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華平
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課題。創新并不神秘,對于學校發展來講,創新教育就是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開拓新路徑,開展新實踐,開辟新局面。回顧和總結學校轉型以來的發展歷程,我們談不上有多少創新之舉,唯有一點,就是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發展思路:以“三自”教育理念為引領,自覺構建“三自”教育品牌體系,努力打造“三自”教育品牌特色。
創新理念:形成對轉型發展的自覺適應
走進我們的校園,學生活動豐富多彩,校園氛圍生動活潑。從2013年開始,學校每年12月份會舉辦一次學校社團藝術節。藝術節期間,各年級以展板形式展示社團活動成果,在學校報告廳舉行社團節目展演,社團管理處組織現場評選年度十佳社團。目前,學校已經擁有103個社團,社團招聘號稱“百團會師”,學生選擇能夠“百里挑一”,社團活動展現“百家爭鳴”,社團考核體現“百花齊放”,社團管理實現“我的社團我做主”。近幾年來,學生社團活動成績斐然:科普劇社團作品《天更藍、水更清》獲江蘇省青年組比賽特等獎、鎮江市科普劇展演第一名;書法社團成員在省市及國家級的比賽中獲金獎并參加了“中日書法文化交流”;剪紙社團作品承擔了向全國少先隊代表大會提供大會禮品的光榮任務;太極拳社團獲得了江蘇省太極拳比賽兩個單項第一,被鎮江市武術協會發展為太極拳分會;岳家拳社團傳承了丹陽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聘請了岳飛第32代玄孫岳國須作為社團的校外輔導員;自在文學社編寫的校報校刊被評為“江蘇省優秀校報校刊”,獲鎮江市雙百優秀社團。
校園活動的豐富多彩源自辦學理念的更新。學校創辦于2001年,是江蘇省第一批改制試點學校,實行公辦民營體制,2010年全面回歸公辦。在公辦民營期間,學校因為要面向市場求生存、求發展,分數至上、升學率至上的功利價值傾向在不知不覺間被不斷強化,以分數論學生、論教師、論成敗、論榮辱成為學校的主流評價導向,精英教育占據學校發展的主導地位。全面回歸公辦以后,過于功利的價值取向和評價導向及其慣性對學校的轉型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構成了現實的阻力。如何適應發展,突破阻力?我們經過深刻的反思、充分的醞釀和反復的論證,提出了“自然、自主、自在”的“三自”辦學理念。所謂“自然”,就是強調我們的教育要立足“三個合乎”—合乎規律、合乎規范、合乎趨勢,以自覺樹立科學發展的教育觀;所謂“自主”,就是強調我們的教育要貫穿“三性”—尊重人的主體性、發揮人的能動性、激發人的創造性,以著力踐行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所謂“自在”,就是強調我們的教育要營造“三個氛圍”—積極向上的發展主流氛圍、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氛圍、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氛圍,以積極營造生動活潑的生態教育觀。學校集科學教育觀、人本教育觀、生態教育觀為一體的“三自”辦學理念得到了顧明遠、成尚榮、周德蕃等一批教育名家的廣泛認同和熱情勉勵,顧明遠還為學校“三自”辦學理念親筆題詞。
創新課堂:演繹對教學改革的自覺探索
走進我們的課堂,探究創新氣息濃厚,“三自”個性初露端倪。2015年11月17日至20日,學校舉辦了以“聚焦課改 我們同行”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三自課堂”教學節活動。在本屆教學節上,我們面向全省開設了44節“三自課堂”展示課,充分演繹了“問題串導學—伙伴式助學—表現性展學”的操作范式。《新華日報》《江蘇教育報》以《搭臺研討促教改 三自課堂放異彩》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
“三自課堂”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課堂?我們把“三自”理念和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確立了“三自課堂”的三個價值取向:“三自課堂”是一個“知識接受好”的自然課堂,是一個“能力培養好”的自主課堂,是一個“情感熏陶好”的自在課堂。
“三自課堂”的教學改革實踐如何推進?
