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
摘 要:在科技與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自然環境的污染與生態平衡的破壞引起社會高度重視,因此人們對于桉樹如何改變生態環境有了關注與期待。文章根據桉樹人工林的生態效益及其在工藝流程中的生態公益林管理現狀,從森林生態效益角度出發,對桉樹的生態效益及生態林經營進行總結;從桉樹生態林定義以及桉樹的生物學特性等方面對建立以桉樹為主的桉樹生態林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進行分析,并按照桉樹的特點和生態林建設的條件,對桉樹生態林經營進行論述與分類,對于如何科學經濟地經營和管理生態林提出了一些見解。
關鍵詞:桉樹 生態效益 生態林經營
中圖分類號:S79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135-02
桉樹是世界上著名的三大速生樹種之一,在世界上被100多個國家引種栽培。不僅對生態環境方面有好的影響,而且在經濟利用方面也有較高的價值。桉樹具有抗性強、耐干旱、容易種植、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生長周期短等多種優良特性。近年來,隨著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加大森林覆蓋率,改善當前惡化的生態環境顯得尤為重要。由于高產速生的特點,桉樹倍受關注,國家重視對于桉樹的種植與栽培,期待通過桉樹生態林的種植與經營達到好的生態效益。
1 桉樹生態林存在的優勢
桉樹的存活率較高,且易于種植,其生長速度和其他針葉樹種相比具有很大的優勢。桉樹可以快速形成森林覆蓋,使得生態效果快速顯現。成效快,使桉樹在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上獨占優勢,受到人們喜愛。桉樹的超強抗性,對于土壤的不挑剔,使得桉樹可以在各種山地、丘陵以及各種土地上生長。桉樹的共生能力也很強,能夠與其他樹種和平共生。生長過程中的桉樹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但成熟后的桉樹對于水分的需求會大量減少,且桉樹根莖范圍較大,其存水的功能也更為強大,因此桉樹具有很好的涵養水分的能力,對于長期需要保護水源的地區,種植桉樹是很好的選擇。
2 桉樹生態林的建設
建設桉樹生態林,可以有效地改善目前的森林短缺現象,快速提高森林覆蓋率??梢杂行У馗纳瓶諝赓|量,延緩氣候變暖的速度,防止土地沙漠化,改良土壤狀況等。桉樹對周圍資源的利用率較高,可以進行充分的光合作用,儲存能量和水分。桉樹對水分的儲存和利用能力也比較強,因此耐干旱性能強。因為桉樹的抗性強,桉樹在不同的地域生長繁衍出很多其他的品種,據統計,目前桉樹品種數量已經超過700種,這對保護物種的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具有較大意義。桉樹生長快速,對種植條件無特殊要求,易于管理,所以桉樹在景區、園林被廣泛栽種,具有園林景觀價值??茖W規劃對于促進桉樹的健康生長、保持生態活力具有重要意義??梢圆捎脿I造混交林的格局,混交林能夠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發展,給桉樹的生長營造創造一個更加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3 桉樹生態林的認定標準
桉樹生態林就是以一種或多種桉樹為主體,配合一些其他樹種,通過各種栽培方法,建立桉樹人工林,為達到森林生態效應的一種經營林。桉樹人工林的生態建設是要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穩定可持續發展。桉樹生態林的經營,則是達到一種在保持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平衡基礎上的互利共贏局面。因此在桉樹人工林的實際的經營過程中要根據生態林的標準,特別是要按照桉樹特有的生物學特性來確定科學合理的經營方案。
3.1 關于造林樹種的認定標準
一般情況下,如果是沿海地區的防護林則應選擇抗風能力強的樹種;如果是水源涵養林則應該選擇樹冠較大的托里桉類樹種,這類樹種樹葉容易腐爛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且涵養水源能力較強。桉樹多數為亞熱植物,喜光、喜濕、耐干旱、抗高熱。桉樹畏寒,對低溫氣候十分敏感。桉樹有些種起源于熱帶,不能在0 ℃以下低溫中生存;有些種則起源于溫帶氣候地區,最低能在-10 ℃低溫下生存。桉樹能夠在各種土壤中生長,但沖積土是最適宜桉樹生長的。人們需要根據不同品種的不同生物特性結合桉樹種植地的氣候、溫度、濕度、土壤等條件選擇最適在該種植地生長的桉樹樹種。
