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權宇
摘要:果戈理的《欽差大臣》和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同為惟妙惟肖的“官場群丑畫卷”,向世人展示了中俄不同時代異中有同的官場丑景。兩位作者都對黑暗社會和腐臭荒誕的官場進行了犀利諷刺與批判,也均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之所以如此,源于兩位作者的主觀創作傾向和官場黑暗的歷史背景。這兩部作品的比較研究,對今日的我們了解當時的中俄兩國政治文化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
關鍵詞:《欽差大臣》;《官場現形記》;主題
歷史上描寫國家黑暗落后時期官場腐敗現象的作品屢見不鮮。《欽差大臣》是俄羅斯19世紀“自然派”代表作家果戈理的經典戲劇,主要描寫19世紀沙皇統治下俄羅斯官場的黑暗丑態.《官場現形記》是中國晚清譴責小說家李伯元的代表作,作者以形象生動的筆觸向讀者展示了 “千里為官只為財”的銅臭官場。兩部作品都采用諷刺的藝術手法揭露了官場的腐化墮落和社會的黑暗,堪稱批判官場丑惡的杰作。
一、強烈的社會批判主題
果戈理震世之作《欽差大臣》寫于1835年,68年之后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在風雨飄搖的中國問世,兩位處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度的作家卻異曲同工地揭示了中俄不同官制下相似的官場百丑圖,正應了魯迅所言的“官場伎倆,大同小異”。
(一)為官奪得權,盡為攬錢財
《欽差大臣》這部戲劇的題詞引用了民間諺語:臉丑莫怪鏡子歪。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決意把所有一切俄國的壞東西都收集到一起一并痛快淋漓盡致的加以嘲罵”。《欽差大臣》中的官員都是社會無恥的寄生蟲,本著為官就應為金錢的原則。市長靠著巴結上級官員,努力鉆營,爬到了市長的職位。在位之后這個老奸巨滑的官場“能手”貪污、拐騙、搶奪,竟還自豪的講到“連最狡猾的騙子也被我騙過……我騙過三個省長”,法院院長把訴訟者送給他的禮物看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連市長旁邊的小人物斯圖諾夫也是愛極了小利,一根小小的銀匙也要偷偷地塞入筒靴之中。這些都活畫出沙俄當時腐敗的官場丑態。
《官場現形記》全書六十回,涵蓋了上至慈禧太后、軍機大臣,下至縣官、小雜役百十來個官吏的數十個官場腐敗故事。這些官員小權在手則挖空心思趨炎附勢,大權在握便想盡招數壓榨百姓。第5回中三荷包和兄長何潘臺為買賣官缺之事大打出手,最后還是因為孝敬過他一萬多的“大主顧”王夢梅的稟見,才漸消怒氣。第22回中一向“居官清廉”的傅撫院連打發情婦和私生子的錢都不舍得出,要下屬替自己掏腰包處理風流債。堂堂的撫院,飽讀詩書的學子連最起碼的羞恥之心都沒有,還夸夸其談地說自己是講理學的人,真可謂是荒唐可笑至極。第52回中官員尹子崇竟趁政府動蕩受辱之際偷梁換柱,把安徽的全部礦產私自賣給洋人,出賣了國家。這一件件為官為錢的官場丑態,實在令人發指。
(二)競奴顏婢膝,求榮華富貴
《欽差大臣》中市長是個逢迎上司的能手,聽說飯館里來了位“欽差大臣”,竟把“欽差大臣”接到自己家中。為了自己的官位甚至連老婆的色相、女兒的終身也都搭上。將女兒許配給“欽差大臣”之后欣喜若狂,做著升官發財的黃粱美夢。其他官員也都競相討好,生怕欽差大臣不接受他們的賄賂。當欽差大臣開口向他們借錢的時候,他們歡喜異常。“這真是莫大的榮幸!”“您拿著吧,我打心眼里樂意為您效勞。”為了加官進爵、步步攀升,他們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甚至搭上家人的尊嚴和幸福,一張張奴顏婢膝的嘴臉如出一轍。
一朝中第,滾滾黃金便會接踵而至。晚晴的官場,做官一本萬利,官階和所獲得的金錢往往是成正比的,這也導致了奴顏婢膝的現象泛濫成災,官員們極盡無恥下流手段爭相鉆營,趨炎附勢。第29回中羊紫辰擔心章豹臣占了自己的位子,竭力地拉攏他,不僅與之拜把子,還托媒人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的大少君。第30回中后營的周總爺把太太孝敬了統領得到了美差,冒得官迫使女兒做了自己升官保仕路上的墊腳石,送她做了羊統領的妾室;第38回中候補知縣為了得到優缺竟讓自己五十多歲的老太婆認了制臺府里二十多歲的丫頭“寶小姐”做了干娘,種種勾當令人切齒。
