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超
不久之前,N B A名帥喬治·卡爾的新書爆出了無數(shù)的猛料,其中有一條提到的就是關于聯(lián)盟對于禁藥的態(tài)度。“我們擁有比NFL活或者MLB更加徹底的禁藥檢測項目,這是我們一直吹噓的事情。”卡爾的新書里這樣寫道,“但是我們依然存在藥物問題,盡管和三十年前的不同。和那些陷入禁藥麻煩的蠢貨相比,這給我造成的困擾更多。”
“我正在談論的是增強競技表現(xiàn)的藥物,比如:類固醇和人體生長激素等等。顯然,我們有一些球員正在嗑藥。一些年齡不斷變老的球員如何能讓體型保持得更好?他們如何迅速地從傷病中恢復過來?為什么他們在休賽期會去德國接受治療?我想他們肯定不是因為喜歡吃德國泡菜。”
按照卡爾的話,NBA里球員們服用禁藥的現(xiàn)象是絕對存在的。
當然,聯(lián)盟對于禁藥的監(jiān)控的確很嚴格,每個賽季每名球員都會被隨機進行四次檢測,而對于禁藥的處罰也是非常嚴厲的,因為服用禁藥而被逐出聯(lián)盟的例子也有過。不過,再嚴格的監(jiān)控也會有疏漏,隨之而來的便是質疑。“更有可能的是,他們去那里(德國)是為了得到最新的,更難以通過血液檢測出來的興奮劑。不幸的是,藥物檢查永遠落后于興奮劑的發(fā)明,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阿姆斯特朗沒有在任何一次尿檢中出過錯。我們希望最好的運動員取得成功,而不是最富有的騙子們雇傭一群最好的科學家取得的成功。但我也不知道能做些什么。”卡爾書中所提出的質疑同樣也有理有據(jù)。
當然,聯(lián)盟會出現(xiàn)錯誤也情有可原,畢竟沒有什么是毫無破綻的。不過,NBA的回應卻總是滴水不漏的。在被問到卡爾對于禁藥方面的言論之后,席爾瓦是這樣回應的:“我還沒有仔細拜讀過卡爾的新書,因為這本書剛剛出版。但我聽到過其中的幾個段落,而且我也特意看了他寫的關于興奮劑的那部分內容。我只能說我們藥檢的水平是當前最先進的,我沒有理由懷疑有球員服用禁藥,無論藥檢結果或是任何聯(lián)盟辦公室的其他渠道,都沒有和球員服用禁藥相關的消息。”
然而,只是說說并不能徹底服眾,在這種時候抓個倒霉蛋也是理所當然的,于是,卡爾的質疑、席爾瓦的澄清沒過多久,諾阿就成了殺雞儆猴的犧牲品。有人更愿意相信諾阿只是誤服,但卻沒人想過,諾阿也有可能是個扔出來看似打臉實則帶著掩護屬性的煙幕彈。說這是為了讓更多球員得以溜之大吉的不得已之舉恐怕也沒什么不對。
早在2011年,德里克·羅斯在接受采訪時曾爆出過猛料。“假如不服藥的是1,全體服藥是10,那么現(xiàn)在的NBA服藥數(shù)就是7。這在NBA屬于一個廣泛征象,誰也不比誰強到哪去,用一些方法來堅持本身的上風是必然的。”或許羅斯的話有未經(jīng)斟酌之嫌,但倒也頗具說服力。雖然之后羅斯將自己的話全部否認了,可人們已經(jīng)看到了此類事件的端倪。
其實聯(lián)盟對于禁藥問題的決心只是因為天才的隕落。1986年,凱爾特人選中的榜眼秀拜亞斯在選秀大會后的48小時內就死于可卡因過量引發(fā)的心臟病,那時,聯(lián)盟開始意識到,對這一問題的面對刻不容緩。然而,時至今日,當NBA的禁藥名單越來越長之后,球員們也開始對這個本來屬于保護他們的法令怨聲載道,即便言語謹慎也能聽出弦外之音,其中還不乏一些大牌球員和教練。
快艇隊的球星格里芬就表示,聯(lián)盟可以考慮將大麻排除在禁藥名單之外,并稱大麻可以用來代替止疼藥。美國著名的八卦網(wǎng)站TMZ更是因此和十名NBA球員進過溝通,他們都表示支持將大麻從禁藥名單中剔除。包括勇士隊的主帥科爾也承認過,他在背傷恢復期間曾通過吸食大麻來止痛。“我并非癮君子,我的確用過幾次大麻,但我完全不是癮君子。”科爾說,“我不是醫(yī)學方面的專家,但是我知道,如果你是個運動員,尤其是個橄欖球運動,當你正忍受著劇烈的疼痛時,那么毫無疑問吸食大麻比你服用維柯丁(止痛藥)對身體更好。然而,各個領域的運動員卻將維柯丁當維生素C一樣服用,完全無視這種藥的副作用。”
當然,在科爾說過這番話之后,聯(lián)盟也馬上給出回應:“根據(jù)我們的政策,會有一些醫(yī)療特例,但是科爾的背傷并不適用這種特例。”
對于禁藥,無論出于何種目的,聯(lián)盟的態(tài)度都非常堅決,也難怪席爾瓦會風聲鶴唳,實在是因為曾經(jīng)的傷口太痛,好了傷疤也根本忘不了疼。
有趣的是,之前NBA球員工會曾表示,他們會在2017年的勞資談判中就禁藥名單一事和聯(lián)盟進行商議。不過,在新的勞資協(xié)議出爐之后,人們發(fā)現(xiàn),里邊關于提議接觸大麻禁令一事只字未提。協(xié)商?恐怕球員工會壓根連說的機會都沒有。其實,從一開始他們就應該清楚,NBA或許會在薪水上讓步,但是在違禁藥物這方面,寸土不讓。
其實從這兩件事里可以看得出,NBA也不是什么根除違禁藥物的凈土,這里存在違禁藥物,球員利用這些來換取勝利是個不爭的事實。但,NBA絕對沒有默許這些事情的發(fā)生,至少在監(jiān)管力度和處罰措施上看,NBA下的決心從1986年開始就從未動搖過,只能說,再密的網(wǎng)也難免出現(xiàn)漏網(wǎng)之魚。
更高、更快、更強,這是奧林匹克的口號和愿景,同樣,這也適用于所有體育項目,而對體現(xiàn)“更高、更快、更強”最為明顯的籃球運動則尤為如此。有時候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體育運動的初衷是什么?而商業(yè)聯(lián)盟又讓這種初衷面臨著怎樣的尷尬與違背?或許,因為生意,讓這個世界真的不存在最為純粹的競技,不過,卻為人們保留了一條追求純粹的道路,也相信,會有絕大部分人都走在這樣一條道路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