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曄
摘 要:航運業作為一個較為特殊的壟斷行業,它的一些壟斷組織對于國際貿易的穩定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其被賦予了一些反壟斷豁免的特權,班輪公會便是其中最具典型的壟斷組織。在世界近代航運發展史上,班輪公會的出現無疑是一個光環。本文主要通過班輪公會的興起、鼎盛以及逐漸衰落的發展進程,對班輪公會對整個航運業產生的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從而對航運業一些反壟斷豁免制度的變遷進行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行業壟斷;航運業;反壟斷豁免;班輪公會
中圖分類號:D9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7)05-0011-02
1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概述
1.1 班輪公會的定義
班輪公會,亦稱作運價協會或水腳公會,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經營班輪運輸的船公司,在某一特定航線或某一特定區域的各條航線上,為了限制或避免因無休止的價格戰而導致的惡性競爭,維護彼此利益,從而通過在運價調整以及其它經營活動方面達成一致協議而建立起的一種具有卡特爾性質的國際航運壟斷組織。由此可知,班輪公會的產生并不是偶然,而是國際自由貿易的必然產物。
1.2 班輪公會的產生背景
自15-17世紀新航路開辟以后,航運業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這不僅成為歐洲各發達國家通過殖民掠奪以發展自身經濟的需要,同時也是世界各國加強相互之間聯系的一個重要標志。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貿易交流開始大量增加,而這樣迅速增長的經濟也不斷刺激著航運業的蓬勃發展。不難想象,隨著世界范圍內航運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其業內競爭也變得尤為激烈,越來越多的船公司開始涌入這個巨大的市場,企圖從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在當時出現了在同一條航線上可能存在數家、數十家甚至更多的船公司在經營著同樣的運輸業務,于是這也直接引發了航運業的惡性競爭,即各航運企業開始進行無休止的價格戰,不加限制地降低運價以招攬貨主,這樣的競爭直接導致了多敗俱傷的后果。因此,在這個時候,為了避免這樣的惡性競爭,維護各航運企業共同的利益,一些占據主導地位的海運國家所經營的船公司開始組建起一個超國家的航運壟斷組織,并通過協議規定組織內各企業的班輪發航艘次和最低運價,自此,班輪公會便開始產生,并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2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的興衰歷程
2.1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的興起與發展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興起于西方航運發達國家,其大多由這些發達國家的航運公司所控制,并逐漸發展成為掌握大量現代化船舶和貨源,控制件雜貨運價市場,牟取高額利潤的航運壟斷力量。
19世紀末,隨著海運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船公司躋身進入航運市場參與營運,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1875年時,首次在倫敦至加爾各答航線上出現了運力過剩的情況,于是在一輪一輪無休止的價格戰而導致的多敗俱傷的情況后,7家航運公司終于通過協定結成了當時世界上第一個班輪公會——加爾各答航線班輪公會,從而達到壟斷該航線的航運業務。自此之后,班輪公會在各國反壟斷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得到了豁免的特別待遇,班輪公會也因此得以全面發展壯大。至20世紀時,國際上這樣的航線班輪公會已遍布于世界各國的對外貿易航線,并在1974年時達到了鼎盛時期。
2.2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的衰落
自班輪公會成立以來的100多年里,其一直存在著廣泛的爭議,無論是在航運界還是在法律界,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一方面,班輪公會由于具有既有利于各航運公司又有利于貨主的特點,而且其存在也確實對國際貿易的穩定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其一直在各國的反壟斷法或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得到豁免的特別待遇。而在另一方面,班輪公會的這種體制始終具有壟斷的特點,這種體制的存在也明顯違背了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那些未入公會的民族航運企業的打擊是巨大的。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末班輪公會正值鼎盛的時期,發達國家率先發起放松交通法規、減少政府干涉和鼓勵競爭的所謂放松管制運動,但具有特別意義的航線班輪公會仍然具有很大的豁免特權,不過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競爭;與此同時,集裝箱運輸業務的蓬勃發展,使那些游離于班輪公會體制之外的獨立船公司看到了生機,于是形成了班輪公會強大的競爭對手。同時,80年代聯合國貿發會議組織的班輪公會行動公約的實施,給發展中國家航運企業進入國際班輪市場提供了動力,使得班輪公會的作用開始逐漸削弱,自此,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終于由鼎盛走向了衰落。
