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林裕乾
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張恒珍當選“中國好人”
■王偉 林裕乾

張恒珍在現場專心工作
前不久,中央文明辦舉辦全國道德模范與身邊好人現場交流活動,茂名石化首席技師張恒珍以愛崗敬業的突出事跡榮登“中國好人榜”。
張恒珍是茂名石化化工分部裂解車間壓縮分離班長、茂名石化首席技師,是一位傳奇式的“石化工匠”,她只有中專學歷卻成為全國乙烯行業的“技術大拿”。
她曾獲得“全國技術能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加油中國?傳承鐵人” 、“感動石化人物”等榮譽稱號,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
1994年,張恒珍從蘭州化工學校畢業,分配到茂名三十萬噸乙烯工作。這是國內第六套乙烯,采用當時國際最先進的技術,核心設備全部從國外進口,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復雜。為建好這套乙烯,中國石化抽調大批骨干來到茂名,并從高等院校招聘大批優秀畢業生,對于技校出身的張恒珍來說她的起跑線已遠遠落后。
站在熱火朝天的工地,張恒珍下定決心:既然選擇了當石化工人,就要當最好的工人!她利用一切時間學習,硬是把《乙烯裝置技術與管理》《乙烯生產技術》等十幾本技術資料啃了下來,摘抄的筆記本摞起來有兩尺多高。為了熟記現場流程,她天天“泡”在現場,走遍裝置的角角落落,爬遍所有的高塔。為了不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變化,她在操作臺前常常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
經過兩年多刻苦學習和鉆研,到1996年裝置開車前,張恒珍已全面掌握乙烯裝置的生產操作方法,成為高手如云的裂解裝置第一位“問不倒”的“活流程”。
在張恒珍和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1996年9月,成功開起了我國第六套乙烯裝置,并使裝置連續平穩運行28個月,創造了國內同類裝置第一個運行周期最長紀錄。接著,茂名乙烯裝置第二個生產周期開到79個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3年來,張恒珍四十多萬次的操作,保持著零差錯的紀錄。她對系統波動應對操作很有一套辦法,先后參與完成裂解裝置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多項,提出并參與解決影響裂解裝置長周期運行效率的瓶頸問題136項,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100萬元。
這期間,張恒珍不斷成長,成為全國乙烯龍頭裂解裝置中為數不多的女班長。在2004年全國石油石化行業操作技術大比武中,她一路過關斬將獲得第四名,是全國300多名獲獎選手中唯一的女選手。2015年,她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張恒珍常說“認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她把每一項工作都當作工藝品去斟酌推敲,精雕細刻。
茂名石化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仿真操作系統,而兩套裂解裝置仿真系統在初步建成驗收投用后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茂名石化決定對仿真操作系統進行“一致性改造”。這時,車間領導找到張恒珍,把仿真系統與實際生產一致性改造的分離系統這一塊就交給了她。張恒珍欣然接受。
她首先把兩套裝置總共103張DSC控制畫面一張張的打印出來,找出自己多年積存的筆記,對照筆記中各系統參數值和裝置異常波動情況,一個個進行反復推敲,認真琢磨。連續一個多月,她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自編、自導、自演模擬裝置開停車等25種事故情況下的裝置工況、參數變化,最終提供出了一組最完善的仿真數據和思路。
仿真操作平臺的投用,不但促進了職工熟悉工藝流程,還彌補了職工日常操作中難以遇到的開停車操作和突發問題應急處理操作,大大提高了職工開停車操作能力和突發故障問題的應急操作技能。
張恒珍始終認為她的成長是企業對她的培養,也離不開同事對她的幫助,因此她甘愿作企業發展大道上的鋪路石。在乙烯改擴建工程投產階段,她廢寢忘食,經常連續多天不回家,吃住在裝置,為百萬噸乙烯高水平開車發揮了關鍵作用。
2007年,她主動放棄探親假,留守裝置,錯過了與爺爺見最后一面的機會;2012年,她因病住院,但手術后沒休息幾天,得知崗位人手緊缺,二話不說就回到了崗位;她每次深夜接到班組有事的電話,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她都會馬上從十幾里外的家里趕回車間。
張恒珍結合自己多年的操作心得和經驗,創出了一套獨具茂名特色的《1# 裂解裝置分離系統張恒珍操作法》,將自己的操作訣竅完全公開。她還編寫了《分離系統仿真操作手冊》、8萬多字的中國石化脂肪烴培訓教材,完善了《乙烯裝置精餾工種題庫》2520道題,4次為中國石化脂肪烴高級技師培訓班授課。
23年里,她手把手帶徒51人。她定期為徒弟制定學習計劃,并經常教他們學習方法、操作要點,并及時給予疑難解答。如今,她的一大批學生已成長為我國乙烯行業的技能操作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