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世界經濟中的位置逐漸重要,中國逐漸成為了世界經濟中心之一,“一帶一路”戰略順應了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對中國的自貿區戰略有很大的影響,同時自貿區戰略對推進“一帶一路”戰略有決定性的作用,兩者相得益彰、相互促進,對構建“新常態”下的國際經濟貿易框架,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有著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 “一帶一路” 自由貿易區 經濟 發展
一、“一帶一路”戰略簡述
“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當今世界經濟形勢復雜,金融危機的影響持續發酵,世界范圍內經濟復蘇緩慢、出現兩極分化,各國經濟復蘇面臨的問題依然嚴峻。2013年9月和10月,在習近平總書記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關注,得到了有關國家的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國際社會的根本利益,是對國際經濟合作新模式的積極探索。
二、“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自貿區的對接意義
中國經濟現已進程“新常態”階段,人力資源優勢已不復存在,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失去競爭優勢,部分原材料產業出現產能過剩,國內市場供求不平衡。
面對著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相關挑戰,我國需不斷創新經發展理念,加快“一帶一路”和自貿區的對接速度,擴展“一帶一路”和自貿區發展戰略內涵,提升“一帶一路”和自貿區的發展水平,從而不斷地促進我國和合作國的經濟發展,從而促進全球經濟的發展。
(一)“一帶一路”為自貿區提供發展機遇
一是“一帶一路”致力于打造覆蓋沿線各區域的全面的交流網絡,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為中國與沿線各區域深入開展經濟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基礎設施保障、貿易和投資便利化、資金支撐、民意基礎。 “一帶一路”所傳遞的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等外交理念,為中國與沿線各區域開展經濟合作提供了有利環境。
二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與沿線經濟體經濟發展戰略相契合,有助于加強經濟聯系,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中國可以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下的機遇加強沿線經貿往來。通過采取更為主動的開放性政策,積極發揮中國在區域經貿合作中的領導作用,努力提升中國與歐洲、亞洲和非洲等國家在人才、物資和文化上的交流互動。
三是有利于化解中國當前所面臨的區域經濟合作壓力。當前,世界上以TPP、TTIP和RCEP為主的具有代表性的全球自貿協定囊括了全球最主要的經濟體,對世界經濟政治格局起著決定性的作用。TPP和TTIP談判參與國都是中國的重要出口市場和外資來源地,這兩個協定所倡導的高標準是中國在短時間內所望塵莫及的,對中國形成了包圍之勢,為中國深入開展國際區域經濟合作設置了障礙,甚至被邊緣化。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可謂是對美國TPP、TTIP的有力回應。
(二)自貿區輻射帶動“一帶一路”
當前國際貿易新格局,自貿區在承擔“迎進來”重任的同時,更應該成為中國經濟“走出去”的先鋒,而“一帶一路”戰略將成為我國對外經濟的新起點和新途徑,并且以強大動力帶動開放。此外,“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需要大量資源支撐,亞投行和絲路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資金的壓力,但這是遠遠不夠的。“一帶一路”沿線自貿區會通過自身優勢吸引周邊地區大量的資金和人才流入和政策上的扶持,解決了自身發展的資源需求。隨著自貿區的發展又會反哺于周邊地區,帶動“一帶一路”戰略更快的發展。
(三)自貿區與“一帶一路”戰略相輔相成
自貿區與“一帶一路”前者強調貿易自由化,后者注重經濟區域一體化,二者完成對接,則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建立自貿區是為了鼓勵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提供政策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則注重對外發展,把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長遠的、全局性的戰略部署,因此“一帶一路”戰略側重于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自由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自貿區為“一帶一路”戰略提供了重要支點,與其他區域共同發揮地域優勢,在多領域展開合作,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全球競爭力和影響力。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一帶一路”作為整個戰略主線為自貿區戰略提供了方向,自貿區戰略則豐富整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
三、中國自貿區對接“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路徑
(一)構建高標準的自貿區網絡
一方面,“一帶一路”戰略為我國與各區域的經濟合作提供了用新的平臺,使我國更好地參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更好的促進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保護發展中國家權益以及捍衛已取得的多邊貿易成果,中國不僅要積極融入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中,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在國際經濟新秩序建設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要積極引領發展中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提供相應的幫助。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鞏固現有的經濟合作基礎,推進經濟一體化。
(二)打牢“一帶一路”戰略的根基
加強與沿線各區域的經濟合作,必須實現“無縫連接”,而基礎設施滯后是沿線各區域普遍存在的問題。中國則要通過為沿線各區域提供融資、設計規劃、設備、材料、建設、人力等幫助,夯實其經濟發展基礎。此外,還要通過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政策溝通等方式加強與沿線區域合作務實制度,為自貿區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三)合理規劃“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路徑
主動地實施國家間的自貿區(FTA)戰略,加快對外經貿發展的對接與合作,建立多元化的發展路徑,建設包容開放的經貿關系,不同國家或地區之間可以選擇符合自身開放需要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區域合作模式,采取不同形式和不同層次的區域合作試驗,尋求對接“一帶一路”最佳結合點。
四、對大連自貿區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建議
(一)拓寬貿易新領域
在制定政策時適當傾斜向優勢產業,降低優勢產業入門門檻,在優先發展優勢產業的同時帶動相對劣勢的產業的發展,最后達到產業發展平衡。如大連目前在金融服務業和電信服務業上存在一定的發展潛力,可以大力推進服務貿易發展,使貿易領域得到擴展。
(二)改善投資環境
增強自貿區建設的整體規劃及頂層指導,以最主要的目的實現為原則,設立有效規范自貿區貿易的相關法規,制定可促進自貿區平穩發展的相應政策,同時能更靈活、方便地針對新變化進行更新與調節。通過制定良好的政策制度為自貿區的建設打好基礎,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三)鼓勵創新創業
在大連自貿區的建設過程中鼓勵創業一方面增加了商品需求,讓創業者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更加容易擴大市場;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提高了地區消費能力,對進出口貿易中的進口方面有積極作用。
(作者單位為大連大學)
[作者簡介:張曉丹,女,遼寧遼陽人,研究生,畢業于吉林大學,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穎.淺談大連自由貿易區未來建設[J].山東社會科學,2005(5):222-223.
[2] 賴滿瑢.“一帶一路”與自貿區戰略對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5(33):33-34.
[3] 羅青,曾婧.“一帶一路”與中國自由貿易區建設[J].區域經濟評論,2016(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