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鵬
“一點帶三線”開創工會工作新局面邢臺市總推進“小三級”建設取得可喜成果
■王立鵬

河北省邢臺市總工會在推進全市“小三級”工會建設中,扭住開發區(園區)工會組建”這個“牛鼻子”,輻射帶動了全市鄉鎮、村級工會的規范組建率提高;影響帶動了企業工會規范化建設;提升了工會影響力和職工滿意度。“一點”帶動了“三條線”,開創了工會工作的新局面。
“小三級”工會是指街鎮、園區總工會及其所轄的樓宇、開發區、行業、居村等工會聯合會、聯合工會和非公企業工會。邢臺市開發區(園區)是企業和職工比較集中的地方,市總工會將其作為“小三級”工會組建的主戰場和著力點,進行精心布局。他們在全市安排部署了開發區(園區)建會專項行動,結合規范化建設、農民工入會、實名制普查等,強力推進。并列支150萬元專項資金,對達標單位進行專項補助。
為了取得同級黨政的重視和支持,邢臺市總工會以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市總工會主席孔祥友的名義發出致各縣(市、區)主要領導的信函,突出依法規范建會的重要性,以及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推動下,有15個縣印發了對鄉鎮、園區工會工作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明確把工會組建工作列入黨建總體目標,進行目標責任考核。
干好工會工作,歸根結底還要靠干事的人。為此,邢臺市總工會千方百計配強配齊“小三級”工會干部。經過市、縣兩級共同努力,他們在各鄉鎮(街道)及園區工會干部配備上,實施“1+1+N”模式,即:1名工會主席、1名專職工會干部、N名兼職工會干部或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此舉切實解決了基層工會“有人干事”的問題。目前,該市210個鄉鎮(街道)工會配備617名專兼職工會干部,1881個村(社區)建立了工會組織,并配備了工會干部。
隨著“小三級”工會組織的增加和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基層工會組織建設的基礎,大大增強了基層工會工作的活力,工會組織的作用進一步彰顯。
任縣開發區工會率先成立了職工技協,區內30家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并與有關部門合作舉辦職工技能培訓班和人才招聘會。南宮市經濟開發區工會搭建職工創新平臺,組織20多家企業的2300余名職工參加勞動競賽和技術創新活動,取得6項創新成果,其中2項在邢臺市技協取得名次。巨鹿經濟開發區內57家企業中42家企業通過直選產生工會主席,工會與職工群眾的關系更加密切,推動了園區企業與職工勞動關系的和諧共贏。
邢臺市總負責人說,下一步他們將細化“小三級”工會建設標準,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激勵機制,推動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