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楠
花開得最好的五月,大概是“最好朋友的婚禮”場次最密集的時候。婚禮總是大同小異,而最為相似的大概就是一群未婚女扎堆搶花球,想成為那個“下一個結婚的新娘”。甚至有熱心的新娘對閨蜜“放水”,提前“暗箱操作”透露花球將扔向哪個方向……
那個代表“下一個結婚”祝福的花球真的那么值得搶嗎?有人真的像是經典日劇場景中動不動就說出金句的女主角一樣說出早已確定了許久的臺詞:“謝謝你的好意,我想我不需要。”
也許一顆鉆石真能恒久遠,也許一件婚紗真能襯托出最美年華,也許有個人疼愛相守一生真的是女人的最好歸宿。浪漫的女人向往過夢幻的戀情,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向往,沒辦法滲透到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現實的女人期待過灰姑娘遇到王子的命運轉折,但少年時代對愛情與婚姻的憧憬,都像是模棱兩可的謎。已婚女子像謎底,喜憂參半,而不婚女子卻像是猜不破的謎面。
令人忍不住揣測她們的真實想法——她們為什么不結婚?她們到底怎么想的?她們怕被別人說“嫁不出去”而強撐著?是不是言不由衷?真相并非只有一個,諸多單身女子腦子里的影片可都可不相同呢!
單身女子公開信
我不想結婚的理由:關于不婚這件事,我很堅持也很滿意。
習慣一個人生活,不太想要做什么改變,就像是小房間不需要擴大也不需要多添家具一樣,早已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像是畫了一張完美的表格,自己設計自己應用,舒服又高效,沒有必要去打破。
Lydia cheng 38歲注冊會計師
現居墨爾本
我媽是單親媽媽,從小我們吃了不少苦,媽媽供我讀書太不容易。大概從研究生畢業的時候開始,我就放棄了要結婚的念頭,后來創業就沒有什么時間考慮戀愛的事情。前幾年買了大房子,現在我和我媽一起生活,覺得很好很滿足了。
鹿玲娜 36歲 私企創業者 現居廣州
從28歲自己一個人住,就像高木直子漫畫里一樣宅在家里畫插畫,過著“一個人的生活”。因為每天所有時間都被喜歡做的事情充斥著,所以從未覺得寂寞,真想這樣一直到老。對了,我已經給自己上了人壽保險,還預訂了五星級度假酒店級別的養老院,不必擔心我自己餓死在家里,哈哈。
孫小彬 37歲 插畫作者 現居上海
我不太想照顧人,也不想被別人照顧,即使結婚應該也會保持現有的生活狀態。如果遇到一個真心愛我的人,何必非要一張紙來證明呢?和我談一輩子戀愛不是更浪漫嗎?
魏琪琪 31歲 平面模特 現居北京
我是相當自私的人,我覺得自己的時間最最寶貴,想把全部時間都用在自己想做的事情上。所以我不會和任何人同居,也不會和任何人做無效的聯系,那對我來說都是浪費時間。嗯,特別冷漠,但我覺得這樣也沒有侵犯別人啊,我想我有權利去堅持。
蘇飛40歲 眼科醫生 現居蘇州
單身女子匿名信
我不能結婚的理由:也向往過,但最終放棄了。
初戀男友吸毒,第一任男友家暴,第三任騙走了父母打算幫我們買婚房的錢……后來也算釋然了,大概是自己的運氣和智商都與結婚這件事不太匹配吧?
匿名女子A 42歲 個體經營者 現居廣東
當我相信自己是個獨特的人的時候,我無法找到和我匹配的人;而當我承認自己是個平凡的人的時候,很顯然也沒有人覺得我和他們是匹配的了。大概可以總結成“錯過花期”。
匿名女子B 50歲 職業作家 現居悉尼
有嚴重的家族遺傳病,父母在我很小時都已經去世了,現在雖然還不算太糟,但也需要常常到醫院報道。沒有戀愛過,更不會結婚,遇到表示好感的統統拒絕。不想連累別人,更不想在有一天自己去世的時候留下一個和我一樣身心負擔都過重的孩子。請一定幫我隱去名字。謝謝。
匿名女子C 31歲 自由職業者 現居北京
前前后后和不同的EX都有過短暫同居,總是因為不同的理由覺得不舒服而分開。后來發現,還是自己生活比較好。不用遷就和討好,比較自在。
匿名女子D 40歲 藝術工作者 現居武漢
從小裝“乖乖女”太久了,當終于可以自己做主的時候,非常不想失去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我”的感覺。
匿名女子E 36歲 藝人經紀人 現居香港
不婚理由的結案陳詞
不管是心甘情愿的不婚還是境遇所迫的不婚,就像是用的導航不一樣,走了不同的路線,卻殊途同歸走到類似的生活軌跡中。理由和借口總是層出不窮、花樣翻新,但精神內核終究還是可以歸納總結成一句相同的話——“在奇跡發生之前,我堅信沒有比我現在狀態更好的生活方式了!”
