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雪松 黃澤彬 朱紅艷 羅利海
“互聯網+”時代西藏大學生就業創業觀念及其引導研究
文/程雪松 黃澤彬 朱紅艷 羅利海
信息技術正帶領全球經濟邁入互聯網產業時代,同時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在“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西藏經濟社會高速轉型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調研當前西藏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觀念狀況,分析其就業創業面臨的新的機遇和挑戰,思考引導其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就業觀和創業觀的舉措和對策,從而促進西藏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創業。
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的興起,信息技術正帶領全球經濟邁入互聯網產業時代,傳統產業吸納勞動力的能力已十分有限。同時,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化,各高校大量擴招,使得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就業難的問題日益凸顯。西藏地處祖國西部邊陲,雖然建區以來得到了國家和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和大力支持,但受地理環境、氣候條件和歷史等因素的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依然相對落后。在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西藏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和高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本文通過調研“互聯網+”時代西藏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觀念狀況,分析存在的就業創業誤區,思考并引導其樹立適應時代發展的新的正確就業觀和創業觀的舉措和對策,促進西藏大學生更好的就業創業從而推動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業不斷前進。
就業是指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公民,依法從事某種有報酬或勞動收入的社會活動。簡單點說,就是就業者在某個已經存在的、相對穩定的組織內從事常規性工作,獲得穩定收入。從就業類型來看主要分為完全就業和非完全就業兩大類,表現為常規性和穩定性。
創業是指創業者對自己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對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對于創業者來說重點是實現價值和開創事業,表現為挑戰性和創新性。
課題組以位于拉薩市區的幾所西藏高校在校大學生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抽樣調查方式就就業創業有關問題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個別訪談形式就大學生就業創業觀念問題對部分高校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就業創業指導教師、輔導員或班主任進行面對面訪談,從而獲取相關研究數據。為了保證所獲取數據真實可靠,正式開展調查前課題組以每次發放50份問卷的標準,分兩次前后間隔2周對相同人群進行了驗證調查。經對兩次調查結果對比分析發現,調查所獲取數據真實有效。調查發放問卷500份,收回456份,回收率91.2%。其中,有效問卷420份,問卷有效率84%。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信息、就業認知及態度、創業認知及態度3大部分,共30小題。
調查涉及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兩大類不同專業的本??圃谛4髮W生。其中,男生68%,女生32%;漢族30%,藏族70%;城市生源31%,農村生源69%;本科生66%,??粕?4%;大一學生13.1%,大二學生23.1%,大三學生29.3%,大四學生28.1%,研究生6.4%。
3.1 急功近利與求穩心態并存
經調查發現,西藏大學生就業功利心比較強同時求穩心態也比較重。西藏大學生就業意向大多傾向于公務員、知名國企等社會地位高、物質待遇好、工作環境好的職業和崗位。與此同時,西藏大學生更希望工作能一步到位且相對穩定,不愿意面對跳槽,缺乏重新擇業的勇氣和心理準備。
3.2 缺乏自主意識與職業規劃
經調查走訪,發現部分西藏大學生普遍缺乏職業規劃,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缺乏就業創業自信心,沒有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在選擇就業或創業時,缺乏獨立自主意識,多受周圍親朋好友等關系親近人的影響,且具有嚴重的從眾心理,多隨大流而動,對當前的就業創業形式缺乏自我判斷。
3.3 缺乏服務意識和挑戰精神
經調查分析,西藏大學生選擇就業或創業的地方多集中在區內大中城市等西藏經濟社會比較發達的區域,個人價值取向與社會需求脫節,缺乏到基層、到農牧區、到偏遠邊區工作的意愿,缺乏為實現西藏人民精準脫貧和全面小康服務的精神。同時,還發現西藏大學生中愿意到區外就業或創業的極少,由此可以看出西藏大學生缺乏挑戰精神和拼搏勇氣,不愿意面對未知的陌生環境和相對激烈的職場競爭,甚至極個別大學生不愿意面對雙向選擇就業,害怕遭遇失敗,從而選擇不就業或等著父母幫助安排工作。
3.4 缺乏職業意識和職業認知
經調查和訪談發現,西藏大學生普遍存在職業意識欠缺和職業認知不足的問題。部分西藏大學生對自己所希望從事的職業或行業缺乏充分的了解,對可能從事的工作崗位缺乏清晰的認識,甚至將職業僅僅看作謀生的手段,不具備應有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對職業生涯抱著輕忽的態度。
3.5 創業認知不足和創業意識欠缺
經調查了解,發現西藏大學生對創業有一定認知但不全面,部分大學生有創業意愿但缺乏創業意識,且少有人付諸創業實踐。在具有創業意愿的西藏大學生中具備明確的創業需要、創業動機、創業興趣和創業理想的并不多,同時西藏大學生在商機意識、轉化意識、戰略意識、風險意識和為開創事業而不懈奮斗的敬業精神方面也較為欠缺。
