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賈永強



摘 要: 1∶10000地形圖是基礎測繪的主要組成部分,對于城鎮、經濟發達地區需要定期更新,利用正射影像更新地形圖,能適應地物變化快而地貌基本沒有改變的地區,在正射影像上識別采集后的地物要素,還需外業補調或補測,最后編輯成圖。
關鍵詞: DOM制作; 正射影像采集; 疊加套合; 外業核查補調
1∶10000地形圖是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屬中小比例尺范疇。1∶10000地形圖主要用于縣、市一級區域的城鎮規劃、地形評價、礦山開采選址、鐵路或公路建設選線、土地資源調查、林業科學研究、水利電力項目勘察與設計以及國防建設用圖等領域,1∶10000地形圖還可作為編制更小比例尺地形圖或專題地圖的基礎資料。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區域范圍120幅1∶10000數字地形圖生產實踐為例,介紹采用正射影像更新1∶10000數字地形圖的生產方法。
1. 任務概述
1.1 航攝資料
呼和浩特市120幅1∶10000地形圖更新測繪任務,是以呼和浩特市城區為中心,范圍覆蓋新城區、賽罕區、回民區和玉泉區,測區面積2926.8km2。測區舊地形圖生產數據源是2004年與2009年的航空影像,本次更新測繪以2012年的航空影像為基礎數據,航攝資料比較情況見表1:
從表中的航攝資料情況可分析,更新圖采用彩色數碼航攝資料,分辨率高,有利于地物更新。
1.2 新舊地形圖坐標系不同
測區舊地形圖平面坐標為1980西安坐標系,更新圖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系統都是1985國家高程基準。
1.3 像控點資料
舊圖像控點成果全部覆蓋作業區,當時布點方法按傳統區域網布點,并且框幅式航片,布設像控點較多,本次所用航空影像是推掃式條帶影像,利用軟件空三加密,僅需少量的像控點,故選取部分2004年和2009年航空影像上的像片控制點,就能夠滿足本次空中三角測量的要求。
2. 任務實施
2.1 確定更新方法
呼和浩特市120幅作業區,重點更新區域為呼市建成區及城郊接合處。外圍更新重點是交通要素、植被要素。地物變化分析:新增鐵路、公路及街道(含改建、擴建);城中村改造,原有村莊改變為居民小區;舊城棚戶區改造,改造后建有高層或超高層建筑;農村居民地擴大,原有耕地減少,耕地改建為大棚或養殖場等設施農用地。土地整理項目實施區域,農田渠網、路網有較大變化。根據上述情況,按分要素更新作業。主要更新交通、居民地、水系、植被等地物要素,地貌與舊圖基本沒有變化,故地貌要素(等高線、高程點等)一般不作更新。
2.2 作業流程
本次更新任務,先采用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的方法,更新數字正射影像圖(DOM),然后利用DOM,采用數字正射影像圖采集法,更新數字線劃地形圖(DLG),工藝流程如圖1。
(1)空中三角測量
由于舊圖平面坐標系與新圖不同,所以在空中三角測量之前,先將舊像控點成果轉換成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成果。利用同名影像的相似性,選取滿足本次影像資料布點方案的像控點,將其在新數碼影像上重新定位(直接在計算機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省去外業像片控制測量這道工序,從而節約經費,提供工作效率。經加密平差解算,加密數據能夠滿足空中三角測量的精度要求,具體見表2。
(2)數字正攝影像圖(DOM)制作
用于微分糾正制作DOM的DEM,采用舊圖DEM成果,使用前同樣需坐標轉換。因地貌基本沒有變化,可直接使用。新制作的DOM成果地面分辨率為1米,彩色影像,色調均勻,紋理清楚,符合1∶10000數字正射影像圖精度要求,作為更新DLG的基礎數據。DOM制作工藝流程如圖2。
(3)數字線劃圖(DLG)生產
DLG生產采用正射影像采集法,本次作業數據采集與編輯軟件均為Geoway3.6。將更新后的DOM作為背景影像,疊加原圖DLG地物部分,進行分析比對。按影像位置采集變化了的地物要素,與影像不套合或套合超限的舊圖DLG地物要素,也一并修正。影像上已消失的DLG要素同時刪除。
DLG數據采集執行《CH/T 9006-2010 1∶5000 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字產品更新規范》,分居民地及設施、水系、交通、管線、植被與土質共7大類采集,具體取舍指標依規范,測量控制點、地貌、境界因沒有變化,一般不更新。
居民地及設施采集:高大建筑物的陰影在DOM上無法消除,采集此類地物時需注意陰影與投影差改正。單幢房屋頂部輪廓清晰,采集后應平移至可準確定位的房基線上,以此消除陰影遮擋。陰影下無法采集的地物,如垣柵等居民地附屬設施,留外業補調或補測;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在DOM上無法區分,可留外調核實。街區式居民地、巷道、內部道路、居民地內部空地等,可先按綜合取舍指標衡量,能綜合的成片房屋,直接采集外輪廓,達不到上圖指標的地物按則舍去,既體現1∶10000地形圖應有的綜合取舍,又不失地物原有的分布特征。
