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戀++何志勁++李湘妮
摘要 闡述了國標優質抗病水稻新品種豐軟占的選育經過,總結了其特征特性,并簡要介紹其栽培技術,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 水稻;豐軟占;選育經過;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1.0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45-01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New National Standard Quality and High Resistant Rice Variety Fengruanzhan
OUYANG Lian HE Zhi-jin LI Xiang-ni
(Fosha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Scie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Guangdong 52814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breeding course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quality and high resistant rice variety Fengruanzhan,summarized its characteristics,and briefly introduced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variety.
Key words rice;Fengruanzhan;breeding;cultivation techniques
豐軟占是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于2004年晚季采用抗倒力好、抗稻瘟病的豐八占作母本與軟性米、抗稻瘟病的佛山油占雜交,經3年6個世代系譜選育和集團提純1代而成的早晚兼用優質高抗感溫型水稻新品種,2011年5月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為粵審稻2011031),適宜廣東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區的平原地區早、晚造種植。2009年晚季、2010年晚季進入廣東省常規稻遲熟組區試,平均產量分別為5 696.40、6 192.15 kg/hm2;2010年晚季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5 740.50 kg/hm2,與對照粳秈89相當。晚季米質鑒定達國標優質2級,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具有米質優、株型適中、分蘗力強、抗倒力中強等特點,全生育期與對照品種相當。
1 選育過程
2004年晚造采用抗倒力好、抗稻瘟病的豐八占作母本,軟性米、抗稻瘟病的佛山油占作父本進行有性雜交。
2005年早季種F1并混收,同年晚季種F2,2006年種F3~F4,2007年種F5~F6,結合育種目標進行嚴格篩選,2007年晚季篩選到分蘗力強、株型較好、抗倒力強、產量高的單株(15—53—131—165—209),2008年早季進行集團提純及小區混收,于2008年晚季參加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水稻新品種比較試驗,同時送廣東省陽江市農科所進行稻瘟病田間抗性鑒定,并將收獲的種子送樣到農業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檢驗,定名為豐軟占。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豐軟占屬感溫型早晚兼用分蘗力強,抗倒力中強,優質秈稻,株型適中,葉色綠,后期熟色較好,耐寒性中弱。晚季平均全生育期113~114 d,與對照品種粳秈89相當。株高92.9~93.5 cm,穗長20.4~20.9 cm,千粒重18.1~18.7 g,結實率83.0%~83.5%,穗總粒數147~150粒,有效穗數為291.0萬~298.5萬穗/hm2。
2.2 產量表現
2008年晚季參加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品比試驗,平均產量6 178.20 kg/hm2,較對照品種增產3.31%;2009年、2010年2年晚季參加廣東省常規稻遲熟組區試,平均產量分別為5 696.40、6 192.15 kg/hm2,較對照品種分別減產4.27%與增產1.70%,增、減產均不顯著;2010年晚季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 740.50 kg/hm2,較對照品種減產3.37%,日產量50.4~54.3 kg/hm2。
2.3 米質
據相關單位鑒定,豐軟占米質達國標優質2級,整精米率70.2%~71.6%,膠稠度75~85 mm,直鏈淀粉16.7%~16.9%,堊白度1.1%~2.6%,堊白粒率4%~9%,粒型長寬比3.6,食味品質82~85分。
2.4 抗性
據鑒定,中感白葉枯病(Ⅳ型菌3~5級,V型菌7級);豐軟占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總抗性頻率分別為96.90%~100.00%、88.89%~100.00%、94.12%~98.40%,病圃鑒定葉瘟1.00~1.75級、穗瘟2.0~2.5級。
3 栽培技術
3.1 培育適齡壯秧
秧田播種量300~375 kg/hm2;大田用種量一般為22.5~30.0 kg/hm2。廣東省中部地區早季3月上旬播種,晚季7月中旬播種。
3.2 適時插植
秧齡不宜過長,晚季15~18 d,早季22~26 d。豐軟占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基本苗約120萬株/hm2,有效穗數控制在330萬穗/hm2左右[1-2]。
3.3 合理施肥
移栽前施足基肥,早追重施分蘗肥[3-4]。中等肥田以施純氮(單季總氮量)150~225 kg/hm2為宜。基肥施水稻專用復合肥300~375 kg/hm2,移栽后7 d內施回青肥,施尿素112.5~150.0 kg/hm2。在移栽后10~15 d施尿素112.5~150.0 kg/hm2、氯化鉀150.0 kg/hm2作分蘗肥。
3.4 科學灌溉
苗期淺層濕潤灌溉回青促分蘗,夠苗及早露曬田。孕穗期濕潤管理,抽穗時灌淺水,灌漿后排水曬田,成熟期保持田間濕潤[5-6]。
3.5 及時防治病蟲鼠鳥害
豐軟占品種高抗稻瘟病、中感白葉枯病。為確保豐軟占的穩產高產,根據各地病蟲預測預報信息,及時施藥,以防為主。適時防治病、蟲、鼠、鳥的危害,確保水稻生長、穩產、豐收[7]。
4 參考文獻
[1] 何志勁,何建平,彭耀聰.優質高產抗病水稻新品種七佛占的選育[J].中國稻米,2014,20(1):104-105.
[2] 吳擁軍,歐陽戀,賴明建,等.優質常規稻新品種新源占的選育及特征特性[J].中國稻米,2013,19(6):95.
[3] 孫麗.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上海農業科技,2016(2):30-31.
[4] 羅瓊,王昆,許靖波,等.水稻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4(1):86-91.
[5] 黃自聰.水稻機插秧的優勢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3):34-35.
[6] 王維超.遼寧地區水稻高產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11(1):49-51.
[7] 凌勵.機插水稻分蘗發生特點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改進的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5(3):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