拿什么諸如“齊天大剩”、“三十三歲不嫁人就是敗犬”、“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女人不生孩子就不完整”……這種媒體包裝出來和世俗約定俗成的刺眼字眼兒都無法刺激到真正心理成熟的單身女子。畢竟不婚是她們明確又堅定的選擇,而別人到底要拿這種狀態熬雞湯還是釀鴆酒,都是別人的事兒。
成熟女人的腦子里,不僅僅有周圍環境給她植入的“愛情觀”、“婚姻觀”和“倫理道德”,更有一套自己通過生活經歷總結而成的“生活方式運算法則”。說通俗點,就是懂得衡量任何決定的成本與得失,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和“更想要什么”。不在乎外界的眼光與評價,對于感情與婚姻的判斷維度不是年齡、不是硬件、不是來不來得及生孩子,而是“是不是適合我”、“是不是值得我去改變”。
也許是潮流驅動,也許是互聯網把危言聳聽的故事擴散太快,越來越多的年輕女子也開始標榜“我是不婚主義”、“要當女王不要當王妃”、“才不想讓自己湊合嫁出去”,但可惜的是喊得最洶涌的卻難免有心口不一的“恨嫁之心”。真心享受不婚狀態的女子,往往并不會輕易對外展示自己的Flag,而是會默默將真實的想法貫徹在真誠的生活中。
加映彩蛋:100位吃瓜群眾不記名投票闡述‘路人怎么看
Q1你覺得女人選擇不結婚都是出于什么原因?
還沒遇到合適的。還沒遇到動心的。還沒遇到令自己愿意奮不顧身的。
45%
男的不結婚往往是因為條件太差,而女的不結婚往往是因為條件太好。
35%
個人選擇,沒什么特別。
15%
自私,不想分享也不想分擔。
3%
有陰影或者不相信婚姻制度。
2%
Q2你覺得選擇不結婚的女人最顯著的特征在哪兒?
經濟獨立,很有主見。生活獨立,不怕寂寞。性格堅強。
37%
生活比較悠閑。不太容易老。
35%
性格比較怪。自我中心。冷漠。不合群。不喜歡社交。
15%
女領導、女博士、女警察,總之形象和處事都很權威。
7%
不婚女子的獨家支線情節判斷題
求學——求職——結婚——生子——育兒——退休——順其自然地度過剩下的時光。這種人生軌跡一直是大部分人選擇的幸福模式,不可否認它一定是“對的”,但也不能肯定它是“絕對的”。世界上從來沒有完全相似的兩個人,也不太可能每個人都能接納最普世的幸福。
不是所有不結婚的女人都是恐婚,還有很多是本來就想好了要不婚。不是所有確認不婚的女人都不后悔,很多是咬著牙不承認。從主線情節中跳到少數派支線情節,劇情將如何發展?會開啟什么樣的支線情節?遇到判斷題,到底向左還是向右?
保持單身和孤獨終老是兩回事
不結婚,但不放棄戀愛行不行?
打雞血:結婚=幸福,抱有這樣想法的男男女女真是太單純太樂觀了。很多人只適合戀愛,卻不適合一起生活。理想的人生難道不就是在充實的工作與生活之外,還有源源不斷的美好約會嗎?
潑冷水:沒有婚姻的捆綁,一個魅力與精力都日漸衰減的女人真的會有源源不斷的愛情嗎?那些給你愛情的人,真的是為了感情本身嗎?就算你有一個不必用婚姻來證明的固定伴侶,家庭成員的相互權利都無法履行,會造成什么樣的隱患令人不敢多想。
不結婚,但想要個孩子行不行?
打雞血:冷凍的卵子在10年甚至20年以后都可以使用,錯過生育期也有后悔藥了!花多少錢都要存的。等到真的想要孩子的時候,就算不結婚也可以生個親生的孩子。潑冷水:這種后悔藥很可能是不靈的。全世界至今為止也沒有多少足以證明其可靠性的成功案例。卵子也許還能用,但你的子宮卻不一定能等。而如果一定要操作,那么自身懷孕的危險性、代孕母親的合法性、捐精帶來的倫理問題以及非婚生子女的戶籍問題,都是有待考量的問題。
享受孤獨和忍受孤獨是兩回事
不結婚,真的會很寂寞嗎?打雞血:有那么多喜歡做的事,有那么多尚未嘗試的事,有太多值得去探究的未來,有太多值得觀賞的風景。工作做不完,書看不完,電影看不完……精力有限,但趣味卻總可以有新內容,怎么會寂寞?
潑冷水:寂寞從不發生在忙碌的時刻。突如其來的雨,驟降的氣溫,一首熟悉的歌飄過鬧市,失而復得的舊物,老朋友一句隨便的寒暄……也許最平常的東西才會變成某個脆弱時刻不經意間壓塌駱駝的稻草。
不結婚,真的能獲得自由嗎?
打雞血:不必交代就能說走就走,不必牽掛就能日行千里,不用遷就別人口味,自己做決定不會有人反對,想什么時候睡都可以,這不就是自由嗎?
