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對遵義市播州區近些年都市農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提煉總結,然后論述播州區都市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最后提出播州區發展都市農業的對策,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播州區都市農業提檔升級。
關鍵詞:遵義市播州區;都市農業;現代農業;科技農業
遵義市播州區緊緊抓住撤縣設區的契機,根據當前政府職能重心的轉換,始終把農民收入增長作為農業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發展都市農業,以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對城郊農業的要求。目前,播州區通過建設16個現代高效農業園區的示范帶動,聚焦高效農業,發揮資源和地域優勢,創新體制機制,強化科技投入,初步探索出了一條適合播州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高速公路”。
1 播州區都市農業發展現狀
播州區都市農業以“城郊型、科技型、效益型、帶動型、融合型”農業為載體,立足資源和地域優勢,憑借良好的自然氣候條件,做大做強特色產業,不斷進行農業科技創新,都市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攀升。
1.1 產業布局基本形成
播州區都市農業緊緊把住市場脈搏,以建設產業鏈長、綜合效益高、市場需求旺盛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為核心,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現代農民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可以有效擴寬農產品市場的可開發空間。目前,播州區已發展經濟作物種植超過73萬畝,其中辣椒30萬畝、商品蔬菜28萬畝、經果15萬畝。
1.2 現代都市農業實現初步融合
一是“以農促旅”、農旅文融合,播州區通過舉辦“旅發大會”、洪關鄉“斗牛節”、泮水鎮“蜜柚文化節”等旅游活動,不斷宣傳和推廣境內鄉村旅游業,2015年全區共接待游客67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過80億元。二是農產品生產與加工融合發展,全區立足獼猴桃、辣椒、大米等特色優勢產業,培育了“楓香黃金奇異果”、“貴三紅”、“白果貢米”等品牌,農產品附加值得到顯著提升,新型農民獲得實實在在的實惠。三是農產業銷售與電商有機融合,“鄉親淘”、“愛特購”等電商平臺興起,將本地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1.3 農村經營體制逐步完善
播州區近年來,始終堅持以先進理念發展農業,用工業化思路建設農業,用現代科技武裝農業,用市場思路推廣農業,不斷推陳出新,探索出了“合作社+基地+農戶”、“公司+農戶”、“三社融合”等新型經營主體,進一步激發了都市農業活力,農民積極性得到很大提升。
1.4 農民收入顯著增加
播州區都市農業發展迅猛,2016年底共有農業龍頭企業65家,農業企業發展帶動農民收入增長的能力得到增強,農業綜合效益不斷提高。如播州區楓香九豐蔬菜園區,通過發展智能觀光大棚旅游業,帶動周圍鎮鄉發展蔬菜種植1萬畝,帶動300余人就業,農民人均收入增長2萬元。
2 播州區都市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是播州區目前還沒有農產品交易市場,缺乏農產品信息權威發布機構。二是都市農業發展受到自然和市場兩方面的雙重制約,農民素質偏低,農業生產環境下降,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農業科技水平落后,城鄉二元制結構制約因素依舊長期存在。三是農業集約化水平低,播州區地形破碎,土地分散,沒有發展集約化農業的基礎。四是都市農業依舊以鄉鎮為單位,現在的都市農業多為小型種養農業,農業生產規模較小。
3 發展播州區都市農業的建議和對策
3.1 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
大力發展城郊型農業,首先要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立市場聯結機制,調整農業結構,淘汰附加值低的農產業,培育和提升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其次要優化都市農業產業布局,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蔬菜、精品水果和旅游觀光農業等。最后,播州區作為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都市農業的落腳點還是需要流轉土地,建設城市保供基地,保障市民的食品安全。
3.2 擴展科技型農業規模
加強農業科技創新,是都市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一是與農業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發展農業“產學研”體系,培育當地優勢農產品,做好農業科技推廣工作。二是大力推廣農業“321工程”,發展林下經濟、稻+工程、精品水果等,實行無土栽培、吊蔓種植、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讓科技創新與新型農業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三是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農村地區可以加強“三沼”綜合利用,對農村污染環境進行整治,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
3.3 強化推廣效益型農業
都市農業要強化農產品品牌建設,提高農產業附加值。播州區下一步要加大“三品一標”申報認證,培育大型農業企業,創造農產品品牌,推進農業的標準化建設,保證農業生產效益。
3.4 著力建設帶動型農業
播州區都市農業當前發展的最大短板在于沒有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所以,播州區應從以下方面著力:一是要進行農業企業技改升級,重點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二是加強農業企業招商,引進優質農業企業帶動;三是加強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提高農民收入;四是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三合鎮“三社融合”試點工作。
3.5 推動融合型農業發展
播州區融合型農業發展,一是要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引領,將一二三產融合起來;二是要加強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的融合,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三是以“互聯網+”為核心,促使農業與先進技術滲透融合。
參考文獻:
[1]劉文獻,王健.播州區都市農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N].遵義日報. 2016.8.25
[2]中國都市農業發展模式研究和可持續發展建議[J]. 王全輝,劉義誠. 中國農學通報. 2012(32)
[3]我國城市建成區都市農業可行性及策略研究[D]. 劉娟娟.華中科技大學.2012
作者簡介:王麗佳,女,苗族,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產業化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研究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農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