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是糧食需求大國,也是糧食生產大國,水稻作為其中重要的作物,產量直接關系著糧食的供求情況。水稻是否高產、穩產,與其種子的萌發率存在直接聯系,因此,研究干旱脅迫對種子萌發率影響,也就是研究對產量的間接影響。本文通過采取PEG不同濃度處理方式,形成不同滲透壓,抑制種子水分吸收,形成干旱脅迫模擬,探究干旱脅迫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情況,結果發現干旱脅迫會導致水稻種子萌發率降低,影響種子根系生長,會導致水稻產量不穩、不足。
關鍵詞:干旱脅迫;種子萌發;水稻;影響
水稻屬于我國重要糧食作物,其增產、減產受干旱缺水等因素影響較大。目前,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下,很多地區出現干旱,造成水稻旱災頻繁發生,并且范圍也在逐漸加大,對水稻產量影響巨大[1]。水稻產量與種子萌發呈現正比例關系,因此,考慮干旱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從而可以得到干旱對產量影響的可能。本次研究對水稻種子受干旱脅迫的影響后萌發情況作出試驗研究,報道如下。
1 試驗研究過程分析
本次研究選擇五常水稻的種子作為試驗材料,種子選擇上以籽粒飽滿、無機械損傷為主,種子挑選大小均勻的成熟顆粒,利用2%次氯酸鈉進行15min的消毒處理,之后再蒸餾水下反復沖洗,并浸泡24h。
完成基本處理后,使用干凈鑷子挑出50粒,至于濾紙鋪墊的培養皿中,以5個培養皿位一組,分成三組,并編號。選擇新配置的PEG溶液10ml,濃度分別為0.000g/m、0.015g/m、0.025g/ml、0.040g/m及0.050g/m,分別滴入3組中。蓋上培養皿并在培養箱中培養1d后,種子漏出乳白色胚芽后,進行陽光照射,光照強度為200μmol/(m2·s)。調整光照時間與黑暗時間,控制每天比例在7/5h,黑暗時間溫度控制在18℃,光照溫度控制在25℃,發芽后統計發芽率。
利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α-淀粉酶活性,采用蒽酮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檢測[2]。
2 試驗結果分析
2.1 不同濃度PEG下種子發芽率統計結果分析
經過不同濃度的PEG處理,種子不同時間內萌發情況如圖1所示。第24h時,水稻種子發芽率隨著PEG濃度提升而逐漸降低3.77%、13.21%、37.74%、52.83%;第48h時,檢測水稻發芽率情況,發現隨著PEG濃度不同,發芽率逐漸降低7.06%、14.12%、30.59%、34.12%;第72h時,檢測水稻發芽率情況,發現隨著PEG濃度升高,發芽率逐漸降低5.00%、12.00%、14.00%、23.00%。總體表現為隨著PEG濃度提升呈現下降趨勢,即干旱情況也嚴重,發芽率越低。
2.2 不同PEG濃度下種子α-淀粉酶活性、根系活力及可溶性糖含量結果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在低濃度PEG處理下,水稻主根系生長發育較高,隨著濃度升高,根系活性受到抑制;而隨著PEG濃度的升高,α-淀粉酶活性受抑制明顯,活性降低明顯;可溶性糖含量測定中,結果與根系生長活性、α-淀粉酶活性相近,表現出隨著PEG濃度升高而可溶性糖含量降低,無法為種子萌發提供充足能量。
3 干旱脅迫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分析
采用PEG模擬干旱脅迫主要利用了滲透壓差異原理,通過調節溶液滲透壓,阻礙種子吸收水分,形成干旱模擬。目前,選擇PEG模擬時的濃度設置,仍處于探索階段,已經鑒定的水稻種子萌發抗旱性鑒定最佳PEG濃度為25%[3]。當形成滲透壓迫時,種子無法吸收充足的水分,導致細胞失去膨壓,活力降低,種子萌發受到抑制。
通過分析種子萌發過程及形成幼苗過程,可以看出其主要是胚根與胚芽的生長過程,這一過程以胚乳中蛋白質、淀粉等大分子物質的呼吸代謝、降解為代謝中心,給幼苗提供生長過程所需的能量。在本次研究中,PEG處理因濃度不同而存在不同結果。低濃度PEG溶液下種子淀粉酶活性更高,這加速了淀粉的分解速度,提升了可溶性糖的含量,保證種子萌發所需的能量,因此,種子發芽率更高。而隨著PEG濃度的提升,滲透壓發生變化,基質中水分含量降低,降低了種子的呼吸,導致代謝活動變慢,根系活力降低,影響根系的生長。這種滲透壓調整模擬了干旱情況對種子萌發的脅迫,說明干旱脅迫會影響蛋白酶、肽酶活性,也會影響營養物質分解,種子得不到萌發所需能量和影響,所以發芽率不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干旱脅迫對水稻種子萌發具有重大影響,干旱會直接降低種子的發芽率,降低了水稻的產量。因此,干旱氣候時,水稻種植需要考慮種子萌發情況,采取適當的措施降低干旱脅迫的影響,提升種子發芽率,從而提升水稻種植的高產、穩產。
參考文獻:
[1]李靜舒.溫度和干旱脅迫對蕎麥種子萌發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4,42(11):1160-1162.
[2]顧寶,董文淵,張營,等.PEG模擬干旱脅迫對筇竹種子萌發的影響[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6,36(4):48-52.
[3]王富剛,王延峰.干旱脅迫對不同品種綠豆種子萌發的影響[J].榆林學院學報,2014(6):1-5.
作者簡介:李麗娜,1977年出生,女,黑龍江省五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化驗員,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五常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