潑冷水:自由并不是別人是否牽絆你,而是你自己內心的力量能燃燒多久。終有一天火苗熄滅,到時候也許你就不會認為自由是值得追求的了。
別人怎么說和自己怎么想是兩回事
不結婚,怎樣才能不在乎別人的議論?打雞血:喜歡一個人,不喜歡家里有人,這是日劇女王天海佑希不結婚的理由。必須有個家庭?不結婚也可以有啊!誰說家庭非要是一男一女的形式呢?一個人,也可以是個家庭啊!
潑冷水:“不相干的人和只有一次的人生,究竟哪個更重要?”但相干的人呢?你也不在乎嗎?也許你的心比鋼還堅強,但你的父母不一定。
不結婚,怎樣才能不接受別人同情?
打雞血:一個人無法照顧好生活?一個人生活有很多為難的地方?但現代社會早就進入分工明確的境地了啊!
潑冷水:如果有一天,開始下意識地“想證明自己無需同情”,這才是最值得同情的事。
Q:不結婚,但不放棄戀愛行不行?
當然行,但有兩個前提:第一,不和已婚男人戀愛;第二,接受姐弟戀。
女生到了一定年齡,未婚的異性同齡人越來越少,戀愛時需要接受更大的“尺度”。
日劇金句時間軸
關于愛情、關于想法、關于單身女子的生活狀態,日劇里有金句——
2010
要使人幸福,首先要讓自己幸福才行啊。
《不屈的女人》
2011
我不想追著別人的夢想跑。
《我不能戀愛的理由》
2012
自己的人生尚且把握不好,怎么可能背負起別人的人生。
《不結婚》
2013
男女湊到一起不代表是夫妻,夫妻也不等同于家人。只要去政府交了申請就成了夫婦,但不代表能成為家人。
《最完美的離婚》
2014
可能說過很多遍了卻還是要說,向前看,好好活著最重要。所謂人生,就是和自己的未來戀愛。愛上自己的未來,一定可以愉悅地生活。
《倒數第二次戀愛》
Q:不結婚,但想要個孩子行不行?
如果能夠給孩子經濟和精神比較全面與成熟的照顧,從條件上說,我認為可以。但是,準生證之類的怎么辦,戶口怎么上估計是技術性問題。
Q:不結婚,真的會很寂寞嗎?
會的,不結婚一定會寂寞。
但是,結了婚同樣會寂寞。
寂寞是人類情緒的旋律之一,無法回避,抵御寂寞的力量來自于自己內心的充實,而不是生拉硬拽一個人陪著。
Q:不結婚,真的能獲得自由嗎?
坦率地說,婚姻確實會對“自由”有一定束縛,但是,“已婚”的身份也提供很多保障,人們對擁有常規幸福的人更容易有認同感。
不結婚,在個人生活上更自由,但在目前的中國社會,不婚的女性要承擔一定的輿論壓力。
其中的利弊選擇,也是非常個人化的事。
Q:不結婚,怎樣才能不在乎別人的議論?
形成自我的認同和評價體系,而不是被社會通用價值觀牽著鼻子走,坦率地說,過于在乎外界評論的女生,還是走結婚生子的常規人生路線更安心,因為她們很難對抗別人的評論。
Q:不結婚,怎樣才能不接受別人同情?
真心覺得自己過得好唄。
結婚和不婚都是一種狀態,各有利弊,為什么不婚一定要被同情?很多女生自己放棄了婚姻選擇,渴望更自由自主的生活,并且有能力為自己的不婚負責,哪里需要同情呢?
單身也許才是真正洞察生命真諦的機會
擁有全部的自己,可以利用全部的時間,完整的生命線索里絕大部分的資源與空間都由自己支配。這也許真的是“人性樣本”中最完美的一種類型。
有足夠時間在一個獨立空間生活與思考的人,比婚姻中手忙腳亂的人有更多機會坦誠面對內心,而一旦開啟這個模式,人必然會對自己特別真誠:會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更會非常明確自己不要什么。
也許只有美麗又瀟灑地選擇一個人終老的女子,才能完整體會人生的奧義——生命從來不是那些你選擇的那些構成的,而是你放棄的那些成就的。
當花朵盛開在別人手里的日子,也祝福自己得到幸福,不管是兩個人的,還是一個人的。
2015
女子力只是男人們隨便安在女人身上的詞匯,女人真正的強大是不可估量的。
《問題餐廳》
2016
我和我周圍的人沒有把結婚當成是全部。更大的興趣跟關心是在自我投資和專業上的進步。也有遇到好的人,不過說實話,我有實力一個人活下去。所以我不是結不了婚,是不想結。
《我不是結不了婚,只是不想》
2016
我們30多歲的人啊,光是自己的事情就夠忙的了。我真的很想跟他們說,別拿那些無聊的糾葛來打亂我們井井有條的生活。
《家族的形式》
2017
是誰把我變成這樣的三十大齡剩女的?是我自己啊!真想從二十歲開始重來一遍。但時間無法倒流啊。
《東京白日夢女》
2017
女人年近四十后,就想給自己佩戴各種勛章,找出自己比別人優秀的地方,然后拼命炫耀,有點像確認身份的感覺。自己有值得炫耀的東西還好,沒什么可炫耀的,就光炫耀自己的孩子,也沒什么不對,但不覺得有點可悲嗎?
《東京女子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