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明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建筑項目工程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在項目工程的施工環境中,巖溶地區非常特殊,巖溶地區的巖土工程特性會影響項目工程的質量,因此建筑行業在施工之前,必須對巖溶地區的各項要素進行分析。本文將具體探討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特性及基礎施工的問題,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巖溶地區; 巖土工程特性; 基礎施工
巖溶地區的項目施工非常特殊,很多建筑企業都把關注重點放在巖溶地區的項目工程上。巖溶地區的環境具有復雜性,如果沒有對巖土工程地質展開分析,就會導致項目工程出現質量問題,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塌方等情況。為了保障項目工程的質量安全,促進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建筑行業必須對巖溶地區的工程地質特性進行分析。
1. 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特性
1.1 分布特征
首先,巖溶地區的分布相對集中,一般來說巖溶地區的周圍會出現大量的溶洞、溶溝和溶隙等,這是因為受到了巖溶地區地下水的作用。巖溶地區的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這些地下水會對巖石結構進行沖蝕,使結構發生形態上的變化。如果巖石結構變形,就會出現溶洞,如果巖石結構崩塌,就會形成溶隙,如果巖石結構陷落,就會出現溶溝,因此巖溶地區的地質結構和地下水密切相關[1]。
一般來說,巖溶地區的水文條件如下:第一,在巖溶地區,地下水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地下水的流動性較好。第二,在巖溶地區有大量的溶溝和溶洞等,這些都是由于巖石結構變化所形成的,在這些區域會流經地下水。第三,巖溶地區有大量的石灰巖,會和地下水發生化學反應,其反應過程如圖1所示。
1.2 形態特征
其次,巖溶地區的形態行對固定。一般來說,巖溶的形態包括以下幾種:第一是晶孔型,第二是溶溝型,第三是溶隙型,第四是溶管型。除了上述四種主要形態之外,巖溶形態還包括溶帶、洞隙等類型。就巖溶的個體規模來看,不同類型的巖溶形態規模也不盡相同。一些巖溶形態的規模比較大,如溶洞的圓形巖體等。一些巖溶形態的規模比較小,如土洞的長條形巖體等。
2. 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的基礎施工分析
2.1 基礎施工過程的地質災害
首先,巖溶地區巖土工程在基礎施工的過程中會引發地面的變形。巖溶地區有大量的石灰巖,這些石灰巖在遇到地下水之后會發生化學反應,使原來的巖體結構發生變化,如巖體塌落等等。一旦出現巖體塌落,地面就會出現變形,建筑物的結構也會遭到破壞。
其次,巖溶地區巖土工程在基礎施工的過程中會導致巖溶的塌陷。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都會對巖溶造成影響。就自然因素來看,地下水的運動流程會影響巖溶的發育,導致巖溶出現塌陷[2]。就人為因素來看,施工單位的基礎施工會改變地下水的運動規律,加速巖溶的塌陷。
2.2 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的基礎施工設計
首先,在施工之前,施工單位應該對當地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查。具體來說,施工單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該聘請專門的地質勘探專家,對當地區域的巖土工程特性和水文地質進行分析。第二,應該對當地的巖石類型進行判斷,分析巖溶地區的發育情況。第三,要根據當地的地理環境特征、水文地質條件、巖石發育情況制定施工方案。第四,要采用現代化的機械設備,確定勘查的鉆孔位置和鉆孔深度等等。
