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福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文/張福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教育事業也在突飛猛進的大跨步前進。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祖國未來藍圖的設計者,這個職業偉大而圣神。如何緊跟教育改革的步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無限多的知識,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英語教師追求的永恒主題。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吸取他人的教學經驗的同時,自己要積極思考,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賦予我們的枷鎖,我們要大膽創新,勇于嘗試。走出一條真正適合我們甘肅省民勤縣現行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嶄新道路。
新隨著人類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知識更新也在不斷加速,促使學校向科學化發展。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要培養學生四種本領,即學會求知、學會實踐和創造、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其中“學會求知”是基礎。在新課改的浪潮下,“如何教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課堂效率”已成為教育界的熱門話題。由此可見,提高課堂效率是一個至關重要、急不容緩的教學任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更應遵循“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的道理,寓學于教中,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改變傳統的英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具有多樣、有趣和富有探索性,倡導現代信息技術走進我們的英語課堂、合理整合英語學習資源等,在實施新課改的今天尤顯重要。長期以來,英語教學倍受人們的關注,許多一線英語教育工作者對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作了積極的鉆研和探索,得出了很多寶貴經驗,也取得了一些令人矚目的成績。其中有很多教學模式和方法值得參考、推廣。因此,我們在吸取他人教學經驗和方法的同時,要敢于突破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所以面臨課改的浪潮,我們廣大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勇于實踐。走出一條真正適應我們甘肅省民勤縣農村小學英語現行教育改革發展需要的嶄新道路。
在傳統思想的束縛下,我們教育教學的觀念往往是教師是高高在上的嚴師。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教,學生學,學生必須按照教師的方法和思路進行課堂學習。學生只有被動的接受知識。古人云:“授人之魚,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生受益”。所以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轉變角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領航員的作用,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教師要關心每一位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愛的溫暖。教師的一片真摯的愛心是教學的“原動力”,“愛其師,則信其道”。所以,我們對待每一位學生,都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心去呵護他們,如果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愛,如同陽光般的溫暖,就會對老師所教的課程特別感興趣,就會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積極的去思考和探究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盡情吸取知識的乳汁。教師不僅僅要轉變傳統教學思想,還要利用課余的時間積極為自己補充新鮮的血液,用淵博的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多才多藝,使其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毛主席說過“活到老,要學到老”,所以,只有教師讓自己儲存豐富的知識,才能順應時代的步伐,才能充分的提高課堂效率。
隨著人類社會大踏步的前進,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至關重要。由于教學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學習的過程,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的興趣不高,應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小學英語教學,創立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的學習情境,建立情境——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并充分利用媒體圖、文、聲、形并茂的優勢,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并且生動、形象、具體、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耳目一新,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并開拓了學習的新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想象能力,挖掘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英語學習的意識;開拓學生新思路。使學生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所以教師要通過模擬真實的情境對話,如:問路、購物、打電話等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語言交際環境等。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切實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而教師的作用又決定著學生興趣的濃淡和個人主動能動性積極發揮的程度。教師要根據自己教學對象的特點,精心導入、設問、板書、訓練、交流、課件等環節設計好教學過程。教師要秉著“不拋棄,不放棄”一個學生的原則,從實際出發,盡最大的可能把全體學生吸引到探究性的課堂中來,共同享受新課改帶來的“美味大餐”。從而盡可能的以學生為中心,讓每一個孩子全面發展,讓每一個孩子英語水平邁上一個臺階。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主,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思、多說、多練的氣氛,真正培養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讓他們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好英語。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蔡旗鄉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