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摘 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并明確要求:“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學生黨支部建設是學校黨建工作的基礎和重點。當前,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充分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現就學校創新型學生黨支部建設談點淺見。
關鍵詞:政治思想覺悟 五進工程 三帶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36-02
1 完善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思想覺悟
當前高校學生黨支部在開展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基本上都存在著政治理論學習形式單一、黨員不重視、學習效果不明顯的現象。思想政治學習基本上都是以開會的形式集中學習黨章和黨的文件,組織生活和民主生活會內容枯燥;學生黨支部往往只注重學生黨員發展,卻忽略黨員的后續管理和培養。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不夠。不少學生黨員存在入黨前“拼命干”入黨后“松一半”的現象。因此,做好大學生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保持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實現培養優秀人才目標的重要保證。
首先,創新思想教育形式,避免以灌輸為主的教育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使學生黨員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轉化,在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中,只有參與方式從“被動”向“主動”轉化,才能確實提高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因此,通過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鮮明生動的活動主題,把策劃、實施與總結的責任落實在每一名黨員身上,充分發揮黨員的主動性,使每名黨員都有責任感和歸屬感,同時為組織生活的開展營造良好的氛圍。提高組織生活的吸引力,讓每一名學生黨員都自愿參與到組織生活中。
其次,建立教工支部與學生支部的融合,變單一建設為共同共建。師生黨支部共同參加政治理論學習、專題實踐活動、共商黨建工作等活動,讓學生黨員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校風系風建設等工作中,使學生黨員親身體會到廣大教職工在學校各項建設中所做的努力,贏得學生對學校各項工作的理解與支持,使學生黨員有事做、做好事。通過教工黨員與學生黨員的互動,提升基層組織生活的質量,增強學生黨支部的凝聚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最后,要堅持校內教育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方針,要求廣大學生黨員在社會實踐的大課堂中接受熏陶。通過實踐教育增強大學生黨員的動手能力,將教育內容與專業知識相結合,通過“三下鄉、扶貧支教”等實踐活動來體現大學生黨員的良好風貌,通過參觀革命烈士紀念堂、歷史博物館、黨史館來增強大學生黨員的政治素質。
2 加強組織引領,建立學生黨員“五進三帶”工程
“五進三帶”工程是指學生黨員進課堂、進宿舍、進網絡、進社團、進社會、帶學風、帶校風、帶團建。是根據當前高校大學生黨員的時代特點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而建立的。
2.1 五進工程
(1)進課堂:作為學生,首要任務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所以學生黨員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認真學習、努力成才上。首先,學生黨員要自己學好專業知識和各項基本技能,其次,通過黨員結對子,“一幫一、一帶一”等活動去關心幫助在學習上相對落后的同學,最后,學生黨員要在同學和老師之間起到橋梁與紐帶的作用。向同學們及時傳達老師的安排與部署;向老師及時反映同學們的問題及意見,做好溝通工作。在主動學習過程中強化黨員的政治理論素質。帶動廣大青年學生為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
(2)進宿舍:充分發揮黨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優勢,在學生宿舍中設立黨員服務崗,及時發現同學們在思想、學習、生活、衛生、安全等方面的問題并盡快給予幫助和解決,細致做好思想引領和生活幫扶工作,讓黨員在學生中亮起來,讓黨建工作占領學生宿舍區域,在廣大學生中樹立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同時發現和培養同學中的優秀分子,引導他們向黨組織靠攏,帶領他們一起學習黨的先進思想理論,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并將他們的情況及時向黨支部反映。把廣大優秀青年吸收到組織中,更加有利于組織發展的針對性。
(3)進網絡:開展網絡黨建,發揮網絡優勢,建立紅色網站。充分利用微信、QQ群、微博等現代網絡互動平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弘揚主流文化,營造多層次、多方位的黨建文化氛圍。這些網絡工具會給我們的學生黨員一個互相交流和學習的空間和平臺,學生黨員之間可以不見面的暢所欲言、抒發情感、互相交流、互相學習,這有利于更好地開展黨員之間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也有利于學生黨員的共同進步。
(4)進社團:學生社團是大學生自主開展活動的志愿性組織,對推動學校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生社團內開展思想政治的學習,提高社團成員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社會服務意識,從而為學生社團健康的發展、有序的開展活動打下扎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學生黨員進駐社團,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社團的政治導向;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同學們的思想認知和奉獻精神。通過發揮黨員的先進性來增強社團的凝聚力。
(5)進社會:學生黨員應積極響應“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號召,深入基層,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活動中,深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與群眾的接觸,增強對人民大眾的感情,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和無私奉獻的精神。一方面為人民群眾樹立良好的黨員形象,真正做到“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另一方面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堅定黨的信念。
2.2 三帶工程
(1)帶學風:學生黨員積極參與到學風建設活動中去,要求學生黨員成為學風建設帶頭人,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一人帶動一個寢室,一個寢室影響一個班級,一個班級激活一個院系,層層落實,比學趕超,讓良好的學風沐浴著華夏學子獲取知識、增強技能,讓濃郁的學風氛圍促使學生形成優良品格。把學風建設的內容融入到整個黨員發展過程中,讓優良學風的種子在每一名先進青年的腦海中生根發芽,從自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爭當優良學風帶頭人。
(2)帶校風:校風是一所大學的文化底蘊;是一所大學的靈魂。優良校風的建設是大學發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每一名學生黨員都應該努力踐行自己入黨時的承諾,在各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樹立“創優美環境、建優良校風,從自我做起”的意識,明確校風建設的重要意義。“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每一位學生黨員都要帶動本班同學積極行動起來,抵制校園不文明行為,以創建優良校風為己任,積極參加校風建設,從嚴要求,爭做一名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大學生黨員。
(3)帶團建:發揮學生黨員在團組織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通過“揚帆團校、團員大骨班、支部書記講團課”等優質的團學活動,使團組織的生活更加積極與豐富。充分發揮青年黨員在政治思想方面的引領作用,抓住與青年團員在校共同學習、共同生活的有利契機,把握當代廣大青年團員的思想意識,開展“黨建帶團建、團建促黨建”活動,發揮學生黨支部的引導作用,開展黨章、黨史、黨的理論知識的學習,幫助青年團員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黨團共建的良好局面。
總之,只有不斷開拓渠道,創新組織建設、加強組織引領、完善組織制度,保證學生黨員的政治生活有組織、有領導、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為大學生黨員提供豐富的組織活動和實踐鍛煉的機會,使學生黨員融入到學校建設以及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進性,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參考文獻
[1] 邱華,沈金榮,楊飛躍.高校機關黨支部與學生黨支部共建探索與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28):244-245.
[2] 田宗碧.學生黨員之家:創新高職黨建工作方式的探討[J].探索,2008(2):38-40.
[3] 陳業林.創新高校基層黨組織工作機制的思考[J].教育理論研究,2010(15):197-198.
[4] 袁青蘭.加強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教育[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1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