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云+張淑榮
摘 要:目前天津市10個涉農區已建立了較完善的“三資”監管體系,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村集體“三資”監管仍存在諸多問題,理清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已成為當前天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瓶頸。本文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針對天津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天津市;農村集體;“三資”監管
中圖分類號:F304.4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7.04.014
Discussion on Supervision of Rural Collective Three-capital in Tianjin
LIU Hongyun,ZHANG Shuro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Tianjin Agriculture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was a relatively perfect three-capital regulatory system in 10 agriculture-related districts of Tianjin.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re we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supervision of the three-capital of the village collective, which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bottleneck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Tianji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three-capital supervision in rural areas of Tianjin,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Key words: Tianjin; rural collective; three-capital supervision
自2009年《農業部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指導的意見》(以下簡稱《三資》)出臺以來,我國各省市農村區縣陸續制定并加強對農村集體“三資”進行管理,搭建農村“三資”監管平臺。天津市各涉農區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村集體“三資”監管體系,如2012和2014年寧河、靜海兩區縣和寶坻區分別被評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西青區自2001年成為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試點工作以來,成立了街鎮農村“三資”委托代理服務中心,確定了24個試點村,建立了區、街鎮、村三級聯網的農村“三資”管理平臺。目前,北辰區建立健全了“三資”村級財務網絡監管體系,通過五大功能模塊對“三資”管理同時還貫徹落實了管理中的“六步決策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1]。總體來看,天津市涉農區都加強了農村“財務、合同、公章”管理,鄉鎮均建立了農村“三資”網絡監控中心,通過網絡監控平臺自上而下的塔式監管和點位監管、系統預警的事前提醒和監管前置以及對鄉鎮招投標中心的全程視頻監管,實現了對農村“三資”動態監控 [2]。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村集體“三資”監管仍存在諸多問題,理清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已成為當前天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瓶頸。
1 天津市村集體“三資”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天津地區所屬10個涉農區都搭建“三資”監管平臺,在“三資”監管方面日趨完善,但仍存在很多問題,如2016年上半年天津市紀委公布了查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成績單”。分析原因主要是村集體 “三資”監管制度執行難度大,落實不到位。天津市圍繞“三資”監管出臺了有關監管制度、監管人員等諸多制度,但是,由于某些條件的制約這些制度并沒有被很好地貫徹落實。具體問題及原因如下。
1.1 村監會村民理財監督小組對“三資”監管落實難
天津各區村集體“三資”主要以村民代表為主的村監會村民理財監督小組重點行使民主監督職能,對農民群眾普遍關注的集體資產處置、債權、專項資金管理、財務公開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民主監督[3]。在這種監督形式在下,普通村民對村級財產、事務無權過問。一些村民雖然要求對村資源、財產監管,但是主要是停留在口頭上,實際參與較少。村一級干部缺乏民主集中制意識,導致權力濫用。再有,多數村干部任職時間較長,農村集體‘三資的使用權掌握在村干部手中,使得村民主監督難以落實。如原楊家嘴村村委會主任、村黨總支書記,對村里的重大經濟事項決策、重要工程建設均未履行過相關民主監督程序,村委會入賬報銷憑證也均未經村民理財小組簽字,“三資”監管缺失。在未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無招投標及預算相關材料的情況下,私自與人簽訂子牙河周轉平房工程項目合同。后因不符合城市建設規劃,項目被拆除,造成村集體損失近300萬元[4]。
1.2 村賬代管和平臺網絡監管難以抑制“三資”被侵占
天津各涉農區的村賬多為鄉鎮代管,村里每一筆收支都需要嚴格的審核記賬,但是,侵占“三資”的手段越來越隱蔽和多樣化,一般財務人員難以分辨。作案方式由以前的直接貪污挪用,變為造假賬騙錢。如原楊家嘴村村委會主任、村黨總支書記,除利用給村民辦理確認無證宅基地面積申請手續之機,索賄130余萬元外,還利用職務便利,伙同他人通過虛構“歷史無證”宅基地、簽訂虛假拆遷補償安置協議等方式騙取還遷房數十套,價值高達2 440余萬元[4]。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村級監管未落實。由于村報賬員、村理財監督小組未能盡到監管責任,鄉鎮記賬人員對相應村的情況不熟悉難以發現。