(三)表金玉其外,實敗絮其內
官員昏庸無能,狗茍蠅營。《欽差大臣》中的官僚們個個只是貪污的能手,鉆營拍馬的奇才。慈善院院長竊取到院長的職位,對病人漫不經心,百般虐待。法官濫用職權,損害民眾的利益,把法院神圣的地方弄得和市井無異,公開跟伙計講“我是受賄的”;督學禁止教師向年輕人灌輸自由思想,想盡辦法阻礙學校的教育事業發展,把學校弄得一團糟。郵政局長甚至還有私拆、收藏別人信件的嗜好。劇中的市長、督學、局長是地方官員的典型代表,而赫列斯塔科夫影射出的是整個圣彼得堡官員的丑惡本質。果戈理用幽默刻薄的語言把癖好各異的官僚們寫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沙俄官場的種種惡行勾當。
《官場現形記》中官員的丑態也刻畫到極致。第7-8回中朝廷陶官員趁興辦洋務之際中飽私囊,大談官派,竟被一班人騙得公款揮霍殆盡,最后機財兩空。第24回中何師爺奉了委札去上海勸捐,竟靠著政府給的盤纏做著倒賣人口的無恥勾當……荒唐無語之例數不勝數,令人啼笑皆非。果戈理和李伯元雖身處異國異代,但他們都看到了官場的丑惡和黑暗,并辛辣地諷刺了專制制度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二、表現批判主題的深層動因
《欽差大臣》與《官場現形記》共同的批判主題,除了中俄有比較相似的社會因素之外,還與兩位作家的創作傾向和社會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官場黑暗的歷史背景
《欽差大臣》創作于19世紀30年代中期。當時的俄羅斯正處于尼古拉一世專制的嚴酷統治下,國家官僚體制臃腫腐敗,國家雖無外患侵擾,但是自身毒瘤蔓延。沙皇專制的反動性、掠奪性和奴役性愈加明顯,政府瘋狂壓制自由言論,違反者動輒遭受流放,官員貪污、受賄、欺壓百姓,他們如同毒瘤膿瘡般嚴重侵蝕著當時的俄國。與此同時,資本主義萌芽,人民群眾日益覺醒,解放運動蓬勃高漲。作為沒落貴族的果戈理在首都彼得堡當過薪俸微薄的小公務員,經歷過最底層人的生活,使他深深地體驗到小人物的悲哀和官僚們的驕奢淫逸,墮落無恥。正是現實的觸發和作者的親身經歷相互作用,《欽差大臣》應運而生。
《官場現形記》創作于19世紀初的清代晚期,這是我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最后歲月,封建統治階級到了腐朽崩潰的邊緣和極限。政治中心被占,統治者倉皇出逃,中國面臨著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險局勢,而清廷鎮壓起義,殘害革命進步人士,整個國家社會矛盾空前尖銳。模仿西方體制成為當時先進人士奔走呼號的愿望。他們以西方自由、平等、民主學說為武器批判封建專制主義,以西方人道主義為武器批判綱常名教;以進化論為依據主張變革傳統的思想觀念以此促進社會進步。李伯元等一大批進步作家在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下決意用筆桿子揭露官場黑暗現實,暴露統治者貪污腐敗和媚外賣國的的丑態。
(二)作者主觀創作意圖
果戈理是俄國“自然派”的奠基人。“自然派”是19世紀上半期由果戈理開創的批判現實主義傳統,以寫實為主,揭露社會黑暗面,對待底層人物采取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傾向。俄國史上,果戈里首次把批判鋒芒無情地指向沙俄的兩大制度:專制制度和農奴制度,揭露尼古拉一世統治時期官場的腐敗、社會的黑暗。作者從官場中選擇了一批最有諷刺意義的人物,加以描敘渲染,將鋒利的諷刺隱含在“笑”之中,揭示了沙俄貴族官僚的丑陋行徑,鞭笞了他們的下流本質。他說“你們笑什么,笑你們自己吧!”嘲笑了整個沙俄統治階級。魯迅先生非常推崇《欽差大臣》,他稱果戈理的“笑”是“含淚的微笑, 其用意在于“ 以不可見之淚痕悲色, 振其邦人”。這也點中了果戈里的創作意圖 “決定在《欽差大臣》中,將我所知道的……俄羅斯全部的丑惡集成一堆來嘲笑這一切。”戲劇最后以真欽差大臣到來作為結尾,不難看出果戈理對本國體制還抱有一定的幻想,寄希望于廉政愛民的清廉官吏。