3.2 關于造林密度的認定標準
對于有著不同培育目的的桉樹生態林,要根據選擇的不同桉樹樹種合理地選擇造林密度,再充分考慮桉樹生長速度的特性,也應按照不同桉樹特性進行合理密植,其中山密度應區生態林的初植密度應控制在83棵之內,這樣的密度種植可以快速提高森林的覆蓋率,也對桉樹的生長成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對于以涵養水源為目的人工尾桉生態林的種植密度應以1 320~1 665株/hm2為宜(根據福建農林大學鄭郁善教授對巖溪林場7年生不同密度巨尾桉人工林的水源涵養功能的研究,結果表明,以密度1 320~1 665株/hm2林分的水源涵養能力為最高,高達147.0~170.0 t/hm2,其水源涵養能力高于杉木、馬尾松等樹種)。尾桉的這種密度既可以保證桉樹充分地進行光合作用,很好地吸收水分,快速地提高森林的覆蓋率,又能發揮桉樹生態林涵養水源的作用和防塵固土的功效,增加土壤的有機物質,并改良土壤的土質。
3.3 關于植被配置的認定標準
在土壤質量良好的地區,桉樹和灌木的生長速度較快,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快速地形成自然生態林環境,如深圳、廣州和其他城市外圍郊區所形成的桉樹生態林。
對于沿海城市防護林中的桉樹麻黃應該分別對于內外層進行適當的配置。如果桉樹人工林經常使用同一個樹種或無性系的擴大造林面積,集中、連片種植。樹種配置的這種不合理性,不利于人工林的生態恢復,也不利于保持人工林的穩定性,使人工林的基因縮小,容易遭受不良氣候的影響以及病蟲害的攻擊。因此,合理利用桉樹品種,多品種配合使用才能提高桉樹人工林的穩定性。同時,植樹造林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青草樹木,形成混交林,使自然生態林快速形成。當然,在貧瘠的土壤條件,如沿海沙質土壤,可以在桉樹林內外合理配置一些樹種,增強其防風固沙的能力,產生更好的生態效益。
3.4 關于經營措施的認定標準
桉樹的經營管理要從生態林的土壤養分平衡的角度出發,選擇科學合理的經營措施,做好生態林的工作規劃。種植時多采用塊狀或帶狀種植,既可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桉樹的采伐應多采用高度分層采伐,采伐后要注意及時清理病腐木和蟲害木。如果需要采伐坡度較小的人工林,要控制采伐面積不可太大。采伐后殘留的樹枝、樹皮等要留在林地,以達到生態營養平衡的效果。
3.5 關于森林效益評價的認定標準
目前,由于很多地區桉樹人工林多采用培育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為主,因為輪伐期短(一個經營周期一般為5~7 年)、利用率高、利用強度大,實施連栽等一系列不合理經營因素,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后續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如果選擇一些土地資質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高的林地培育大徑材林,因為經濟價值高,林間開闊,林下喬灌木的恢復較好,培育大徑材林既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又能發揮保護水土、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
4 結語
桉樹作為高產樹種,具有生長快速、適應性強、生長周期短等優點。桉樹的觀賞價值使得桉樹生態林的建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加強桉樹生態林的建設對于環境保護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桉樹的多樣性對于促進物種多樣性的發展具有一定意義。桉樹生態林的生態效益在多個方面都有具體的體現,桉樹人工林的種植與經營和生態保護并不是背道而馳的,只要科學合理地種植,選擇適合桉樹生長的環境土壤,按照穩定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戰略,實現經濟效益良好的同時保持生態環境平衡,實現桉樹發展的同時促進環境保護的目的。大家共同努力,充分利用桉樹優良的特性,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秀的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 玉子嬌.桉樹的生態效益及生態林經營[J].吉林農業,2012(2):176-177.
[2] 蔣興成.桉樹的生態效益及其生態林經營[J].吉林農業,2013(6):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