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國建設發展的一項基礎目標。內蒙古地區的農牧民長期處于惡劣的生存環境當中,對于這一目標的實現具有著嚴重的阻礙。“十個全覆蓋”是一項對蒙古地區實施全面民生改造的一項工程,幫助提升其生活質量。在本篇文章當中就其時代意義以及具體的實施舉措進行了介紹,并簡要說明了其實踐價值以及理論啟示。
關鍵詞:“十個全覆蓋”工程;時代性及實踐研究;內蒙古
自從“十個全覆蓋”工程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使得廣大牧民都在改工程當中獲益,極大的改善了農牧區的社會面貌。
1 “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時代意義
內蒙古對農村牧區實施的“十個全覆蓋”工程,就是指在內蒙古自治區當中,對所有的較大自然村以及所有的行政村進行便民連鎖超市、文化活動室、標準化衛生室、校舍的建設以及安全改造、街巷硬化以及危房改造等十項社會保障的全面覆蓋。通過該工程的實施,使得內蒙古農牧區發生了深刻的面貌變化,提升了廣大牧民的生活幸福感。
鄉村更美了,各項基礎生活設施得到深刻變化。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使得廣大牧民的“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變的更加的漂亮、整潔、干凈了。在該項工程實施之前,大部分村民所居住的房屋是即將成為危房的土坯房當中,所行走的道路是灰塵肆虐的沙土路,所飲用的水是靠手提車來得到的井水[1]。在該項工程實施之后,現在農民居住的房屋是磚瓦房,所行走的道路是水泥路,所飲用的水是自來水,已經徹底的告別了過去“雨天一腿泥、晴天一腿土”的生活。
生活更加便捷了,社會公共服務得到了深刻的變化。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使得農牧區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得到了提升。在該項工程實施之前,在內蒙古地區有6000個左右的村沒有衛生室。在該項工程實施之后,村里建設了學校、超市以及衛生室,使得廣大農牧民過上“老了有保障、孩子有學上、購物有超市、小病不出村”的幸福生活。
鄉村更文明了,廣大農牧民的思想觀念以及精神面貌得到了深刻的變化。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幫助農牧民建設了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使得鄉村文明活動得到大力的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廣大農牧民對美滿生活的向往。
社會更和諧了,黨群干群關系得到了深刻的變化。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使得將近20萬的黨員干部加入到工程建設的一線中來,雖然曬黑了干部的臉,但是“心更紅了”,加深了干群之間的感情,拉近了干群之間的關系。
2 “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具體實踐
自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以來,“十個全覆蓋”是其最大的民生工程。通過廣大內蒙古干部群眾的邊實踐邊探索,已經初步形成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并且初見成效的建設發展之路。
加強組織領導機制的推進力度,抓好“關鍵少數”[2]。在“十個全覆蓋”工程中,建立一種齊心協力抓、上下聯動抓的工作模式。一是成立由各黨政主導領導牽頭的領導小組,強化推動力度。二是推進干部的駐村服務,提供直接上門的幫助服務。三是由自治區的黨委書記領導,強化對現場的檢查以及督導。四是將工程建設的實際情況列入到各級領導班子的目標考核體系當中,強化對領導干部的考核激勵。內蒙古貫徹落實因村制宜、規劃先行的政策,分步分類推進、突出特色,目前已經形成了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的村莊建設類型。
對資金的供給進行多元的組合,打好“組合拳”。在資金的籌集方面,內蒙古通過“銀行貸一塊、群眾籌一塊、項目投一塊、政府補一塊”的政策方針來進行,對于資金的投入采用集中進行的方式,對于工程建設來說,提供了強勁的資金保障。
3 “十個全覆蓋”工程具有的實踐價值與理論啟示
“十個全覆蓋”工程不僅補齊了民生的短板、實現了精準的脫貧,還有效的縮小了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了共享機制的發展。該項工程的實施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時間價值以及理論啟示。
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將人民作為中心點。將集中力量辦大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人民是主要的推動力量。“十個全覆蓋”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成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能夠始終堅持將人民作為發展中心的思想理念,貫徹落實發展靠人民、發展為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同分享的理念。在該項工程的實施過程中能夠看出,要想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建設,就必須要緊密的聯系群眾,堅持以人民群眾作為發展中心的理念不動搖,充分發揮出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保證了工程建設的正確方向,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本質也為工程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4 小結
“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施,不僅提高了廣大農牧民的生活質量,對于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也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添磚加瓦。該項工程得到了廣大農牧民朋友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燕輝.內蒙古“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時代性及啟示[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10):00005-00006.
[2]內蒙古黨校課題組.內蒙古“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實踐研究[J].實踐:思想理論版,2016(9):13-16.
作者簡介:張勇(1972.12-)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大專,農藝師,一直致力于農業農村農民工作,2015年10月到2017年9針對內蒙古自治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服務于清水河縣北堡鄉杜家溝村委擔任村支部駐村第一書記。
(作者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農牧業局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