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金200,假設每輛車平均有6-10個人把押金留在APP里(你不會每次用車都把押金拿進拿出的),那么就有1200-2000元停留在這輛車上。每輛車的購入單價,肯定不會超過200元。而富士康工廠化生產大規模介入后,可能只需要100元。
于是,每一輛共享單車,要生生從市場上拿走至少1000元。如果投放1000萬輛車,那么就是100億元的存款。100億的現金,可以派生出500億的借款。500億在投資市場上,每年是35億的穩妥收入,刨去利息、運營等費用,10億-20億利潤還是有的。
最牛的創新商業模式
一個好的商業模式創新,至少要搞清楚以下5個核心問題。
(1)你準備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解決什么需求?(2)這個需求的市場是否足夠大?(3)你的模式,會觸動誰的奶酪?(4)你的模式,是否不容易被復制,被抄襲?(5)盈利模式——這是最重要的。
“共享單車”之所以發展如此迅速,是因為其商業模式,幾乎完美契合了上面提出的5大核心要件。
首先,短距離出行是絕對的剛需。特別是日漸擁擠的大城市和高峰期,一直都是巨大痛點。而“共享單車”,簡單方便易用,幾乎徹底、完美解決了城市“最后一公里”的困擾。
其次,市場巨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絡預約專車”用戶規模為1.68億,比2016年上半年增加4616萬,增長率為37.9%。共享單車的潛在用戶規模,無論如何不會少于這個數。
第三,它幾乎沒有觸動舊世界任何一個“土豪”的利益,摩的除外——而摩的幾乎是所有城市清剿的對象。而且,摩的全是“地下黨”,沒有一個組織,完全不成氣候。
最后,也是最最令人“膜拜”的,“共享單車”從一開始就有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押金。
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是通過分時租賃來部分變現,通過收取押金來回收資金,實現現金流并進行擴張。
分時租賃那個錢,其實一點也不重要,無論是摩拜,還是ofo,相信他們心里都清楚:哪怕有一億用戶,每天用一小時,也就1個億的收入,為此卻需要面對超過1千萬輛自行車的投放與硬件損耗,再加上其他管理費用。更重要的是,由于其短途特點,及對標公交和傳統“公共自行車”,其定價上浮空間有限。所以,他們壓根就沒指望通過一小時1元的租賃費來賺錢。
通過押金——這是一個無比天才的創新
在你跨上單車的前,無論是摩拜還是ofo,你都必須把你的電話號碼、真實姓名、身份證號都發送過去,同時,你還得提交299元(摩拜)或者99元(ofo)的押金。
對任何一個互聯網企業來說,能通過長期運營獲得用戶注冊,以及一個電話,已經是天大的幸福。
“共享單車”的玩法,就像泡妞,第一次見面就拿到了對方的所有身份信息與電話——這是對用戶無比苛刻的要求,很多隱私意愿強烈的用戶一定是抵制的,但“共享單車”用解決痛點的需求一次性就實現了。最關鍵的,還讓用戶掏了錢——這是所有商業模式最后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夢寐以求的環節。
之所以說這是個天才的創新,是因為299的押金。
(1)可以退,所以多數人不會抵制繳納這筆錢;(2)可以退,但公司不會自動退,多數人也不會主動要求退,因為下次用車還得繳,其結果就是大量資金沉淀在公司,等于無償占用;(3)押金不能動用,不能用作租賃車費的支持,這等于這筆錢只會增加,永遠不會減少;(4)由于一份押金對應一個注冊用戶,而非一輛車,這意味著投放一輛車,能鎖定遠超過1個用戶。摩拜目前是一輛車鎖定8人,等于投放一輛車,獲得2400元(300×8)的“存款”。
同時,富士康現已成為摩拜新的戰略投資者。此次合作,有望大幅提高摩拜單車產量,每年總產能預計將能超過1000萬輛——而每一輛單車,都是一個移動儲蓄點。
僅以1000萬輛投放為假設,每輛車鎖定8人,每人300元押金,沉淀總額資金將達240億——這是最經典的互聯網金融的玩法。
不去著眼解決盈利,而是解決現金流;不出售硬件而通過收取押金來彌補現金流,減少了一般互聯網企業為培育用戶而通過海量補貼產生的現金支出,這是相當高明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