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清斌
由于升學、成績的的指揮棒下,目前絕大多數教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停留在不出大問題即“保護生命不受傷害”;甚至于對生命教育的理解等同于安全教育,導致學生生命知識的匱乏、情感淡漠。因此,本文從當前生命教育的現狀、目標,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為平臺,探討生命教育實施途徑。
“教育的出發點是人,教育的歸宿點也是人”,作為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思想品德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對生命、對生活意義與價值的反思,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是我們長期為之努力和奮斗的目標。
1 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1 初中校園中的不和諧情景
在書聲朗朗的課堂上,常見這類不和諧的情景,一個班五、六個學生趴在桌子上睡覺,提醒了一次次,依然不改“睡神”的形象;“睡就睡吧”只要不影響其他同學就行,作為教師為了顧全大局,只能任由他們這么睡著。一上課就這么睡著,這樣的日子好過嗎?在充滿活力的校園里,無論是課堂、走廊還是操場,常常會發現目光呆滯的孩子,為什么來學習,一問三不知,“我爸媽讓我來學校我就來”,這是他們的答案,沒有理想,沒有追求。一天到晚就這么呆著,這樣的生活有意義嗎?在充滿朝氣的少男少女中,常聽見“老公老婆”“某哥某嫂”的稱呼,這些癡情男女不在少數,他們互相比較著自己戀愛的本領。初中階段就這么愛著,他們的學業能兼顧嗎?出現這些現象的根本是什么?是對生命缺乏尊重與珍惜。
1.2 思想品德教育教學活動中生命教育的現狀
教育是人的教育,思想品德課應引導學生端正生命態度,善待自己與其他生命。但是,在實踐中,升學考試強大的壓力造成了許多學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的全部生活圍繞著背書做題;評價學生的方式單一,只能以的學習成績好壞,排名的先后來衡量學生的優劣,學生三觀的樹立,情感的歸屬,統統排在后面。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也不能免俗,受到成績的制約,脫離了它應有的生命教育的要求,教師受束,不能深挖思想品德課與生命的內在聯系。思想品德課堂成了傳授知識點、培養解題能力的課堂,忽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忽視了引導學生對生命、對生活意義與價值的反思。
2 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目標
2.1 探索生命的本質,教育學生認識生命
根據初中生的特征和知識水平,結合思想品德學科特點,幫助和引導學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認識生命,懂得生命是世界上最復雜的現象;探索生命從生長到壯大再到衰弱的過程,明白生命中痛苦與幸福相生相伴的法則;理解生命的本質,是超越,我們的身體每天在代謝、在改變、在成長,同時我們的思想觀念每天也潛移默化中改變,也許是提升不斷超越自己,也許是墮落不斷毀滅自己,何去何從取決于我們的態度;理解生命的本質是善良,生命有了善良就會美麗、豐滿、純潔、雄壯,生命有了善良就會開出絢麗的花、結出沉甸甸的果實。引領學生思考自己人生的出路,從而感知生命的形象、具體。
2.2 感受生命的美妙,引導學生欣賞生命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生命的能量有大有小,生命的存在或貧窮、或富有、或平凡、或渺小、或偉大、或成功、或失敗,關鍵在于體驗。吸一口氣、喝一口水、聽一首歌、看一片云各有各的快樂,工作、休息、站著、坐著、躺著也各有各的精彩。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特的、都是極其寶貴的。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正視自己的缺點,轉變自己的態度,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技巧,發現自己的潛能,從而順利跨越危機,使生命不再孤獨,涌動出自信,善待自己生命遠離各種傷害源;生命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欣賞生命的美麗與律動,體驗親情、友情的美好與幸福,從而期盼幸福,憧景平安,使生命過得豐盈飽滿、富有樂趣。
2.3 挖掘生命的價值,教會學會尊重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有人拿生命開玩笑、有人拿生命做賭注、更有人以身試法,可見,生命需要細心經營。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明白,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無論你能力大小,地位高低 ,實現生命的價值要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來實現;要靠自己今天的努力和將來的積極工作來創造;即靠每個人自己去充實、賦予、提升。生命教育就是要讓學生明白,生命是一條長河,即便遇到坎坷也要學會欣賞沿途的風景,勤勞、勇敢、拼搏、進取、堅韌會給生命帶來活力與亮色。生命不能等待,抓住每一天做有意義的事情,善待自己,善待別人,感恩惜福,尊重生命,追求生命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3 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滲透生命教育的途徑
3.1 立足生活,尋找生命教育素材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因此思想品德課面向學生生活,從學生的身邊事關心事入手尋找生命教育的素材。如:充分利用學生課前五分鐘時政演講活動,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社會生活,以學生已有知識來抽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進行演講,并對此事物或人物進行評析,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又如: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角色扮演,將抽象知識的教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經驗之上,獲得有活力的學科知識技能方法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再如:運用現代技術,創造生命教育情境,調動學生視聽感受,讓學(下轉第122頁)
生保持興奮愉悅的狀態,增強課堂活力,打開學生腦門的同時打開心門,使生命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凡此種種讓學生在課堂上感受生活的美好,從而對生命充滿美好的期待。
3.2立足教材,拓展生命教育內涵
思想品德課做為一個重要的德育陣地,其教材中提供了大量進行生命教育的素材,它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集體社會的關系”為主線,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包容了生命教育的觀念與行為體系。可見,生命教育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盡可能地把這部分內容挖掘出來,拓展它的內涵,通過不同的教育方式給學生熏淘與感染,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豐富學生對人生對生命的認識。
3.3 利用各種平臺,多方發動資源
生命教育不僅是課堂內的事,思想品德老師,很多都兼任班主任等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班級的布置,在黑板報、圖書角、文化園地等有意識地放置有關生命教育的內容;通過全員家訪、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引導家長參與培養孩子生活習慣,與人、自然和睦相處的能力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通過學校開展的各種形式靈活機動,氣氛生動活潑的主題實踐活動,對癥下藥,彌補課堂教學的難以達到的教育目的和效果。在課外教育管理工作中滲透生命教育,創造生命教育氛圍,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生命意識。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