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海南作為一個以牧為主、農牧交錯的地區,發展的最大潛力在于農牧業,最大的短板也在農牧業。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海南現代生態農牧業建設將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的發展理念,圍繞構建環湖現代生態農牧業、沿黃流域現代生態循環農牧業、南部高寒牧區生態畜牧業“三大”產業帶,堅持以發展現代生態農牧業綠色產業為根本目標,堅持以加快轉變農牧業生產方式為主要任務,堅持以農牧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根本措施,堅持以現代農牧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為重要支撐,堅持以加強現代農牧業基礎設施配套水平為基本條件,堅持以循環、低碳、綠色發展為主要途徑,堅持以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和特色產業發展為切入點,全面推進農牧業集約化、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形成具有高原特色海南特點的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體系。
一是突出生態優先,實施生態建設與保護工程。全面落實“生態保護第一”的總要求,突出海南特殊的生態地位,把綠色、生態、安全理念貫穿于現代生態農牧業發展全過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大力倡導綠色、生態、循環農牧業,實現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發展路子。全面啟動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組織化程度高、規模化經營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基礎設施配套完善、海南特色鮮明的草地畜牧業生產經營機制,全力打造全省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示范區。繼續實施好三江源二期、草原獎補、退牧還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做到保護與建設并舉。
二是突出轉型升級,實施農牧業提質增效工程。按照“突出優勢,各具特色、突破創新”的思路,依托“五大”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區,強化改革創新、科技驅動、資源整合和政策支持,鼓勵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入駐示范區,全力實施提質擴面工程,打造牛羊養殖、高效養殖、冷水魚養殖、特色種養、飼草糧油、休閑農業等不同規模、各具特點的新型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建設特色種養殖基地,建立園區+基地+農牧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有效發揮了引領、輻射、帶動作用,著力推動農牧業轉型增效。
三是突出集約發展,實施農牧業經營機制轉化工程。以深化農村土地改革為契機,加快土地草場承包經營權向各類經營主體有序流轉,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牧業經營體系。優化勞動力、土地、資金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配置,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支持發展種養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創辦經營實體。大力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產業關聯度緊、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農牧戶、合作社以資源、資金、技術等要素入股龍頭企業,推進企業與合作社深度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企業+基地帶農牧戶的生產經營格局。
四是突出結構調整,實施農牧業基地建設工程。依托我州豐富的草資源優勢,以農業區、半農半牧區和農牧結合地區為重點,扶持養殖大戶和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提高設施化水平,重點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及屠宰加工產業,形成牧繁農育、農牧結合、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再造一個畜牧業大州。以黃河河谷地區、高效生態農業區為主,調優種植業結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種植業基地。重點建設優質青稞、高產油菜、冬小麥、豆類、馬鈴薯、露天蔬菜、優質燕麥、飼用玉米、特色果品及有機糧油和飼草等特色種植基地。
五是突出融合發展,實施農牧業鏈條工程。積極推進農牧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集約化配置,促進生產、加工、銷售、餐飲、休閑及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貴德縣圍繞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度假區為契機,加快現代生態農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大力扶持特色種養業和休閑觀光農業,形成集種養、采摘、餐飲、娛樂為一體的產業循環鏈條。共和縣以恰卜恰、曲溝、龍羊峽地區為主,充分利用地熱、庫區、光熱、水草等資源優勢扶持發展特色畜禽養殖業,形成種、養、食、宰、運相結合的產業鏈;努力打造曲溝至龍羊峽特色食娛旅游經濟走廊,形成新型旅游品牌。貴南、同德、興海三縣沿黃地區重點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業,打造特色畜禽養殖基地,促進農牧結合,延伸產業鏈條。
六是突出資源優勢,實施畜牧業草畜聯動工程。充分利用全州土地資源優勢,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大力發展以人工草地建設、高產飼料種植為核心的草產業生產、加工、儲藏和銷售產業,提高草資源轉化利用率。依托草資源優勢,以環湖地區、半農半牧區和農牧結合地區為重點,扶持養殖大戶和規模化養殖場建設,提高設施化水平,重點發展肉牛肉羊養殖及屠宰加工產業,形成牧繁農育、農牧結合、草畜聯動的發展格局。
七是突出質量安全,實施農畜產品品牌工程。依托全州豐富的農牧業資源,以高原無污染、無公害、綠色有機為品牌,積極鼓勵、引導和扶持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強化技術創新,發展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在做強做優做特農畜產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做文章、樹品牌,打造省內知名的綠色、有機農畜產品加工基地,提高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嚴格落實屬地化管理責任,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平臺建設,推行質量追溯管理。
八是突出項目投入,實施農牧業生產強基工程。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到農牧區,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支農政策,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持續增加農牧業投入,并適當向新型經營主體、主產區傾斜,提高補貼的針對性、精準度。配合財政部門切實抓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三補合一”政策落實,維護好農牧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精心組織實施三江源二期、退牧還草、草原補獎、園區建設等一批強基礎、增后勁的重大項目,提升農牧業物質裝備水平。
九是突出創新驅動,實施農牧業科技支撐工程。積極發揮現代科技在農牧業發展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強化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不斷提升農牧業科技含量,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發展潛能、經濟效益、競爭優勢。擴大“授信池”業務,創新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金投向農牧業,形成多元化農牧業投資格局。積極引導企業更新觀念,以產業園區、專業市場為依托,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建設線上線下一體化、實體與虛擬相融合的電子商務銷售平臺,開拓國內外兩個市場,提升我州農畜產品市場占有率。
(作者單位:中共海南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