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松林 張海軍
摘要:指出了依據環境統計公報,近幾年來我國每年突發性環境事件高達數百起,這足以證明我國已經進入環境污染事故高發期。而我國環境應急監測還處于發展初期,各監測部門的應急監測預案還不完善,應急監測預案是做好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防范和應急監測工作的重要保證。結合自身的經驗提出了一套簡單實用的應急監測預案編制的思路。
關鍵詞:應急監測;預案;突發性;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X830.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7)8012102
1引言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具有形式多樣、發生突然、危害嚴重、處理處置艱巨的特性。應急監測又是做好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救援工作和處理處置工作的前提與關鍵,由于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具有以上特性,當事故發生時如果沒有一套完整的應急監測預案,應急監測工作的開展將舉步維艱。
2編制應急監測預案的必要性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二是對污染事故的處理處置[1]。而應急監測必須查明環境污染情況(包括污染物的種類、性質、數量、污染范圍、污染程度、擴散態勢等),以便于快速、準確地為事故處理決策部門提供環境動態信息資料。
但現行的各種應急預案主要針對的是環境質量常規監測和工業污染源監測,且內容相對籠統和空洞,這對監測部門的應急監測工作缺少現實指導意義[2]。 因此需要結合本區域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實用、科學、完整的應急監測預案體系,為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提供前提保障。
3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預案的編制步驟
3.1確保應急監測預案的權威性是首要任務
應急監測預案如果沒有權威性,那么當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它不能起到相應的指導協調作用,如同一紙空文。通常應由國家或者省級監測站下達編制應急監測預案的文件,市級監測站積極響應;或者市級監測站根據所轄區域具體情況,自行編制應急監測預案,然后報上級部門批準,以此保證所編制的應急監測預案具有法律保障和權威性。
3.2成立應急監測預案制定小組
在編制應急監測預案時所涉及到的內容專業性較強、知識面較廣,這不是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支由各領域專家和學者組成的隊伍——應急監測預案制定小組。小組主要負責制定日常準備工作程序、辨識可能出現的事故類型、制定應急監測行動響應計劃、確保應急監測人員的培訓和演練。
3.3明確預案目標與范圍
為了編制出的應急監測預案更具有針對性,必須先確定預案適用的行政區域范圍、環境污染事故種類以及應急監測所要達到的目的。
3.4做好區域內潛在風險源的辨識與評價是關鍵
應急監測預案應該建立于潛在事故源的辨識與評價之上,故該步驟是關鍵步驟[3]。通過調查和辨識,理出所轄區域內生產、經營和使用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單位及分布情況,識別可能引發事故的材料、系統、場所特征和生產過程。摸清危險化學品的品種、數量,評估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造成的危害程度。此外,風險源不僅包括廠礦企業等所屬的固定源,還包括流入所轄區域內的流動源,例如?;愤\輸車輛等。這類污染源可以從已發生的污染事故中篩選確定,建立本區域內流動風險源檔案庫。
3.5客觀地評價自身應急監測資源與能力
應急監測資源主要包括應急監測人員的數量、應急監測儀器設備、應急監測人員的防護設備、應急監測車輛、應急監測通訊和后勤保障等;應急監測能力主要包括應急監測人員的響應能力、布點采樣能力、實驗分析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應急監測培訓經歷等。對應急監測資源與能力的評價主要目的在于根據潛在的泄漏源制定出與自身應急監測資源和能力相匹配的應急策略,從而編寫出更符合實際的應急監測預案。
3.6闡明應急監測級別的劃分
在環境污染事故的不同階段所采取的應急監測行動有所不同,這就需要對事故發展態勢進行持續評估,可參照《國家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中的分級標準或者所在?。ㄊ校┘暗丶壥谐雠_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中的分級標準對事件進行分級。事故發生時可根據不同的級別啟動相應的應急監測組織機構、調配相應的應急監測資源。以市級監測站為例,一般分為三類情況。一類:污染程度大需全面監測評估;二類:污染程度一般需一般性監測;三類:污染程度小僅需了解掌握[4]。
3.7應急監測機構及其職責的確定
對應急監測機構及職責的確定在應急監測預案中顯得尤其重要,應急監測機構通常由應急監測領導小組、應急監測現場小組、實驗室分析小組、質量控制小組、綜合信息小組、專家咨詢小組、后勤保障小組等小組構成,可將其繪制成組織結構圖。在應急監測預案中必須預先詳細地闡明各成員小組的職責,以保障各司其職、有條不紊的開展應急監測工作。
3.8確定應急監測行動
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前、中、后期各應急監測小組所采取的實際行動就叫應急監測行動。應急監測行動是應急監測預案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包括如下程序:接警、事故地理位置的確定、潛在泄漏源信息庫查詢、事故評估和定級、啟動應急監測預案、初步擬定應急監測方案、準備儀器開赴現場、根據現場情況調整應急監測方案并展開現場監測和實驗室監測、數據匯總編制應急監測報告或快報并上報、應急監測終止、跟蹤監測、應急監測總結評估并歸檔。該部分應詳實地闡述應急監測行動各環節所采取的具體手段和方法,且宜將應急監測行動繪制成流程圖,有助于更加清楚的呈現應急監測預案。
3.9闡述應急監測培訓和演練制度
應急監測預案發布后,并不能完全的保證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發生時應急監測人員能快速有效的展開應急監測工作。所以,在編制應急監測預案時還應闡明對應急監測人員進行培訓和演練的相關內容,有利于應急監測人員對應急監測程序的了解和應急監測技術的掌握,同時也能找出應急監測預案的缺陷并及時做出修改。
3.10構建應急監測數據庫系統
研究預案適用區域范圍內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特點、規律,分析可能存在的環境風險,建立“潛在泄漏源信息庫”、“危險品特性庫”、“危險品歷史事故庫”。調查區域范圍內飲用水源地、醫院、學校等環境敏感點的分布情況,建立“環境敏感點數據庫”。同時還應建立“應急監測專家信息庫”等數據庫。
4結語
雖然近20多年來,我國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方面做出了不斷的努力,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的應急監測技術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做好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是一場持久戰、攻堅戰,對于如何編制出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應急監測預案仍在不斷的探尋。本文提出的編制思路在應急監測預案的編制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驍,連萍.加強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J].內蒙古環境保護,2005 (2):34~36.
[2]薛銳, 趙美玲, 曾皓錦,等. 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預案研究[J].中國應急救援,2007(5):33~34.
[3]吳宗之,劉茂.重大事故應急救援系統及預案導論[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3.
[4]李軍艷. 環保部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監測預案編制探討[J]. 環境科學,2013(10):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