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倩 張耀
摘 要: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衡量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是否具備良好的教育環境。這些年來各個學校不斷擴招,為了滿足擴招需求,校園建設也急速發展,卻導致了“千校一面”的現狀出現。校園是孩子人格塑造、學習知識以及優良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校園不僅是培養人才的載體,還承載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建設。所以,如何建設一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園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學校園;地域文化;景觀設計
常言道:少年是一個國家的希望,他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些話很直白地體現了青少年的教育成長對一個國家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少年時期是心智的成長期,這個時期的生活環境、學習、心理狀況都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就讓我們不得不關注青少年的成長環境——中學校園的建設。
這些年來,為了滿足高校的不斷擴張、校園人口不斷增多的需求,校園建設也飛速地發展著,但同時也出現了“千校一面”的現象。校園是人與環境融合的載體,我們不僅要重視校園文化的建設,也尤其要加強地域文化精神的嵌入。教育文化場所的營造離不開文化景觀,而文化景觀也要體現自己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我國中學校園建設出現以下問題:有很多校園的建設還是舊時期的建設風格,校園景觀枯燥乏味,無法滿足逐漸擴招的學校;還有很多校園建設,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盲目地去模仿西方設計,使得校園失去當地特有的地域性和文脈性而變得沒有特色。這就會造成校園場所精神和地域文化的缺失,所以我們在校園建設中要加強地域文化精神的建設。
一、地域文化與校園景觀設計概念
(一)地域文化的概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在地理環境、風土人情、政治經濟發展程度這些載體上,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同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的物質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和成就。地域文化最鮮明的特性就是地域性。地域文化的形成與這三個因素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自然環境、歷史遺風、民俗禮儀。地域文化既是一種歷史積累,也是我國民族文化文脈相承的重要組成部分。地域文化是一個綜合體,它是由“環境”“文化”“人”共同組成的。地域文化的形成離不開社會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
(二)校園景觀設計的概念
校園景觀設計涵蓋了多元化的功能屬性,其中包括生活、學習、工作休息、住宅等各個方面。它是多功能組合成的復雜的綜合體,涵蓋了學校的文脈延續、教育環境、社會人文、藝術文化等重任。它不僅為在校師生們在這個特定的環境里提供了一個優異的學術氛圍和舒適的環境空間,同時也給廣大師生們的素質培養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地域背景。
(三)地域文化與校園景觀設計的關系
地域文化與校園景觀設計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它們之間相輔相成、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景觀設計離不開地域文化的依托來創造靈感,校園景觀設計作為地域性文化的載體可以在景觀設計中充分地體現出地域文化的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社會習俗、宗教信仰、文化藝術等,地域文化可以使中學校園彰顯年代美和時代美、人性美和生態美,也使得地域特色在校園景觀設計中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
二、中學校園中地域文化的顯性景觀與隱性景觀
(一)中學校園中的顯性景觀
什么是顯性景觀?從字面上來說,顯而易見的含義就是可以看得見的景觀,何謂可以看得見的景觀?也就是指在校園中可視的、有形的、具象的景觀。在中學校園中體現在校園的山水地形、植物、校園建筑、特色鋪裝、校園雕塑小品、校服校徽。顯性景觀在景觀設計中更能直觀地體現地域文化特征。
(二)中學校園中的隱性景觀
隱性景觀是不可直接看到的、抽象的,但是可以被思想意識感知到的部分,是校園中的精神文化景觀。隱性景觀通常要以顯性景觀為載體表現出來,其在校園中主要表現為科研氛圍、人文校史、學風校風、學生素質、社會文化等。
三、創建有特色地域文化的中學校園景觀設計趨向
(一)地域性校園
校園景觀設計應以展示地域文化特征為宗旨,營造出與當地地域景觀和諧統一的校園景觀。這就相當挑戰設計師的專業知識、洞察力及其對設計場地的理解和認識,甚至對當地地域特色的掌握。在設計中展現校園景觀設計的地域特征,就要把握好校園特定場所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特征,提煉和概括出校園景觀應有的景觀形式和景觀特征,最大化地合理利用校園場地原有的景觀要素,并將其融入設計中,營造出適合中學生成長的良好的教育空間環境。
(二)人本原則
設計要以人為核心,這一直是景觀設計倡導的設計原則,也是設計師追求的目標,校園景觀設計的主要理念之一就是以人為本。校園是教書育人的環境,對學生人格的塑造、綜合素質的培養、良好習慣的養成,都是無形之中形成的,但是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性化設計要考慮個人與群體的融合,使得人類生存環境和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根據師生的活動規律和心理行為活動,對校園進行合理地設計布局,為師生們營造一個環境優美、舒適愉悅、利于成長學習的美好的校園環境。
(三)文脈性
校園是知識和文化的發源地,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人文歷史、地域文化特質,這才能體現出一個校園的多彩、豐富和活力。成功的校園環境應該與城市的地域風貌、地域文化、人文歷史有一脈相承的關系。校園景觀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要能反映出校風校紀、學術傳統、歷史文化。
(四)生態性
景觀生態的重要原則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生態校園也被稱為“綠色校園”,它指空氣清新、綠植面積廣闊、植物種類繁多的校園。校園是師生學習生活的環境,在建設校園景觀時不能忽視對環境的尊重和保護、不能忽視對自然客觀規律的尊重。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和諧相處,是設計中需要處理好的重要問題,需要尋求一種兩者共生的方式。自我調節、循環發展是校園景觀的生態具備的功能,這樣有利于創造一個優美、干凈、生態良性循環的利于師生學習生活的校園環境。
(五)時代性
隨著人們經濟水平和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和改善,知識的傳播也與時俱進,與知識傳播息息相關的校園,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注入新的元素。受西方工業化的影響,在科技高速發展的浪潮中,使得校園景觀更加注重功能的實用性,更加凸顯自己的學校風格。在新型材料日益加劇的今天,校園景觀設計也應該緊隨時代潮流,在空間布局和空間形象上面,要適當凸顯時代性。
(六)可持續發展性
隨著校園規模的不斷擴大、校園生源的不斷擴招以及校園空間的不斷膨脹,可持續發展的研究也成為熱門的話題之一。在景觀設計中要對生態資源加以合理地保護,要有節制地利用,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和干擾,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作為不可再生資源,我們就要更加注重生態資源的循環可持續利用。我們在校園景觀建設中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理,不僅在規劃中考慮到當前的建設需要,同時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需要。因此在校園規劃設計中要使校園的規劃設計呈現一種靈活多變的、可持續增長的具有適應性和應變能力的趨勢,以便為以后發展留有余地的建設。
(七)功能性
景觀的首要特性是功能性,景觀在設計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的同時又能與自然和諧共處。在校園景觀設計中,在校師生是景觀設計的主要服務對象,因此景觀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就突出表現在滿足師生交流、知識傳授和休閑娛樂。校園景觀設計還應具有教育滲透功能、療養功能和對地域文化的保護傳承功能。
四、結語
校園景觀的建設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師生的工作環境、學校文化的展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場所的景觀設計中,在保護與利用現有資源的前提下要把握好地域文化的特點,深入挖掘當地的文化特色。在校園文化日漸缺失的當下,把地域文化融入校園景觀設計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張建華.談校園環境設計[J].山西建筑,2003,(08):12-13.
[2]徐磊青.環境心理學[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6-11.
[3]張澤慈.中小學校[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10-12.
[4]王文卓.21世紀校園環境與景觀設計[J].西安聯合大學學報,2002,(O1):54-56.
[5]潘狄明.我國普通中學校園景觀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07.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