6個課程系列為二級結構,以30多個科目為三級結構,包括“海洋之心”、“海洋生物奇觀”、“海洋地理”、“涉海法規”、“航海中的數學問題”等與海洋文化有關的科目,學生可以自主選修和普修喜歡的科目,同時,還建構了基于“海洋文化”精神的學校德育課程體系,做到德育活動課程化,并在活動中引導全校師生追求海洋品格,使德育活動更有生命意義和生命氣息。德育課程注重人文與社會等課程的有機匹配、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相互融合。班會課,學生可以自主選題、自主設計、自主組織;體育課、美術課、音樂課,學生可以自主選修心儀的項目和模塊。與此同時,體育節、藍色回旋、跳蚤市場、科技節、藝術節、以及豐富的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拓展活動延展著學生的思維與實踐,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啟迪了學生的思維,發展了學生的特長,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同時,促進了學風和校風的優化,推動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培養了學生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品質和海洋情懷。
特色德育課程使學生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程及社會實踐課程成為體系,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選課空間和多樣化的發展途徑,促進了學生個體的特色發展;海洋特色文化為學生成長搭建了多維自主發展平臺,使得學生的身心在86中美麗的校園里真正得到了和諧的發展。
二、基于“實踐共同體”的年級海洋文化建設
筆者在2014年擔任高一德育年級長和廣州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期間,借助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平臺,在學校“海潤生命”特色德育課程的引領下,開展了基于“實踐共同體”的海洋文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成效。
“實踐共同體”(Community of practice)由萊夫和溫格于1991年在其著作《情景學習:合作的邊緣性參與》中提出,是指一個諸多個體的集合,這些個體長時間地共享共同確定的實踐、信念和理解。筆者期望在海潤生命特色課程的引領下,通過基于“實踐共同體”的年級海洋文化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年級師生可以成為海洋文化的傳播者和締造者,成為具有海洋情懷、海洋品質、全面發展的生命個體。
1.探索海洋之旅,修煉海洋之心
(1)利用學校資源、創設文化氛圍。組織新生參觀校內動物博物館是新生入學第一課。我校的動物博物館是目前廣東省中學最大的動物博物館,內藏有1600余件海洋生物標本。在這里,可以領略海底世界的奇觀和海洋生命的奧妙。“遨游海底世界”活動為“海潤生命”特色課程的學習做好了意念的引領。同時,高一四個海洋班的成立更為“海洋文化”抹上了一筆重彩。年級開展了“特色海洋文化”評選活動,各班級從教室裝飾布置,到組名、組訓、組規都彰顯海洋特色;并且,年級每月舉行“班級風采”展及“海洋之星”評選活動,使學生在海洋文化的浸透中靜心修煉海洋之心。同時,學校定期聘請海洋專家們教授海洋有關的知識,提升了年級師生對海洋的認識。如:中山大學海洋學院殷克東教授給年級師生作了關于“人類與海洋生物、資源及環境”的講座,令人記憶猶新。他講授了各種奇妙的海洋生物知識,并分析了人類活動對海洋環境所帶來的種種惡果,并提出了“人類、環境與資源”應和諧發展的主張,通過聆聽講座,同學們更好地認識了海洋,并懂得尊重海洋、熱愛海洋,將來要更好地探索和開發海洋。
(2)整合社區資源、開展社會實踐。充分利用學校與社區課程資源,如黃埔港、南海神廟、駐地海警、海軍等作為實踐基地,拓寬學生學習時空,豐富學生學習經歷,形成特色課程新生長點,引導每一個學生在德育實踐活動中,逐步成為具備博大包容、崇尚力量、勇于探索的海洋品質的中學生。為了更好地培養這種海洋品質,我年級組織全體學生參觀考察了南沙濕地公園并完成了“濕地公園考察報告”;我們還帶領“海洋班”學生參觀了南海研究院、中山海洋館、廣州航海學院,并到黃埔長洲島參觀廬山艦,強化了學生的海權意識和保護海洋的責任感,他們在參觀心得中這樣寫道:作為86中一顆“海潤生命”的種子,我們應頑強生長,在勤學中提升自己的素質,掌握核心技術,將來要為中國的海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創新德育特色,鑄就海洋之力
(1)開展尊重與和諧教育。在德育中,我年級以大海寬廣博大的特點切入,引導學生學習海的精神。通過以尊重為主題系列的名言、格言、詩歌、故事的征集,引發學生對海洋的尊重;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短劇創作展演等多種形式,提升對海洋的認識,并將這種品質融入自我性格之中。年級組織的“大海情懷”詩歌朗誦比賽在年級師生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年情懷都是詩,意氣風發吟海洋”,同學們用熱情洋溢的詩詞謳歌海洋、贊美海洋:摯誠滿懷的《致大海》、追逐夢想的《青春贊歌》、深沉婉轉的《鄉愁》、宣告幸福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深情告白的《我愛藍色的海洋》……無不令在場師生為之動容,從深情中感受到了海洋包容萬象的博大情懷。“為弘揚海洋文化而努力,立志成為具有海洋品質的人”,這個共享的信念使師生這個“實踐共同體”在“海納百川,止于至善”的86中精神感召下不斷地奮勇向前。
