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
勞動創造美麗新世界
■鐘芳

翻開五月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勞動者共同擁有的節日——五一國際勞動節。勞動最光榮,勞動者最偉大。偉大科學家高爾基說過一句話:“我知道什么叫勞動,勞動是世界上一切歡樂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對勞動給予了至高的贊美,凸顯了勞動充盈著收獲的幸福與喜悅。
生命在于勞動,勞動創造了人本身。人類在從猿到人的轉變中,勞動起了決定性作用。那睿智的思想,博深的智慧,豐富的情感,崇高的道德,都是在勞動中閃耀著光輝。“鑿井而飲,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勞動一詞,在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已出現,像那首著名的《伐檀》篇,一開頭就講“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是一首描繪伐木的工人勞作的情景并表達對當時統治者不滿的民歌。唐代詩人王建在《酬于汝錫曉雪見寄》詩中講“勞動更裁新樣綺,紅燈一夜剪刀寒?!鞭o書里解釋勞動為:人或動物用肢體和大腦創造成果和進行思維的一種活動。當你親身體驗了勞動,并把勞動作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才會深切地理解勞動的巨大價值和真正涵義。
勞動釀造生活,勞動創造財富。勞動是人類生活的基礎,勞動創造一切成就,勞動推動文明進步。人類要生存,民族要振興,國家要強盛,個人要發展,都是通過誠實勞動和點滴積累完成的。如不熱愛勞動,任何藍圖都不過是紙上談兵;不努力工作,一切夢想都只是一枕黃粱。唐人李紳《憫農》詩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弊屛覀兠靼资莿趧诱?,用一滴滴的汗水,用那粗壯而勤勞的雙手,換來我們的衣食住行,托起我們的多彩生活。明代馮夢龍的詩:“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則告訴人們所有的富貴榮華,無不是從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魯迅先生也說得好:“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勞動就有一份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p>
勞動最美麗,勞模最崇高。新中國成立初期涌現出的“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進喜、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寧肯一人臭,換來萬戶香”的掏糞工人時傳祥等,他們艱苦奮斗、忘我工作、任勞任怨、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然而,隨著時代不同,勞動價值觀悄然發生變化。現今中國正處在一個催人奮進的偉大時代,處處洋溢著勞動創造的熱情,時時收獲著勞動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蛟龍”潛海、“嫦娥”飛天,以高鐵為代表的“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等重大項目,無不是靠億萬人民的辛勤勞動。創新成果層出不窮,高技能人才茁壯成長,技術工人登上國家科技獎最高領獎臺,充分展現了我國工人階級的嶄新時代風采,綻放了一個民族的創新精神。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勤勞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每一個懷揣“中國夢”的中國公民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次在談靈感時說道:“要等待靈感的垂青,就先得不停地學習,實踐和勞動……”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誰揮灑的汗水多,誰付出的心血多,誰采擷的果實就越甜美。袁隆平正是在一次次科學實驗的積累中,在實踐基礎上的勞作中,最終取得成功,創造了人類世界農業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跡。
中國夢,勞動美。勞動是一首激昂奮進的歌,深情地演繹著鏗鏘有力的美妙旋律,讓我們學會勞動,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用智慧和汗水托起美麗的中國夢,共同描繪我們偉大祖國的壯美畫卷,創造一個美麗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