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



摘 要:圍繞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的《田徑》課程如何進行適應性調整,才能跟上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展的步伐這一主題,對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類課程,教學現狀和培養目標與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田徑類課程教學對體育師資在素質和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脫節或不匹配的現象進行了詳盡的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專業 田徑專業普修課程 中學田徑類課程 對接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191-03
高等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是培養合格中學體育師資的搖籃,作為其專業基礎課程之一的《田徑》課程,該如何進行適應性調整,才能跟上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發展的步伐,培養出符合當前中學體育教學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們在教學一線的專業教師一直在不斷探索,不斷努力的目標和方向,是需要我們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中不斷思考的現實問題。在大量的資料查詢后我們發現,河南省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以下簡稱體育課)在上課過程中,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問題較多地集中在師資引進過程中新教師在教學素質和教學能力方面、教學硬件保障方面、教學方式方法和網絡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應用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探索,指出切實可行的方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中學生體育教育過程的順利進行和學生健康素質的全面提升。
1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研究采用了文獻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和邏輯分析法等,以隨機抽樣的方法,根據河南省東西南北中局域分布特點,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5所開設有體育教育專業的高校和安陽市教學狀況和條件具有代表性的5所中學作為研究對象。針對所選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教師發放問卷45份,回收45份,有效問卷為43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5.5%。針對所選中學體育教師發放問卷38份,回收38份,有效問卷為35份,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2.1%。問卷的效度和信度均符合統計學要求。
2 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專業課程教學現狀的統計與分析
2.1 課程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
國家教育部從1992—2004年頒布的與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 《課程(計劃)方案》相對應的課程“指導綱要”[1]。從綱要內容的增減可以看出,國家在培養目標上不僅僅局限于基本的田徑教學能力的培養,更加鮮明地體現了注重學生良好的專業素養、心理素質以及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相應內容。
2.2 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生田徑教學綜合素質的調查與分析
由于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就是更多的指向中小學體育師資,所以,對于畢業生進入中小學能否滿足體育課程教學的需要,就成為了我們人才培養對接的主要問題[2]。圖1顯示,用人單位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田徑綜合素質狀況基本滿意。
2.3 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現狀分析
該研究將常用的一些技術類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問卷調查[3],結果顯示(見圖2)使用比例最高的仍然是講解法、示范法,另外傳統教學方法中常用的演示法、問答法、分解練習法也占有較大比例。可見,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依然是現代田徑教學的主要構成[4]。
2.4 河南省高校體育院系教學硬件的保障性分析(田徑場及附屬設施)
通過該研究對所選的5所高校的調查中發現,發現這5所學校根據辦學的歷史、半學的規模以及國家的支持力度不同、各個高校具備的條件也是不同的,但都具備塑膠田徑場且場地的數量和辦學規模以及在校師生成正比(見圖3)。
通過走訪5所高校了解到,目前河南省體育院系中只有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擁有室內田徑場地,但由于室內場地面積有限,在使用中也僅只能夠保證田徑隊訓練、運動訓練專業田徑教學和體育教育田徑專業課教學,基本不能用于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使用。
3 河南省中學田徑類課程教學在體育課教學中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3.1 河南省中學田徑類課程培養目標現狀分析
從訪談、調查中了解到,河南省中學的體育教師對田徑課程目標的認知度并不高,甚至有些體育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動起來,至于這方面的認識是否清晰似乎并不十分重要[5],這種現象將必然導致會田徑課程實施效果的不理想。
3.2 河南省中學體育課中田徑類課程教學內容設置的現狀分析
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很多學校在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被嚴重的束縛了手腳,大多數學校開設田徑課程是為了應對中招體育加試(見圖4),至于提高學生興趣,建立體育健康理念,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幾乎成為空談[6]。
該研究隨機調查了安陽市五所中學的50名同學,關于他們對于本校田徑課堂的滿意度的滿意程度,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中學生對田徑課程滿意度還是比較低的僅占11%,比較滿意也才45%,而不滿意就占了44%(見圖5)。這說明田徑課程內容改革的進度沒有能夠滿足學生的具體需求。
3.3 河南省中學體育課教學中田徑類課程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現狀分析
調查中發現,現在中學體育教師在田徑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法在新時期仍然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難看出,這與體育教師在高校學習期間所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直接相關[7]。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教學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入,快樂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不斷探索和應用,學生們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然呈現出豐富多彩的一面。
3.4 河南省中學田徑設施資源現狀分析
田徑場地是進行田徑教學和學生課外鍛煉的第一場所。然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雖然被調查的五所中學都有相應的田徑場(見圖六),但場地套用的情況仍然存在,田徑場中間被建設為籃球場地,僅留下跑道供田徑課的教學使用,這顯然會很大程度上影響田徑課的正常教學。
4 河南省體育教育專業田徑課程教學改革與中學體育課教學中田徑類課程改革對接的對策分析
4.1 體育教育也要實現開門辦學,積極建立校外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要不拘一格地嘗試新的辦學理念,大膽將學生學習的地點放到社會中、崗位上,建立更多更適宜的教學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的培養和發展創造條件。
4.2 提高教師素質,注意教師角色與行為的轉換
從教生的關系來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興趣的開發者,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學的研究者;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與開發者。
4.3 以培養復合型人才為目標,重新構建田徑普修課程教學內容體系
國家教育部人才培養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在“專業素養、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有用人才。因此要求我們在構建新的體育課課程教學內容體系時,要嚴格圍繞健康第一的理念,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圍繞素質教育開展全面的教育嘗試;始終圍繞著培養學生終身體育觀為我們的教育宗旨。這樣的體育教育才是學生們需要的,也是真正能夠為學生們終生受用的有效教育。
4.4 開發、挖掘與拓展田徑課程資源
擺脫傳統意義上田徑課程跑、跳、投教學內容的局限性,明確認識到田徑教學與訓練是培養人類基本生存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只要能夠有效發展人的走、跑、跳、投等能力的方法,都可以融入到田徑課程的教學資源中來。教學中可以很好地結合學生們的解剖生理特點,在教學手段上將健康娛樂、自然實用和適當的競技拚搏進行恰當的應用,同時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資源,讓學生真正體會到體育課所帶來的快樂,體育鍛煉所帶來的健康效果以及體育教育所帶來的個人素質和素養的全面提高。
4.5 改革與完善評價體系
對高校體育專業學生是否符合崗位的需要的評價應該讓崗位做出合理的評價;對中學體育課田徑課程內容的教學效果的評價也不應該只是從學生專業能力方面進行量化給分,還應當從課程綱要出發,兼顧學生們的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全面提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同時還要關心每個學生尤其是有特殊功能性障礙等情況的學生們所存在的個體差異,使整個評價體系能夠更好地圍繞學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更好地幫助大家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做出科學合理的設置。
參考文獻
[1] 章翔.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的再思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131-133.
[2] 曹剛.河南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普修課程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8.
[3] 李偉.淺析體育田徑教學在高校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才智,2014(29).
[4] 宋苗苗.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田徑教學改革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4(22):57-58.
[5] 蔡曉霞.新課改下中學體育田徑教學改革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4(9):253-254.
[6] 張桂寧.中學田徑類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56-58.
[7] 付英,王鵬.淺談新課改條件下體育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J].當代體育科技,2012,2(1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