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風
19世紀,特別是1850年以后的15年間,世界登山運動的發展非常迅速。到了20世紀60年代,地球上14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幾十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都被印上了登山者的足跡,但是唯有一座6740米的山峰至今仍然保持著圣潔,它就是我國云南省第一高峰——卡瓦格博,梅里雪山的主峰。
梅里雪山是一座南北走向綿延150公里的龐大雪山群,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西邊約20公里的橫斷山脈中段,怒江與瀾滄江之間,當地藏民稱其為“卡瓦格博雪山”。民間用佛教界常用的虛數13稱其為“太子十三峰”,位居藏區八大神山之首。20世紀30年代,美國探險家洛克就稱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從1902年到1996年,先后有英國、美國、日本、中日聯合等登山隊,向卡瓦格博峰發起挑戰,通通鎩羽而歸,迄今仍無人成功登頂。
論高度,6740米的卡瓦格博完全無法在高山林立的青藏高原上爭雄,為什么它可以在人類 200多年的現代登山歷程中躍然搶鏡呢?
1987年8月,一支由中國和日本共42名隊員組成的登山隊來到梅里雪山下的永明村、雨崩村等村莊。淳樸的藏民用自己的方式,請他們喝青稞酒,打酥油茶,火塘邊切下大塊的豬膘肉款待來自遠方的客人。登山隊的主體是由日本財團支持的日本京都大學登山隊,隊員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經驗,隊長是日本著名氣象專家井上治郎教授,中方隊長是登山家宋志義,他曾創造過無數次中國登山紀錄。
從1987年至1990年,登山隊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對卡瓦格博進行科學考察和偵查性攀登。蟲草怎么挖?酥油怎么做?山上長什么植物?都進入他們的考察報告,唯一沒有進入他們了解范疇的,是神山對于當地人生活的意義。登山隊對外宣稱是來攀登梅里雪山的,但當地藏民并不知道梅里雪山在哪,因為那是外界對這片雪山的稱呼。
青稞酒釀造的友誼一直持續著,直到藏民知道了登山隊的真實來意,他們受到的震驚是前所未有的。因為藏民認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山賜予的,山上的牧場養肥了牛羊,喝的每一滴水都來自山上融化的雪水。登山就是對神山不敬,神靈就會離開,災難就會降臨。
1989年9月,登山隊第一次嘗試攀登,結果到海拔5500米左右因天氣突然轉變不得不撤離。到了1990年冬天,登山隊經過精心策劃準備第二次攀登。村民無法阻止這些手持官方批文的登山者們,就齊聚當地的寺廟飛來寺,祈禱登頂不成功。其間,還有藏民到德欽縣政府告狀,要求罷免同意登山的人,并說如果日本登頂成功,他們將不再向神山祭祀……然而,登山隊出發前一晚,有隊員夢到了蒼狼與白鹿,大家說這是吉兆。
1990年12月1日,登山隊在笑農夏季牛場建立了大本營。8日,1號營地順利建立在海拔4500米處,隊里唯一的藏族隊員斯那次里在山腳下留影,驚嘆從來沒見過這么漂亮的山,他都不想回去了。13日,登山隊在海拔5300米處冰河源頭右側建立了2號營地。但在選擇3號營地時,中日隊員發生了爭議。宋志義堅持要遠離山腳扎營,避開正面登山路線上的懸冰川。日方認為這樣距離2號營地的位置太近,建議把3號營地往上提升到靠近山脊的部分。爭議中,一向快人快語的宋志義惱火地說:“要死也不是我一個。”最后,登山隊折中在雙方提議的位置中間作為3號營地設址基地。營地剛建好不久,一場雪流幾乎波及3號營地,但登山隊并沒有把這次雪崩作為一種預警,反而認為3號營地絕對安全。
12月26日,登山隊在海拔5900米處的一個大冰壁前建立了4號營地,這天日暖風輕,卡瓦格博銀芒閃耀,近在咫尺。登山隊觀察了最后沖頂的地形,結論是“已經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點了”。大家決定抓住時機,取消建立5號營地的計劃,直接攻頂。
12月28日,早晨天氣晴朗,11點30 分,突擊隊5名隊員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到達6200米。當大家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勝利而歡呼時,當地藏民也得知了當天要登頂的消息,他們幾乎傾城出動,聚集在飛來寺一帶的滇藏公路上,齊聲向神山祈禱:不要讓登山者爬上去!煨桑(用松柏枝焚起的煙霧,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濃煙直沖云霄……
就在這時,卡瓦格博突然變臉,風雪驟至。下午1點30分,在突擊隊到達6470米時,宋志義感覺東南方向好像有云層向他們壓過來。這時,峰頂就在眼前,垂直距離只有270米。下午4點,風雪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井上隊長只好下令返回3號營地。但此時,山頂被黑云籠罩,他們徹底迷失了方向。直到晚上10 點,風突然停住,烏云散去,月亮照在雪地上,露出慘白的光芒。晚上11點,突擊隊隊員幾乎是連滾帶爬地回到3號營地。
這次突擊頂峰雖然功敗垂成,但是6470米的高度極大地鼓舞了隊員。登山隊決定恢復重建5號營地的計劃,并將登頂日期定為1991年1月1日。但是,從1990年12月29日開始,暴雪突至,把3號營地死死封住,登頂日期不得不一再后延。按登山的規定,一般情況下新雪下后三天不能上山,因極易發生雪崩。大本營也曾提醒3號營地的隊員撤回,休息幾天再上,但急切等待登頂的隊員都不愿意。中方6人,日方11人,一直宿營于3號營地。實際上,連續幾天的暴風雪,3號營地上方三條支脊已積聚了成千上萬噸冰雪,這無疑是懸在登山隊員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1991年1月3日晚上,山上山下仍然像往常一樣通過對講機聊天。10點30分的通話中,山上的隊員還在抱怨這雪什么時候才下完,帳篷高1.5米,雪已經有1.2米了。據負責與登山隊聯絡的張俊回憶,1月4日早上7點半,對講機里沒有登山隊員的聲音。往常,山上的隊員五六點就開始吵他們。半個小時過去,大本營的工作人員開始緊張起來,所有人都拿著對講機不停地呼叫著。大本營緊急開了支部會議,決定10 點以后,再沒消息就往上報。這時,大本營附近發生了一次不大的雪崩,這讓焦急等待的人又平添了一絲不安。10點剛到,張俊就向昆明的指揮部做了報告。此后,無論是無線電聯絡,還是瞭望觀察,3號營地及17名中日隊員,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