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領,孫元,宋愷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側防護的功能就是保護無防御行人,以免其跌于車側而被卷入車輪下,為了能夠切實起到保護行人的作用,ECE R73對側防護的技術條件提出了詳細的要求。本文以法規要求為切入點,對側防護的設計作簡要介紹。
側面防護裝置(LPD)包括縱向構件(側護欄)和連接到底盤縱梁或車輛其它結構件上的裝置(固定件,一般指安裝支架),設計用來有效地保護無防御行人,以免其跌于車側而被卷入車輪下,車輛上的部分零件也可以被用來作為LPD。

表1 側防護尺寸要求
當用直徑220mm±10mm的圓形平壓頭施以1kN的靜壓力垂直作用于該裝置外表面的各部分時,其因受力而產生的變形在施壓中心點測量應滿足:(a)防護裝置在最后250 mm段的變形量不超過30 mm;(b)其余部分變形量不超過150 mm。
側防護分為左右兩側,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將左右做成對稱的。這樣可以減少部件種類。以左側為例,分為側護欄和安裝支架,側護欄由橫桿2個、橫桿封頭2個、矩形加強管(若干)、連接加強板(若干)組成。
橫桿是側護欄主體,起主要的強度支撐作用,橫桿封頭不但可加強側護欄同時也是消除銳邊的措施,矩形加強管、連接加強板是增加側護欄剛度的,連接加強板同時還是側護欄和安裝支架的連接紐帶;側護欄焊接完成后兩頭要進行銳邊打磨,打磨圓角要求R4~R5。
安裝支架由豎支架、圓管、安裝底座組成,圓管一端和安裝底座采用摩擦壓力焊連接,此方式連接強度高、表面美觀、無焊縫不易生銹;豎支架焊接在圓管另一端上用來安裝側護欄,底座通過螺栓安裝在車架側翼面。
法規強相關尺寸設計如下:橫干截面高度為120mm、橫桿間距290mm、外側面相對后輪外側內縮10mm、兩端距離前后輪間距275mm、外露棱邊圓角R4~R5;下邊緣離地高度為510mm。經與法規要求比對,尺寸均符合要求。
法規規定檢測側防護的力為1KN,一般Q235材料通過上述結構即可滿足強度要求;圓管材料選20-51×4、豎支架料厚4mm、橫桿和封頭料厚2mm、矩形加強管料厚1.5mm即可、連接加強板料厚4mm。

圖1 側防護裝置尺寸及結構示意圖(單位:mm)
為驗證該側防護裝置的強度,用CAE軟件對其進行強度分析。對側防護的結構、安裝支架布局初步分析,找出最可能是強度最薄弱的點,在這些可能的薄弱點分別加載1KN靜力。分析結果如下:

圖2 薄弱點的受力應變分析
由上圖中看出,各點加載過后,薄弱點A處的最大應變為2.41mm,薄弱點B處的最大應變為1.96mm均遠小于法規要求的 25mm(B處要求為 150mm)。為了進一步驗證該裝置的強度,將該裝置拿到國內某大型檢測中心進行臺架試驗,試驗結果為合格。因此可以得出,該側防護裝置的強度符合ECE R73的強度要求。
本文主要針對重卡側防護裝置設計進行了闡述,對照ECE R73法規要求進行符合性設計,包括尺寸參數的設計和強度結構的設計。其優點有成本低、可以根據整車布置需求做適應性變動。該裝置的結構和設計思路可推廣到其他同類型的裝置中去。
參考文獻
[1] 陳家瑞.汽車構造(上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 張洪欣.汽車設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5.
[3] 余志生.汽車理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4] 宋曉琳.汽車車身制造工藝學[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