李伯元在《官場現形記》中,用犀利的文筆將晚晴官場的黑暗腐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同于果戈理的幽默詼諧,李伯元采用了批判現實主義手法。他的語言犀利,用諷刺和夸張的手法將官場中普遍化的污吏形象刻畫出來,用以表現當時整個清政府的丑惡。第25回中軍機大臣華中堂專門經營買賣官缺的生意,“一分行錢一分貨”公開提倡“撈錢”。連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認“通天底下一十八省,哪里來的清官。”可見當時,貪污受賄、買賣官缺非一官一吏所為,是大眾化的現象。此外,李伯元與伯父李翼青的隨宦生活也為他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現實素材,使他比起同一時期的其他譴責小說家更深入統治者的骨髓。他把筆鋒直指封建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對晚清的封建統治集團進行了尖銳而無情的鞭撻,并指出制度的腐朽導致了官吏的腐敗,希望可以一改體制以救國,這也正是李伯元這部作品的特色。
三、巨大的社會反響
《欽差大臣》與《官場現形記》作為批判官場腐敗的名篇,在發表之初就引起社會的廣泛反響,成為時評熱議的對象。
時光荏苒,今天閱讀《欽差大臣》和《官場現形記》仍可以感受到其巨大的啟迪和警示意義。《欽差大臣》作為俄國現實主義戲劇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從開演之日就引起了轟動。亞力山德拉劇院里座無虛席,連彼得堡宮廷的大臣們都紛紛前來觀看演出。官吏們笑過之后才恍然大悟,罵喊到這出喜劇簡直是不值一看。如此《欽差大臣》仍然轟動了彼得堡。沙皇和反動當局對此恨之入骨,他們對它發動了一場聲勢猛烈的攻擊,在反動派的攻擊下果戈理滿懷憤懣地離開了祖國,然而《欽差大臣》的擁護者無數。同樣,《官場現形記》出版后社會反響也很強烈,震驚了當時腐朽的朝廷。朝廷采取通緝、剌殺等毒辣的手段迫害作者,甚至下了“南匪,格殺勿論”的命令。廣大群眾卻對他大加贊譽、熱情支持,編輯部每天都收到讀者熱情洋溢的信件。李伯元在大家的支持下進行游擊戰,始終沒有放棄寫作,甚至將筆名改為真名,意為“爾今更抖擻,慷慨告天下,仍做不平鳴”。
四、總結
綜上所述,《欽差大臣》與《官場現形記》兩部作品雖然在時間上相差一個多世紀,但是無論是思想內容還是社會批判主題均有相似之處,兩位作者用各具特點的手法對官場的黑暗腐敗,官僚的昏庸貪婪進行了犀利無情的諷刺。對于這兩部作品的比較研究,對今日的我們了解當時的中俄兩國政治文化有著巨大的歷史意義。
注釋:
果戈理著 王加興譯:《果戈理幽默作品選》,漓江出版社,2001,P10。
果戈理著 王加興譯:《果戈理幽默作品選》,漓江出版社,2001,P377。
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第196頁。
果戈理著 王加興譯:《果戈理幽默作品選》,漓江出版社,2001,P10。
王朝庭:《李伯元與官場現形記》,文史精華:2008·5 總第216期
參考文獻:
[1]王加興譯.果戈理幽默作品選[M].漓江出版社,2001(3).
[2]胡楠.果戈理作品分析之《欽差大臣》[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4).
[3]彭詩瑯主編.《官場現形記》(上、下)[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0(3).
[4]王朝庭.李伯元與《官場現形記》[J].文史精華,2008(5).
[5]魯迅.中國小說史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6]果戈理.《果戈理全集》第6卷[M].莫斯科:蘇聯科學院出版社,1937—1952.
[7]段士秀.解讀果戈理極其創作[J].社會科學戰線,2010(4).
[8]魯迅.《魯迅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9]陳愛香.狂歡化的詼諧—重釋《欽差大臣》中“笑”的內涵[J].戲劇文學,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