交通要素采集:依比例道路,路寬從影像上量取,道路中心線依影像采集,道路邊線從中心線按路寬的一半外擴生成,路邊線與影像有出入的地方,還應按影像采集道路邊線的準確位置;不依比例表示的道路直接按影像位置采集。
植被要素采集:按影像判定地類,采集地類分界線,影像無法定準的地類,留外業補調。
水系要素采集:主要更新人工修筑的景觀河、水庫、堤壩等設施,屬性數據留外業補調。
管線要素采集:主要更新35KV以上的輸電線,準確采集電力線拐點,如不能準確定位拐點,留外業補調,電壓伏數同時調查。
采集更新數據時,由于變化的地物與沒有變化的地物有時交織在一起,所以新采集數據與原始數據銜接應合理,精度保持一致,銜接誤差一般不大于地物點平面位置中誤差的2倍。如街區式居民地部分拆除后,新居民區范圍與原來街區應合理拼接,道路擴建或新建后,與周邊植被、居民地的關系應協調處理。
外業核查補調是本次更新測繪的關鍵環節,能夠利用第一次國情普查數據的,可省去外業調查。內業采集將有疑問的地方做標記,外業調查有重點、有步驟去逐項落實。調查底圖為DLG與DOM的疊加圖。DOM無法采集地表高程數據,地貌要素一般不作更新。但地貌變化其高差超過1個等高距且圖上面積超過100mm2的應更新,借助立體測圖測繪等高線,道路高程點、路堤、路塹等需要采集高程值的地物要素,也一并上立測采集。
結合外業補調數據、立測數據和影像采集數據,最后編輯DLG成圖。呼市120幅更新任務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原圖成果為1980西安坐標系,更新時需將作業區圖幅及周邊圖幅一起轉換為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成果,然后重新分幅。更新圖與周邊圖幅由于影像時相不同,存在地物要素不接邊的情況,不接邊圖幅在元數據中記錄。不同地形類別的圖幅由于等高距不同,重新分幅在一幅圖時,還應統一等高距,重新編輯等高線。
更新圖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圖幅覆蓋范圍有改變,所以需重新制作圖歷簿,相關內容采用更新后的數據成果。如圖角坐標、控制點成果等。地名調查表按更新圖內容填好后,去民政部門蓋章核實,最后裝訂。沒有涉及地名變化的圖幅,可利用舊地名調查表。
3. 結束語
利用數字正射影像更新1∶10000數字地形圖,具有生產周期短、費用低等優點,對于需定期更新1∶10000地形圖的地區可采用此種方法,尤其是城鎮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地物要素變化較快而地貌要素基本沒有改變的地區。此種方法還需結合野外核查補調或補測、立測儀器采集,但大部分更新要素利用影像更新,相比傳統航測發更新地形圖,是一種嘗試和改進。
參考文獻:
[1] 張燕梅, 兀偉, 馬靜.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更新規范的研究與制定[J]. 測繪技術裝備, 2010, 12(1):12-15.
[2] 國家測繪局西安標準化測繪研究所起草.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M]. 測繪出版社, 1988.
[3] 郭艷婷, 趙俊茂. 淺談1:10000地形圖(DLG)數據的檢查驗收[J]. 城市建設旬刊, 2011(3):394-395..
[4] 黃琛, 呂玉霞, 段怡紅,等.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圖式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圖圖式》修訂說明[J]. 測繪標準化, 2016(3):8-11.
[5] 楊和平. 國家測繪局測繪行業標準發布信息[J]. 測繪標準化, 2001(2):51.
[6] 張印鐸, 石向晨. 新概念數字正射影像圖(DOM)[J]. 西部資源, 2007(2):25+60.
[7] 張桂蓮, 王蘇春. 淺談呼和浩特市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在1∶1000地形圖測繪中的應用[J]. 西部資源, 2014(2):165-166.
[8] 賈利萍. 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礦山開發遙感調查與監測應用研究[J]. 西部資源, 2016(3):11-13.
[9] 柳永紅.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衛星影像的地理國情普查數字正射影像生產的探討[J]. 西部資源, 2016(6):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