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賢龍
水稻是我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也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它的單產和總產均居糧食作物的首位。水稻具有高產穩產的特點,同時也是耗水較多的栽培作物。生產上灌排結合,減少旱澇災害,而且通過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易于對其生長發育進行促控。水稻單位面積穗數較多,每穗粒數較多,經濟產量高,肥料利用效率高,具有較好的豐產性。水稻的類型多,具有一定的廣泛性。水稻具有很強的抗逆性,低洼及鹽堿地等其它作物不能完全適應的土地,都可以種植水稻,并且通過種植水稻改良土壤,促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
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從種子播種發芽到稻谷(新種子)形成成熟的全過程。在水稻的一生中有著不同的生長發育時期,我們通常根據各個生育時期所建成的器官不同,將水稻的一生劃分為三個生育階段。這三個生育階段分別是營養生長階段、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階段和生殖生長階段,營養生長階段是播種到稻穗分化之前的一段時期,通常叫做生育前期。在這一生育階段主要是長根、出葉和分蘗,建成營養器官如根、葉、分蘗等。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階段是從稻穗開始分化到抽穗以前的一段時期,通常叫做生育中期,也叫做長穗期。這個階段除營養器官如根、莖、葉等繼續生長外,主要是莖稈伸長、幼穗形成。生殖生長階段是從稻穗抽出到新種子成熟的這段時期,通常叫做生育后期,也叫結實期。這個階段主要是抽穗、開花、結實,形成新的成熟種子。
1、秧田選擇:育苗溫室:在自家園內,選背風向陽、地勢平坦的地方搭建育苗溫室;育苗大棚:選擇無污染、地勢平坦、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質肥沃的中性旱田做秧田,秧田長期固定,連年培肥,消滅雜草。純水田區可在本田采用50cm高臺做苗床。
2、品種選擇:選用大穗、分蘗力強、結實率高、抗病耐冷性強、豐產性好的當地晚熟品種。育秧使用的種子必須達到種子分級標準二級以上,即純度不低于98%,凈度不低于97%,發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5%。篩出草籽和雜質,提高種子凈度。而后用鹽水選種,配比為25kg水加3kg鹽,可一次性選出20kg種子。撈出秕谷,再用清水沖洗種子。將浸泡好的種子,在溫度30~32℃條件下催芽。當種子80%破胸露白時,將溫度降低到25℃,經常翻動;當芽長1~2mm時,降溫至15~20℃溫度煉芽。
3、移栽方法:一是將缽體秧盤擺放到澆透水的大棚苗床上,再將秧苗移入缽體內,每個缽體2株秧苗,然后覆土,1hm2本田需秧盤500~600個;二是在苗床上鋪好隔離層,將秧苗按每穴2株在隔離層上擺放1排,再用木條將準備好的營養土平推到秧苗處,厚度為2.5~3.0cm,然后再擺放一排秧苗,再覆土,反復操作至完成移栽,行距3cm,穴距2cm;三是將準備好的苗床澆透水成泥漿狀態,然后將秧苗按行距3cm、穴距2cm、每穴2株規格移栽。
4、秧田管理:溫度管理:第1階段在溫室育苗時要嚴格控制溫、濕度,既要采取加溫措施防止秧苗受凍,又要蹲住苗,苗高不要超過13cm。居室育苗直接利用住宅取暖保證育苗溫度;連窗式溫室白天利用陽光保持溫度,夜間外界氣溫低時將秧盤移回到居室內,氣溫回升時再移回到溫室內;日光溫室不移動秧盤,直接利用取暖設施保持溫度。秧苗剛移入大棚時,要注意保溫,可在大棚內再扣小棚,或采取加溫設施防止秧苗受凍,緩苗后即可開始通風煉苗,逐漸加大通風量。
5、水肥管理:科學配方施肥:水稻是需肥量較大的作物,影響其產量的主要營養元素是氮、磷、鉀三大要素。在施用這些肥料的過程中,施用比例、施用時期、施用方法對水稻產量、品質影響十分重大。因此,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堅持控制氮肥,保證磷肥,施足鉀肥,增施硅肥和生物肥,中后期輔以葉面肥,確保水稻對養分的均衡吸收。施肥總的原則是因地因土施肥,土地肥沃、地力條件好的地塊少施肥,尤其是氮肥;地塊瘠薄、肥力較差的多施。依據水稻不同生長時期對肥料的需求,將磷肥的全量、鉀肥的60%、氮肥的30%作基肥;氮肥的30%在水稻返青后(四葉期)立即施入或在插秧后3~4 d及時施入;氮肥10%在水稻倒4葉前后,功能葉明顯褪淡2/3時施;氮肥的30%和鉀肥的40%在水稻倒2葉露尖到長出1/2時施用。
6、水分管理:在澆透底水的情況下,2葉前盡量不要澆水,以后澆苗床水要做到三看:一看早晚葉尖有無露珠;二看中午高溫時新展開的葉片是否卷曲;三看苗床土表面是否發白。如果早、晚葉片不吐水,午間新展開葉片卷曲,床土表面發白,應把上午曬溫的水一次澆足、澆透,盡量減少澆水次數,更不要冷水灌床,否則會導致冷水僵苗,影響稻苗生長發育。盡量做到旱育壯苗,水長苗,旱長根,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狀態下才能促進根系發育,特別是在插秧前2~3 d,最好不要澆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盤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 d應用ABT 4號生根粉,用量為4.5~7.5 g/hm2對水澆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發根多、白根多、根系長、盤根好。肥水運籌,在不影響產量的前提下,盡量減少氮肥用量,并且氮肥施用不能過晚,否則易造成水稻不能及時灌漿、貪青晚熟及稻瘟病發生。夏季降大雨或連日降雨,需勤排水,使田間水層為水稻生育所需的正常管理水層,大水長時間浸泡稻株,使灌漿減慢,降低結實率,造成減產。
7、預防水稻苗期立枯病、青枯病:立枯病防治上,做好種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溫度和濕度,培育壯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發病時,用瑞苗青或稻枯必治1 mL/m2對水3 kg噴施以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防治上,采取綜合防治措施:降低播種量,采用大中棚育苗,苗床要高出地面50 cm;提倡應用隔離層育苗;通風煉苗時應注意大棚開口下方用編織物等擋住,避免大風直接導致青枯。青枯病發生較輕時,移栽到本田會自行得到緩解;發病較重時,灌水上床,待葉片展開后,立即將水排出;嚴重發病時用瑞苗青水劑1 mL/m2噴施防治。
(作者單位:164400 黑龍江省黑河遜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科研協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