其次,在進行施工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以各項勘查資料作為設計依據。當進行鉆孔勘查之后,可以明確巖石的發育情況。一般來說,巖石的顏色、巖質都會影響到項目工程的質量,因此施工單位必須根據巖石的發育狀態確定巖溶地區的類型。以淺灰色、堅硬的微風化灰巖為例,這種巖石在溶隙中較為常見,施工單位可以以此判斷當地的巖土工程特性。
再次,在進行施工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保證樁基的穩定性。樁基是項目工程承重的關鍵,如果樁基不穩,就會影響建筑物的整體穩定性,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坍塌的情況,因此施工單位應該確保樁基的穩定性。在施工設計中,施工單位要沖孔至設計標高,然后對樁基的巖層進行分析,確定最終的標高額度,保證樁基的承重性能。
3. 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的基礎施工實踐
3.1 佛山一環桂和立交橋
為了更好地探討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的基礎施工問題,下文將列舉佛山一環貴和立交橋的實例,探討具體的基礎施工步驟。
佛山一環桂和立交橋的基礎施工步驟如下:第一,就樁基基礎來看,施工人員主要采用了鉆孔的方式,樁基的半徑大約在兩米左右,橋墩與橋墩之間的距離被限制在20m之內。在每個橋墩之下,都有承重的平臺,且平臺之間的距離為八米。為了保障項目工程的穩定性,在承重平臺的下方又放置了兩根基礎。當灌注工作完成之后,對橋樁的主體進行檢測,可以發現橋樁的高度為五十米左右。對抽芯進行檢驗,發現橋樁的一段正好處在巖溶地區之中,且當地的土質類型為軟塑黏土,如果不采用相關的加固措施,就會影響橋梁的整體穩定性,因此還需要對承重平臺進行鉆孔控制。第二,就當地地質來看,佛山一環桂和立交橋正好處在巖溶地區之中,在橋樁以下有石灰巖,為了使巖土工程滿足當地的地質條件,需要打三個鉆孔,第一個鉆孔為地下深度四十六米,在第一個鉆孔的周圍,有微風化灰巖。第二個鉆孔為地下深度52m,在第二個鉆孔周圍有完整微風化灰巖。第三個鉆孔為地下深度57m,且第三個鉆孔周圍的微風化石灰巖為漏斗狀。
3.2 英德大橋
下文將列舉佛英德大橋的實例,探討具體的基礎施工步驟。
英德大橋的基礎施工步驟如下:第一,需要對大橋狀態進行分析。通過測量,發現大橋的長度為444m,寬度為12m。由于大橋投入使用的時間較長,橋墩已經發生了病害,出現了偏移的情況。如果沒有采取有效手段,橋面會發生嚴重的變形,支座將無法繼續發揮支撐作用,因此需要對橋墩進行維修和加固。第二,把英德大橋的橋墩編成號,可以發現八號和九號橋墩正好處在巖溶地區之中,該地巖溶地區的最大高度可以達到7m。在巖溶地區中有大量的淤泥和黏土,而且巖溶地區的形態非常不規則。經過計算,溶洞的標高為17m左右,由于橋墩處在底層的巖溶地區之中,需要限制基礎樁尖標高的范圍,避免橋墩繼續傾斜。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德大橋的建設中,由于巖溶地區地貌相對復雜,還沒有采用先進的勘探手段,導致工程無法根據巖溶的分布規律展開建設。
4. 結論
綜上所述,巖溶地區的巖土工程具有特殊性,為了保障項目工程的質量,必須掌握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的特性。
參考文獻:
[1] 黃煥強. 巖溶地區巖土工程特性及基礎施工探討[J]. 西部資源, 2016(3):52-53.
[2] 黃波, 李慶. 工程地質勘查中水文地質問題分析[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 5(28):2-2.
[3] 龍治國, 高振宇, 陳德明. 武漢市巖溶地區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實例[J]. 建筑知識, 2015(1):162-164.
[4] 劉文華, 石丙飛, 廖瓊江. 巖溶地區建筑場地巖土工程勘察評價及基礎類型分析探討[C] 中國地質學會2007年生態環境脆弱區工程地質學術論壇. 2007.
[5] 龍治國, 高振宇, 陳德明. 武漢市巖溶地區高層建筑巖土工程分析與評價實例[J]. 建筑知識, 2015(1):162-164.
[6] 李德龍. 重慶焦石片區巖溶水動力水化學及其動態特征分析[J]. 西部資源, 2014(5):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