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幸華++程元霞
摘要 主要介紹影響玉米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種選種、包衣劑的應用、肥料和農藥的施用以及玉米收獲期,同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主要有嚴把種子關、標準化生產、科學使用肥料和農藥、適時收獲等,以促進玉米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 玉米;質量安全;影響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56-01
玉米是我國主要秋季作物,對國家糧食生產的保障與穩定起著關鍵作用,同時對餐桌食品的安全也起著重要影響。玉米是糧食飼料兼用作物,同時又是工業、醫藥、食品添加劑等的重要原料。現主要探討玉米質量安全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對策,以供種植戶參考。
1 影響玉米質量安全的主要因素
1.1 品種選擇
市場推廣的玉米品種很多,僅商丘市場每年就有200~300個。玉米品種繁多,導致種植戶選擇困難。此外,隨著轉基因技術的推廣,玉米轉基因品種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市場上,加之社會相關部門監管不力,轉基因品種有流通廣的趨勢。這些都給玉米質量安全帶來隱患。
1.2 包衣劑的應用
現在玉米種子基本都是包衣種子。正規公司使用的包衣劑較好,包衣均勻、不褪色、不粘連、光澤一般,油質包衣劑有光澤且很亮,水質包衣劑無光澤。而劣質種衣劑則不具備上述特點。種子包衣劑的優劣對玉米后期產量形成有一定作用,對玉米質量安全也有影響。因此,農民在選擇玉米品種時,要注意商品外觀[1]。
1.3 肥料施用
氮肥施用過量,大水漫灌導致氮肥利用率降低,玉米生產環境污染加重。氮肥、水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糧食生產水平的提高,過量、盲目施用氮肥問題越來越突出[2]。農作物化肥用量328.5 kg/hm2,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20 kg/hm2),是美國的2.6倍、歐盟的2.5倍;重化肥、輕有機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輕磷鉀肥,人工撒施、表施多,機械施肥少等現象極為普遍,尤其是農民為追求高產而過量施用氮肥的問題,限制了我國高效農業、創匯農業的發展,又帶來農產品重大質量安全隱患,直接威脅人類健康,已引起人們的日益關注。
1.4 農藥的施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種植結構的變化,玉米病蟲草害發生呈現上升趨勢,一是秸稈還田增大了土壤中病原菌、蟲源、草籽基數;二是玉米品種的單一化種植,主要表現在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利用率過大,導致玉米抗病性、抗蟲性、抗除草劑能力下降;三是全球氣候的改變有利于病蟲草害發生;四是綜合防御體系不健全。基于以上原因,玉米生產中農藥使用量在增大,影響了玉米質量安全。隨著化工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除草劑品種越來越多。除草劑丙草胺微量對人就有致畸作用。經調查,在玉米生長季節只要有草害,農民一般都是采用除草劑防治,而并不考慮施用時間、施用量和施用種類。除草劑能在玉米中殘留,并通過食物鏈而對人產生慢性危害作用[3]。
1.5 玉米收獲
玉米適時收獲是保證玉米高產的關鍵技術,也是玉米質量安全的重要環節。收獲過早玉米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如果晾曬不及時,容易發生玉米穗粒腐病;收獲過晚,產量和品質較好,如果陰雨過多,同樣也容易發生玉米穗粒腐病。因此,要適時收獲,把穗粒腐病的發生幾率降到最低。玉米發生穗粒腐病會產生一種黃曲霉毒素,該毒素對人和動物健康的危害均與黃曲霉毒素抑制蛋白質的合成有關。黃曲霉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臟,動物中毒以全身性出血、消化機能障礙和神經系統紊亂為特征。研究發現,黃曲霉毒素具有很強的致癌性、致突變性和致畸性,能使魚類、禽類、家畜和靈長類動物誘發實驗性肝癌,主要病變為肝臟出血、壞死、膽管增生、肝硬化等。黃曲霉毒素對人的致癌性雖然缺乏直接證據,但大量的流行病學調查均證實,黃曲霉毒素的高攝入量和人類肝癌的發病率密切相關[4]。
2 對策
2.1 嚴把種子關
國家和地方種子管理部門首先從源頭上嚴格把關,確保進入市場的玉米種子是安全的;其次建議農民購買種子時,要到正規的經銷店(證件齊全,最好有二維碼),播種后保留票據、種子袋、少量種子作為證據。
2.2 實行玉米標準化生產
玉米生產要以質量安全理念貫穿玉米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把標準化理念滲透到玉米生產的整個產業鏈,實現玉米產前、產中、產后加工全過程的標準化。
2.3 實施配方施肥
玉米雖然需肥量大,但也要根據玉米生長規律合理施用肥料。近幾年,玉米施肥的關鍵是控氮抑制磷、鉀,增施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確保玉米生產安全。
2.4 減少農藥用量,特別是除草劑的用量
加大對限用農藥的清查;制定玉米標準化操作技術規程;積極推廣玉米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優良品種。合理(下轉第60頁)
(上接第56頁)
安排茬口,實施精耕細作,輪作倒茬,清潔田園,培育壯苗。推廣利用害蟲天敵以及微生物等生物農藥防治;加強玉米病蟲草害預報,掌握玉米病蟲草害發生規律,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農藥品種;適時用藥,合理用藥,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使用標準,控制用藥次數[5]。
2.5 適時收獲
觀察玉米的外部特征,確定最佳收獲期。首先植株中下部葉片變黃,基部葉片干枯,果穗苞葉變黃呈現黃白色并且苞葉松散;其次是籽粒胚乳線消失,黑粉層出現;再次是玉米籽粒變硬,表現出品種固有色澤時,1~2 d內收獲最佳。
3 參考文獻
[1] 趙久然,劉月娥.玉米及其制品質量安全風險及控制[J].食品科學技術學報,2016(4):12-17.
[2] 趙久然,王榮煥.中國玉米生產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3(3):1-6.
[3] 齊濤.中國玉米國際競爭力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4] 劉俊恒.河南省鮮食甜、糯玉米的發展現狀與對策[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07.
[5] 李春宏.中國玉米種子市場分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