(2)自主班會促學生德育自主。21世紀倡導的素質教育主張“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育應著眼于學生個體品德的動態建構和可持續發展上,將德育主動權逐步放手給學生,使之成為能獨立進行道德教育的道德主體。三年中,筆者一直在實踐并大力推廣“學生自主型班會”,并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法”學生自主班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成效。“學生自主型班會課”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小組為單位自主選題、自主分工、自主設計、自主實施和自主評價,并在班主任一定的指導下完成的班會。“三段五步法”,即:指導學生把一節班會課分成三個階段來開展活動,每個階段包含若干步驟,共計五個步驟。該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課前導入(①自主導思)→課中活動(②自主質疑;③自主討論;④自主提煉)→課后點評(⑤自主評價)。“三段五步法”將一堂班會課有機地串聯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班會活動自主德育新模式。同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承辦主題班會,使不同特征、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參與到班會中來,成為班會真正的主人。實施三年來,學生們對“我的班會我做主”的自主型班會反應良好,認為自主班會給予了他們展示才能的舞臺,而且生動有趣、增強了小組和班級凝聚力。
①萬涓成水、匯聚成河;江河歸一、匯聚成海,大海以氣吞山河之勢,彰顯生命的華章;自主班會、自主德育,猶如涓涓細流匯聚成海,奏響了青春的樂章。
②“大項目小活動”激活德育特色旋律。為激活德育特色旋律,筆者帶領年級班主任們積極開展“大項目小活動”實踐與探索。“大項目小活動”是指班級主題教育活動由雙層系列活動構成,它的層次建構增強了德育效能的持久性、彌補了孤立開展班會德育效能的不足。“大項目小活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層級建構系列大項目,即:教師著眼于班級整體規劃,以一個學期或學年的班級整體發展為基點開發系列“大項目”,由此激勵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又一個“大項目”來踏上一級又一級的人生成長階梯,最后實現班級的整體發展。二是策劃開展“系列小活動”。設計“大項目”下的“系列小活動”,即是完成對“大項目”的整體設計。作為“小活動”之一的主題班會成為“大項目”中的關鍵節點,讓其他小活動的價值得到更大的提升。通常圍繞主題班會設計的前期“小活動”是熱身和鋪墊,用于引發思考;后期“小活動”是延伸,鞏固和提升教育效能,各活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使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體驗中,通過德育內化,提升道德素養。
如:筆者根據高二學生年齡特點,設計了“海潤生命·青春期教育——高二年級一次大項目活動方案”,在“青春期的困惑”、“解讀青春期”等主題班會后,開展了系列小活動,如:邀請主治醫生到我年級為男女生分堂授課,普及青春期性知識,使學生們懂得“珍愛生命、關注性健康”。聆聽了專家講座后,年級開展了“海潤生命·青春期知識競賽”,最后,制作了宣傳活動展板,師生一起分享了學習心得。實踐表明:由“系列大項目”和“系列小活動”構成的雙層系列活動,系統性強、實效性高,可有效地鞏固和提升德育成效,實現學生個體和班級整體的發展。“大項目小活動”創新了德育特色、鑄就學生海洋之力,用海潤生命的關懷激活德育特色旋律,使學生在德育中孕育出海洋的品質。
3.踐行做人教育,揚起海洋之帆
德育課堂是育人的主陣地,86中要讓“海潤生命”的文化滲透到德育課堂,讓德育課堂激發學生的生命活力,讓德育課堂成為每一個生命追求人生理想、實現生命價值的舞臺。一直以來,我年級圍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開展德育活動,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引導學生擁有“海潤生命”的情懷。三年來,年級各班成立的“愛心小組”讓愛心接力薪火相傳。“愛心天使們”猶如春日的和風、冬日的暖陽,為在學習困境中的同學伸出了援手、為在生活逆境中的同窗送去了鼓勵;為在病榻上的師生送去了班級溫暖的問候,“海潤生命”的關懷正在學生心靈扎根、海洋情懷正在86中愛如空氣的校園中釋放和傳播。
激勵學生崇尚力量、奮勇拼搏。年級積極開展“展示之星”、“質疑之星”、“優秀學習小組”、“愛心天使”、“身邊的楷模”、“年級感動人物”等評選活動,使榜樣的力量感召著一批又一批的學子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培養學生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在對待“犯錯誤”這個問題上使學生能達成共識:“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無心犯錯并不羞恥,知錯能改者,定受他人敬仰”。一直以來,年級立有嚴明的級規,雖偶有學生觸犯級規,但都敢于擔當、配合年級管理并積極改過,同時,他們亦能坦誠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感受,并誠摯地告誡同學:前車之鑒、切勿重蹈覆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用海洋的品質去塑造學生的心靈,使他們擁有大海一般的氣質、胸襟和情懷,揚起理想之帆駛向成功的彼岸,這定能成就真正的教育。
三、收獲與分享
在“海潤生命”特色課程引領下,年級師生形成了一個強大的“實踐共同體”,朝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而奮勇前行。學生們在海洋文化的熏陶中,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老師們在海洋情懷的熏陶中,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勇于進取。在年級海洋文化的建設中,我們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資料,在2015年,筆者組織年級班主任團隊和學生團隊編寫了《海納百川·86中年級文化建設》及《海納百川·高中班級管理問題與策略》一書,回顧和總結了三年來在“海洋文化”建設中走過的歷程和收獲的成果,分享智慧、共享資源。86中師生這個“實踐共同體”,在“海潤生命”特色課程和“海洋文化”的熏陶下正闊步向前,一起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胡革新.以特色課程建設構筑“海潤生命”育人體系[J].生活教育.2016(8):23-24.
[2]王偉.用課程托起“海洋夢”[N].中國教育報.2017(1):教育展臺(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