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麗++張宗急++明日++李云娟++毛玲莉++廖云云
摘要 介紹雙低早熟油菜品種陽光2009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合理施用肥料、合理密植、及時防病除草和利用菜薹增產增收等方面內容,以期為陽光2009及其配套技術在廣西地區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雙低早熟油菜;陽光2009;高產;栽培技術;廣西地區
中圖分類號 S565.4.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39-01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是廣西第二大油料作物。該地區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的歷史悠久,但發展比較緩慢,產量偏低,產量僅為1 200 kg/hm2左右,與全國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1]。與此同時,隨著城鎮化發展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油菜種植的人工費用逐年攀升,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受到了打擊。因此,推廣優質高產油菜新品種,研究配套的栽培技術,成為實現油菜增產、農民增收、農業科技創新的一個突破口。作為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在廣西唯一的試驗站,桂林市油菜綜合試驗站經過多年來的引進篩選,得到了品質優、抗性強、產量高的雙低油菜品種陽光2009,該品種在桂林地區進行高產種植示范,產量可達到1 950 kg/hm2,與當地常規品種相比,單產增幅達60%以上,菜油兩用的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明,菜薹、菜籽總產值可達18 000元/hm2,是一個較有潛力的品種。針對陽光2009,完善其配套高產栽培配套技術,為該高產品種在廣西普遍推廣應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以充分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對于提高廣西農民種植積極性和種植效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合理施用肥料
油菜是需肥量較大的作物,若要達到菜油兼豐的目的,必須要保證養分的充足供應,但是農戶在油菜種植過程當中往往忽視油菜對養分的需求量。不施肥料的菜薹和籽粒產量與施用肥料的相比均有明顯的下降,缺少氮肥時,油菜植株生長發育不良,植株十分矮小,分枝數量、分枝長度及重量大幅下降,角果數嚴重不足;缺磷時會出現生長遲緩、角果密度不足等問題;若是缺鉀則導致葉片邊緣變黃卷曲枯萎,植株抗逆性差,菜薹品質下降;硼是油菜必不可少的微量營養元素,缺硼會導致油菜出現“花而不實”的現象。為了使油菜正常生長應適量施肥,合理運籌,基肥以無機肥與有機肥相結合,施氮磷鉀復合肥(養分含量45%)600 kg/hm2、顆粒硼肥(硼含量12%)7.5 kg/hm2,結合耕整進行施肥;苗期在雨前施尿素75 kg/hm2促其形成壯苗;越冬期雨前追施尿素75~120 kg/hm2助其順利越冬;在初薹期追施尿素75~90 kg/hm2、氯化鉀75~90 kg/hm2促進分枝生長,為摘薹做好準備。在最佳施肥量條件下的最高菜薹產量可達到7 500 kg/hm2左右,而籽粒產量可達1 800 kg/hm2左右,比不施肥的情況均有大幅度增產。為了省工省力,還可以采用一次性基施油菜專用肥的方式,如果田間出現了明顯的油菜缺素癥狀,應及時追施或補施肥料[2]。
2 合理密植
合理的種植密度有助于提高油菜資源(光、水、氣、養分)利用效率。若油菜播種量過低,則直接導致密度過低,油菜在生長過程中葉面積指數、光溫資源利用率低,單株生長量大、分枝數多、菜薹品質下降,角果成熟一致性差,且后期易倒伏,不利于籽粒產量的提高;若種植密度過大,則會導致群體內激烈的競爭,抗逆性降低,個體發育受到影響,不利于群體獲得菜薹和籽粒的高產。合理密植可起到“以密增產、以密省肥、以密補遲、以密適機、以密抑草”的作用,利于減少勞動力投入、提高油菜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廣西地區最適播種量在3 750 g/hm2左右,收獲密度應該控制在37.5萬株/hm2左右[3-4]。
3 及時防病除草
廣西地區緯度較低,在油菜整個生育期積溫較高,同時又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在春季降雨頻繁的環境條件下,前期蟲害、草害以及后期病害常常發生。因此,應在苗期用10%吡蟲啉300 g/hm2兌水450 kg/hm2防治蚜蟲,用菊酯類農藥防治菜青蟲;防治草害需在油菜播后淺覆土1~2 cm厚,芽前用900 g/L乙草胺600 mL/hm2兌水450 kg/hm2均勻噴施于廂面;菌核病主要在花期防治,用40%多菌靈懸浮劑1.5 kg/hm2兌水420~450 kg/hm2在盛花期和終花期各噴1次[5]。
4 利用菜薹增產增收
為了充分利用油菜作物的經濟價值,實現增產增收,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可在蕾薹期適時適量采摘菜薹再收獲籽粒。在直播油菜高產高效種植模式下,蕾薹期連續采摘主序和一級分枝,可獲得鮮菜薹9 000 kg/hm2左右,同時收獲期菜籽產量仍能達到1 350 kg/hm2,總的經濟效益為18 000元/hm2左右。當薹高達到40 cm左右即可采摘菜薹上市,并及時追施尿素促發側枝抽薹,進行二次采摘。
5 參考文獻
[1] 韋敏克.廣西優質油菜的發展思路與對策[J].廣西農業科學,2000(4):214-215.
[2] 陸森林,陸亞琴,於永杰.稻茬地區油蔬兩用油菜品種高效種植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15(6):63-64.
[3] 吳安平,殷少華,熊飛,等.優質雙低油菜“一菜兩用”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81-86.
[4] 李孟良.優質油菜“油蔬兩用”栽培關鍵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5] 程泰.直播油菜油蔬兩用高效栽培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