在評價層面,我們圍繞“三個價值判斷”構建了獨特的課堂評價標準。圍繞“知識接受得好不好”,我們構建了三個維度的評價導向:①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②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③學生接受知識的含量。圍繞“能力培養得好不好”,我們構建了三個層次的評價導向:①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②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③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圍繞“情感熏陶得好不好”,我們構建了三個方位評價導向:①情景體驗。②活動體驗。③探究體驗。其中,每個方位、每個層次、每個緯度都形成了具體的評價細則。例如,圍繞“知識接受”的三個維度,我們形成了這樣的評價導向:①學生接受知識的效率。效率基于學情,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切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認知規律?②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能力基于方法,學生在習得知識的過程中是否習得了獲取知識的方法?③學生接受知識的含量。含量基于數量和質量,學生所獲取的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取決于知識結構是否優化組合、有機系統。
在操作層面,我們實施了具有“三自”個性的操作范式:問題串導學、伙伴式助學、表現性展學,以問題串導學體現自然性,伙伴式助學體現自主性,表現性展學體現自在性。例如,通過對“問題串導學”的研究,我們對“問題串導學”作了這樣的界定:問題串導學是指圍繞學習目標,以“知識元”為基點,以“問題連接”為紐帶,以“問題組合”為特點,以“建構體系”為方法的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學習”的教學方式。其核心是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把一個個“簡單學習”組合、轉換為有機的“系統學習”。對“問題串導學”的表現形式作了“五化”的概括:教學內容問題化,問題呈現情景化,問題結構網絡化,問題拓展人文化,問題解決自主化。關于“伙伴式助學”的研究,我們在課堂中積極探索“三人小組合作學習”。三人小組,是三人一排課桌為一個學習小組,一般中間是優等生、左右是中等生和學困生。強調“三人小組合作學習”要指向高效展開,不能流于形式的泛化,要注重合作的合理化、合作的過程化、合作的具體化。在“表現性展學”的研究中,我們非常注重學生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讓學生介紹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或小組的觀點、困惑;展示本組的研究成果;發布本組的新發現……努力營造一種充滿生機的生態課堂。強調“表現性展學”不能浮于表面,要突出參與實質的思維化,參與過程的主體化,參與方式的多樣化。
在策略層面,啟動了“三自課堂”名教師工作室,在借鑒“數學”“生物”兩個市級名教師工作室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在各學科推行校級名教師工作室,構建學習型組織,優化了“示范引領、團隊攻堅、重點突破、以點帶面、逐步輻射、全面推進”的運行機制,促進了課堂教學改革由共性范式向學科變式遷移的深層推進。例如,生物學科名教師工作室許明老師通過主持江蘇省實驗重點課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有效自主探究策略研究”,構建了直觀實驗“猜想—探究”策略、模擬實驗“建構—探究”策略、虛擬實驗“游戲—探究”策略三種生物實驗教學個性模式。
創新管理:促進對人文精神的自覺關懷
走近我們的師生,彼此之間親善和諧,愛校情結溢于言表。我們用“三自”理念引領學校發展,實質上就是在倡導一種善待文化,領導要善待教師,教師要善待學生,學校、教師要善待家長。社團“自在文學社”“自在大講堂”,以及校報、校刊、校歌、學校專著(名稱均為《自在流韻》)的命名,流淌著我們對崇高教育情懷的追求。2011年,學校與一所鄉鎮的中、小學進行三校合并,從傳承走向超越,從整合走向融合的主旋律貫穿于整個過程。“三自”理念在思想和精神領域的滲透不斷強化著“我是實校人”“愛我實校,從我做起”的情感認同和文化認同。
2013年,學校被鎮江市教育局確定為第一批自主管理試點學校。我們自覺把“三自”辦學理念和現代學校制度的構建要求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推進學校管理的民主化和學校生態建設的人文化。
滲透“三自”辦學理念,促進了學校管理實踐的民主化。在校長室下設校長助理團:在學生中間,設一個學生校長助理團;在教師中間,設一個教師校長助理團。他們定期與校長進行溝通交流,反饋師生民意、校園動態,為學校建言獻策,為校長當好參謀。在教學條線下設教師兼職教研團,面向骨干教師招聘一批在各學科有一定教學威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青年教師,讓他們參與學校的教學調研和常規檢查,發揮好他們在學科教學中的指導和督促作用。在督導部門下設教師兼職督導團,面向中青年教師招聘一批勤于觀察、善于思考的教師,讓他們參與學校全方位管理工作的督查和反饋,發揮好他們對各部門、各條線管理的監督和批評、建議作用。在宣傳條線下設教師宣傳策劃組,面向全校招聘一批有高度政治敏銳感、有較強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吃苦耐勞精神、有較好文字功底的教師,讓他們參與學校主題活動和專題宣傳的策劃和撰稿工作,發揮好他們對學校發展形象的塑造作用、對學校發展思想和發展精神的引領作用。隨著自主管理試點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借鑒自主管理學校的成功經驗,構建了以學術委員會、師德委員會、申訴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非行政性組織為主體的協調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民主管理的自主效能。學校管理民主化的推進,加強了行政性管理和非行政性管理的融合,拓寬了民主管理的渠道,密切了黨群、政群、干群之間的關系,減少排斥性,消除對抗性,增強融合性,從而營造了一個人人主動參與、人人積極進取、人人投身發展的健康氛圍。
滲透“三自”辦學理念,促進了學校生態建設的人文化。每到教師的生日,學校都會贈送一張生日賀卡和一份生日蛋糕表示祝賀;每遇教師生病住院,校長室都會親自探望;每逢教師家里有重大喜事或喪事,學校工會都會安排專人前去祝賀或慰問;每到重大喜慶節日,學校都會通過短信方式表示美好祝愿;每次學校取得重大成績,校長室都會通過短信方式表示衷心感謝;每逢教師家庭遇到困難,學校工會都會送去溫暖;每當教師取得成績和榮譽的時候,學校都會讓他們上櫥窗、上網站、上報紙、上電視、上領獎臺予以肯定和激勵;學校每年都有幾臺固化的大節目,每年的六月份都會舉辦一次以“明天會更好”為主題的學年總結會,每年的九月初九都會舉辦一次以“夕陽無限好”為主題的重陽節文藝演出,每年的元旦都會舉辦一次以“我們都是一家人”為主題的迎新聯歡會。我們把學校當作一個大家庭,把每一個教職員工真心當作家庭的一員,讓教師充分感受和體驗家庭般的溫暖、親人般的貼心、朋友般的理解和尊重,不斷滿足教師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不斷增進教師對學校的深厚感情,不斷激發學校發展的正能量,不斷增強學校發展的凝聚力。
總之,我們創新理念就是要提升學校發展的高度,我們開展創新課堂、創新管理等實踐活動就是要豐富教育發展的內涵,我們對“三自”教育理念進行廣泛的滲透,促進其與具體教育實踐的緊密結合,就是要自覺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和學校轉型發展的現實要求,以期開辟出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路徑,以期打造出我們期望的“三自”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