更有甚者,監管人員成為侵占村集體“三資”的罪魁禍首。如津南區小站鎮政府農業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采取虛報種植面積、虛開發票等手段,騙取國家種糧、種棉等補貼款5.13萬元[5-8]。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三資”實有數據未能理清,“三資”網絡監管平臺在記賬中心監管失效時未發揮其應有的監督效果。從“三資”監管制度上村里的每一個項目、合同、收支都經過鄉鎮的審核,但是地方各級監管部門審核把關不嚴、流于形式,亦或明知存在虛假成分,卻因為與企業或個人結成了利益共同體,不實地調查核實,甚至與受益人里應外合編制虛假資料,從而將國家補助資金、村集體資產進行瓜分,尤其是國家惠民補貼屬于國家資金,似乎比其他資金來得更容易又更不易敗露。
1.3 “三資”信息公示不及時、不規范
不少村鎮確實按照規定進行“三資”及各項目公示,但是公示時間一般都是事后進行,更是有些村一年只有年底公示一次,有些項目公示不及時。還有的村集體對于重要事項進行公示時,雜亂無章,比如不按照戶口以家庭為單位公示福利項目的取得,而是以個人為單位進行公示,不利于群眾監管。對于網絡平臺監管的信息,多數沒有做到及時更新,不少村民對此也不是很了解。因為集體資金管理運行不及時公開,甚至不公開,這為個別干部提供了貪占集體資金的機會。
1.4 缺乏有效的審計及問責機制
天津各涉農區村級黨組織書記和村民委員會主任任期和離任審計, 除每年進行年度審計外,在村“兩委”換屆前,開展村干部任期和離任經濟責任專項審計,重點審查固定資產、債權債務、資金收支等情況。年度審計很難對一些票據齊全的套取行為審出不符點,并且一旦發現“三資”違法事項,只對當事人進行相應處理與問責,對于未盡監管責任的其他人員處理較輕。較少對監管者問責的機制,容易使監管者產生或與其同流合污或獨善其身,不積極行使監管職權。
2 解決天津市村集體“三資”監管問題的主要措施
2.1 嚴格落實“三資”監管的民主監督制度
要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理財監督小組的作用,強化對農村集體“三資”管理、使用情況以及村干部執行“三資”監管各項制度等情況的監督。對于監督小組成員,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經村民會議選舉符合條件的人員。為了保證監督的效果,最好對有關重大“三資”事項決策前進行事前事中監管,同時上級監察部門應不定期地對村理財監督小組的工作進行檢查。在結合信訪、電話、網絡監管平臺進行“三資”監管的同時,應充分利用新興工具,建立“三資”監管微信公眾號,直接發放到每個村民家里,并在公共場所進行宣傳張貼,做到涉“三資”舉報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做好事后監督。堅決不能出現農村“三資”地方基層監督形同虛設的現象,既要加強對村監會村理財監督小組的指導、管理,又要抓好鄉鎮自身“三資”監管工作。
為了提高村干部素質和更好地進行“三資”監管,可以全面實行大學生村官制度,這種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地方勢力的介入。此外,還可以引入第三方監管,如利用相關院校學生專業實習由監管部門負責組織院校師生對各村賬務進行全面核查,這樣既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又可以對利用各種手段侵占“三資”的進行威懾,從而形成比較全面的社會監督體系。
2.2 規范并落實村賬代管制度和“三資”平臺監管體系
2.2.1 規范落實村賬代管制度 在國家補貼越來越透明化制約村干部權力的同時,對村賬代管要從制度的合法性等各方面進行完善。首先代理該村賬務前,不僅要求記賬人員對所管轄村的賬務十分熟悉,而且在村級事務也做到有一定了解,從而能夠對所在村的綜合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虛構項目騙補貼現象。此外,結合當前國家增值稅改革,加強各單位票據的管理,通過與稅務部門系統定期對賬,實現單位之間強制監督從而斬斷虛開票據的缺口。
2.2.2 規范落實“三資”網絡平臺監管體系 目前各涉農區網絡“三資”監管系統要在結合當前農村土地確權,理清各村“三資”實有數據的同時,還要把全面登記的“三資”數據核實,指定專人管理,做到定期更新維護,切實實現數據同步,以便于監管問責。同時,向各村及公共場所張貼廣告,大力宣傳“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的監督管理方式。在保證各單位部門間網絡順暢的同時,監督網絡端口也要通暢,要由各村監管委員會及村理財監督小組負責監督執行,上級部門不定期進行檢查。
2.3 落實并規范“三資”信息公示披露制度
為了便于監管,除要求各村公示“三資”時要做到按規定的內容、程序和時間公示外,還要對具體的公示內容所包含的具體項目進行分類并按一定順序在固定地點公示,對重大項目更需要注意與各村級賬務“三資”與公示數據及網絡平臺數據的對應,形成多方監管。針對國家各類補貼項目,要加強國家補貼項目審核把關,實時跟蹤監督,并做到全程公開,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2.4 完善審計及問責機制
只有做好對“三資”監管人員及系統的再監督,才能有效防止伸向“三資”的黑手,鏟除腐敗土壤溫床,并嚴懲違法侵占“三資”的行為,才能減少防止類似案件的發生。因此,需要建立高效的審核問責機制,各級人員除了要做到離任審計,對查實的“三資”侵占的直接責任人進行處理問責外,還要對應盡未盡監管職責的有關人員按責任大小一并問責,以保證監管人員各盡其職。
參考文獻:
[1]何樂.發揮“網絡電子眼”功能輕松監管125個村財務[J].天津農林科技,2015(12):43-44.
[2]陳元才.天津運行集體“三資”監管 保障農民群眾權益[EB/OL].(2012-07-13)[2016-10-10].http://www.hnlzw.net/page.php?xuh=27779.
[3]南方周末.天津集中查處農村“微腐敗”[EB/OL].(2016-08-29)[2016-10-10].http://mt.sohu.com/20160829/n466484 621.shtml.
[4]天津紀檢監察網.嚴重違反六項紀律,基層“小官”微權巨腐——天津市北辰區青光鎮楊家嘴村黨總支原書記武風來違紀問題剖析[EB/OL].(2016-07-25)[2016-10-10].http://www.tjjw.gov.cn/lzjj/system/2016/07/25/010017049.shtml.
[5]中央紀委監察部.天津市通報3起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EB/OL].(2016-07-07)[2016-10-10].http://www.ccdi.gov.cn/special/jdbg3/tj_bgt/sffbwt_jdbg3/201607/t 20160706_83102.html.
[6]邱燕.農村賬務監督為何落地難[J].農村財務會計,2016(6):51-53.
[7]王和群,劉海亮.房山三資網絡化監管的理想與現實[J].農村經營管理 ,2013(2):32-33.
[8]趙希忠.靜海縣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工作的調查報告[J].天津農林科技, 2015(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