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霞



摘 要:該文通過人才研發能力和人才科技效能兩個方面分析京津冀區域人才創新情況,人才研發能力選用了普通高校師生比、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三個指標,人才科技效能選用專利申請授權數、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研發、R&D人數和科技經費投入等指標,通過指標的對比分析,得出京津冀地區的人力資源分布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特征。
關鍵詞:京津冀 人才研發 人才科技 效能
中圖分類號:F0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51-02
1 人才研發能力
我們主要從教育、科技和衛生三支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情況來考察三地區的人才研發能力,從普通高校生師比指標縱向對比來看,北京在2010—2014年5年間指標數值變化不大,天津從2010年的16.77上升到2014年的17.45,上升了0.68個百分點,河北省的這個指標數值穩步下降,說明這5年河北省逐步增加教師的總量,壯大教師隊伍。從橫向趨勢來看,2014年,三個地區的生師比指標,北京是15.95,三個地區中最低,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7.68,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3位,說明北京地區師資力量雄厚,河北省高校生師比為17.28,全國排名第10位,天津是17.45,全國排名第13位。見表1。
從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這個指標縱向趨勢分析,北京在2010—2014年5年間數據變動較大,從2010年的136人,下降到2014年的99人,減少了37人,天津在2010—2014年5年間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減少了15人,河北省在這期間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增加了8人,說明河北省在2010—2014年間逐步增加醫療衛生支出,壯大醫療衛生隊伍。從橫向趨勢分析,2014年北京地區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數最多達到99人,全國平均水平為56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43人,在全國排名第一位,天津56人,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14位,河北48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在全國排名第26位,排名比較靠后。見表2。
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人員全時當量指標來看,2014年北京為57 761人年,天津為79 014人年,河北為75 142人年,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分別為第15位、第10位、第12位,三地合計占全國總量2 641 578人年的8.02%。
2 人才科技效能
通過表3可以看出,2014年北京地區以總量74 661項在專利申請授權方面遠遠超過天津(26 351項)和河北(20 132項)兩地的總數,而且河北在這方面明顯地落后于其他兩個地區。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研發方面,2014年天津地區以13 213項和實現銷售收入56 651 106萬元遠遠領先于北京12 259項42 470 008萬元和河北8 024項33 340 326萬元,河北排在最末,遠遠低于北京和天津,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16位。
根據《2014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中提供的數據,從R&D人數總量和質量、科技經費的投入、儀器設備的購置看,北京科技資源的擁有量遙遙領先,甚至高于天津和河北兩地之和。2014年北京R&D人數為322 417,約為天津、河北的2.5倍,2014年北京的研發經費投入1 268.8億元,高于天津的464.7億元和河北的313.1億元,北京R&D經費投入強度最大為5.95,超過2%這一中等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近3倍。北京用于購置儀器設備的費用達到123.955 1億元,相當于天津支出的2倍,河北支出的4倍。由此可見這3個地區的R&D合作上有著較好的發展前景。
從技術市場成交額指標來看,2014年北京實現3 137.19億元,在全國31個省市區中排名第1位,是河北29.22億元的107倍。天津388.56億元,在全國排名第7位。
3 結語
京津冀地區的人力資源分布存在明顯的不均衡特征,北京由于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和政府扶持力度,人才創新程度最高,河北最低,京津冀三地差距較大。
北京在教育、科技和醫療衛生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成效顯著,在科技投入和科技效能方面全國領先,是京津冀地區乃至全中國的人才匯聚中心。北京是我國甚至全世界智力密度最高的城市,大學數量最多,科研機構最為集中,兩院院士大多集聚于此,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是我國重要的創新基地,人才、智力的優勢極大地助推了北京市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與之相比,河北在教師、衛生技術人員、科技效能等方面不但低于京津兩地,而且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人才開發水平亟待提高。河北省大學數量較少,名校稀缺,高技術人才的存量及對人才的吸引力與京津遠不在同一起點上。
天津大部分指標處于京津冀兩地之間,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方面比較突出,人才開發總體水平在全國處于靠前位置。天津市大學數量雖不及北京,但也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等幾所在國內頗具影響的大學;科研機構的數量、水平遠高于河北省;濱海新區依靠中央的政策支持,已形成良好的發展勢頭,吸引了一批高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袁素娟,郭丹云,等.京津冀人才一體化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3(1):23.
[2] 解艷華.京津冀區域一體化背景下高職教育需求分析與發展對策——以人才需求為視角[J].職業技術教育,2008,29(1): 33-36.
[3] 楊春芳,馬開創.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區域高端人才集聚的實證研究——以天津市為例[J].當代教育科學,2014(17):46-49.
[4] 孔德忠,師蕊.京津冀一體化對河北人才區域分布的影響[J]. 社會科學論壇,2011(4):234-238.
[5] 阮加, 李欣.從產業轉移與人才轉移的互動機制看京津冀區域一體化[J].中國行政管理:人力資源,2011(2):71-74.
[6] 高計香.京津冀區域人才集聚的動力機制研究[D].天津:河北工業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