3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對于航運業的意義分析
3.1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對航運業產生的積極意義
要了解班輪公會的積極意義,首先應當了解其主要業務。首先,為了避免各個船公司通過不斷降低運費來攬載貨物的價格戰,班輪公會對運價進行了統一,協定各企業共同應當遵守的費率,不允許公會成員私自增減運費;其次,班輪公會在其所控制的航線上,規定各會員公司的航次和掛靠港口,并統一安排運營;最后,為了平衡各會員公司的利益,班輪公會將統籌分配收入,按比例將會員公司的收入集中分配。這樣的措施,不僅將原來分散的隊伍集中起來,避免了惡性競爭,有利于航運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班輪公會還采取了延期回扣制度,這一制度既有利于班輪公會中的各會員公司,使其能夠獲得穩定的貨源來進行貨運承載,同時也有利于貨主,只要他們將自己的貨物全部交于某一航線班輪公會的某一班輪公司運輸,便能夠在計算期屆滿時從班輪公會處獲得相應的回扣。
因此可以看出,無論是遠洋業務,還是內貿業務,班輪公會的成立既有利于各公會成員公司,也有利于貨主,從而達到了一個“雙贏”的局面。
3.2 近代航線班輪公會對航運業產生的消極意義
班輪公會產生的并不全是積極的意義,由前文也可知,由于班輪公會的壟斷性質,它的存在極大地抑制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民族航運企業。以近代的中國為例,當時中國的航線班輪公會中,其公會成員公司大多是外國的船公司或一些洋行,而班輪公會只會對其會員公司有利,而當時中國國內的一些民族航運公司都被班輪公會拒之門外,因此許多游離于班輪公會之外的中國船公司便享受不到工會的優惠政策,反而還會因為班輪公會實行的延期回扣制度而失去大量的貨源,致使其經營舉步維艱。
在當時中國沿海及內河航線上,便有著典型的例證。輪船招商局成立以后,在清政府的扶持下,開始與國外的一些船公司競爭,從而產生了齊價合同。所謂齊價合同,實際就是當時中國航線班輪公會制定的共同壟斷某一航線或多個航線的協議,而該合同具有很強的壟斷性和排他性,由此可見,這種壟斷組織不僅違背公平競爭的基本原則,也不利于海上自由競爭體制的形成,對整個航運市場競爭具有較大的危害性。
4 對班輪公會反壟斷豁免權合理性的探討
由前文可知,班輪公會的存在對航運業的發展既有積極影響同時也有消極影響,而反壟斷豁免權對班輪公會而言至關重要,因此對于是否取消反壟斷豁免權在航運界和法律界都備受爭議。
4.1 外國班輪公會反壟斷豁免權的變遷及探討
在歐洲,歐盟部長理事會于2006年9月25日宣布自2008年10月18日起取消班輪公會反壟斷豁免權;在美國,其《1998年航運改革法》的規定開始對班輪公會實施有限度的反壟斷豁免制度,規定公會會員公司進行國內運輸時不得享有反壟斷豁免權;在日本,其新出臺的反壟斷法規定應將班輪公會的反競爭行為降至最低限度。可見,對于發達國家而言,均已紛紛取消班輪公會所享有的反壟斷豁免制度,但這也與其國慶息息相關。對于這些航海強國而言,其航運業的國際競爭力已經相當高了,因此行業更需要公平競爭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取消班輪公會的反壟斷豁免權是合理的。
4.2 我國班輪公會反壟斷豁免權的變遷及探討
而對于當前的我國來說,并未存在一部法律或法規對反壟斷豁免制度有明確規定。但是,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國情與以上發達國家截然不同。對于我國來說,作為一個航運大國而非強國,航運業的國際競爭力仍有待提高,所以為了保持航運業的穩定,在一定時間內仍然需要班輪公會這樣的壟斷組織存在,因此也就需要對航運業實施必要的反壟斷豁免制度。所以,對于我國來說,取消班輪公會所享有的反壟斷豁免權為時尚早,目前首要任務應當是盡快完善航運業反壟斷豁免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提高本國航運業的國際競爭力。所以對于我國來說,取消班輪公會的反壟斷豁免權有待商榷。
5 總結
本文從對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的定義和產生背景出發,通過其興衰的發展歷程,對近代航線班輪公會對整個航運業產生的意義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分析,隨后通過以上的分析對班輪公會所享有的反壟斷豁免權的合理性以及是否應當對其取消進行了國內國外不同方面的探討。總的來說,作為航運業典型的壟斷組織,班輪公會的興衰歷程折射出了不同國情國家航運業反壟斷豁免權的合理性,所以說,近代航線班輪公會的興衰在航運業的整個發展史上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頁。
參考文獻:
[1] 陳凱,陳繼紅.班輪公會的前世今生[J],中國遠洋船務,2010.04
[2] 王增坤,劉淑芬.班輪公會反壟斷豁免制度[J],集裝箱化,2009.04
[3] 王彥.班輪公會的衰落及航運聯盟的發展[J],世界海運,2001.12
[4] 韓慶.中國近代航運發展史[S],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