4.1 解讀形勢政策,引導大學生正視現實,及時調整好心態
政府要定期公開發布西藏經濟社會和行業產業發展動態權威數據,特別是人力資源需求變化數據和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數據。各高校相關部門要定期舉辦面向在校大學生的專題報告會或講座,及時為他們正確解讀國家、自治區關于就業創業的最新政策、相關行業產業發展最新動態、社會人力資源需求最新變化和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最新動態。讓深處高校校園的大學生對國家和西藏的就業、創業相關政策、近年來的社會發展形勢和就業創業新常態有切實了解和較為科學的判斷,從而引導在校大學生正視現實,調整好心態,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4.2 創新教育機制,實行“一把手”工程,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高校教育全過程
各高校要落實好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和人社部、教育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精神,敢于創新教育機制,建立健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長效機制。實行“一把手”工程,對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實行書記負責制,在相關部門開展專門化的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的基礎上,將就業創業教育融入到高校教育全過程。在大學低年級階段開設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創業教育的基礎性必修課程;在高年級階段開設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性必修課程;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融入大學期間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實踐。同時,還要將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與實踐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工作,開辟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實踐的第二課堂。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真正落到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實處,系統性的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4.3 強化隊伍建設,通過外引內培活聘方式,打造專業化就業創業教育服務力量
鑒于目前西藏各高校的就業創業具體教育指導服務工作多由輔導員、班主任負責,缺乏專業化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的現狀,建議各高校創新人才使用機制。通過從外面引進專業化就業創業指導師;加強校內就業創業專門師資專業化培養;靈活從政府相關部門、行業企業、成功的創業團隊、社會化就業創業培訓服務平臺、法律和理財服務機構等組織聘請高水準的指導專家的途徑,三策并舉,合力打造一支專兼結合、數量合適、靈活高效、高度專業化的就業創業教育服務與指導專門師資隊伍。從而更好的為大學生提供科學化、規范化、個性化的就業創業教育、指導和服務,幫助大學生及時有效的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4.4 搭建開放平臺,通過就業創業實踐,轉變觀念積累經驗
各高校要搭建開放平臺,指導大學生通過重要資訊共享、社會經驗積累、就業創業實踐等方式,逐步轉變落后的就業創業觀念。一是要盡快建立起能實現政府、高校、企業、大學生之間高效互通、資源共享、信息服務等功能,且組織健壯的大學生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二是要設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公益性專項扶持基金,為大學生開展就業創業實踐活動提供經費支持;三是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創業孵化園區,為大學生就業創業實踐提供平臺和專業化指導服務,幫助大學生積累就業創業經驗;四是要通過鼓勵大學生課余時間進行社會實踐、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舉辦大學生就業創業論壇、開展就業創業文化建設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活動促進大學生正確就業創業觀念的形成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
4.5 大力正面宣傳,引導輿論,樹立典型,更新社會觀念
引導西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創業觀念僅靠學校的力量和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政府和媒體的大力支持。只有社會公眾媒體、校園媒體和群眾自媒體都對大學生就業創業進行大力的正面宣傳,不斷樹立西藏大學生就業創業成功典型,引導社會輿論風向,幫助西藏人民群眾逐步轉變落后的就業創業觀念,形成支持高校畢業生自主就業創業的良好大環境和積極向上氛圍,才能更好的促進西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創業觀。
“互聯網+”時代,西藏大學生要順應國家大力倡導“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社會潮流,自覺將個人價值取向與社會發展需求統一起來,更新就業創業觀念,不斷提高就業質量和創業成功率,為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勇向前。
程雪松(1982-),男,四川省簡陽市人,碩士,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信息化與計算機應用,就業創業教育和職業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