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豬喘氣病又稱為豬支原體肺炎,是由豬肺炎支原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慢性傳染病。其特征為咳嗽、氣喘和呼吸困難,病變特征是融合性支氣管炎。本病雖然死亡率不高,但對患豬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在飼養管理條件不良或爆發流行的初期,以及有其它病原體繼發感染時,也可造成嚴重死亡,對發展養豬業帶來嚴重危害。該病的典型特征是長期喘氣、呈腹式呼吸、傳播快、不易根治,豬場一旦感染該病,很長時間都無法清除掉。2016年9月13日,三匯鎮畜牧獸醫站接診該病一例,筆者接診后進行了診斷治療,現報告如下:
1 發病的基本情況
2016年9月,合川區三匯鎮八字村6組養豬戶涂建國飼養有生豬186頭,其中母豬21頭, 30日齡以下仔豬有32頭,31日齡—60日齡仔豬29頭,61—150日齡架子豬48頭,151日齡以上育肥豬56頭。9月13日,畜主敘述說自己飼養的豬普遍喘氣嚴重,已經死亡了2頭仔豬。筆者接診后到了豬場,發現喘氣以60日齡以內的仔豬特別嚴重,喘氣的占比70%以上;61—150日齡的喘氣占比35%;151日齡以上的喘氣占比8%;母豬喘氣的只有2頭。
2 癥狀特征
病豬普遍咳嗽、喘氣、呼吸困難、呈腹式呼吸。測了2頭30日齡以內的病豬,體溫分別是40.2度、40.1度;1頭30公斤左右的病豬體溫為40.1度,一頭40公斤左右的病豬體溫為39.8度,一頭90公斤左右的病豬體溫39.5度。病豬普遍少食、消瘦,有少數病豬便秘,部分腹泄。主訴該場豬發病已經一月有余,用各種方法治療過,效果不明顯。
3 發病原因分析
2014、2015這兩年來,畜主從鄰近的獅灘鎮、龍市鎮、淶灘鎮購回了一些仔豬、母豬,豬的來源就比較復雜,有可能引入豬帶有該病;購回的豬與原有豬的圈舍相隔很近,圈與圈緊挨著的,所有的用具及飼養人員均沒有分開。這些情況就是該場流行喘氣病的原因。
4 解剖變化
解剖一頭病死豬的病變特征:肺臟顯著膨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病變部紅色呈半透明狀,界限明顯,指壓無彈性,切面濕潤致密,似新鮮的肌肉樣,稱“肉變”。肺門和縱膈淋巴結明顯腫大,呈灰白色,切面外翻、濕潤,邊緣輕度充血。肝、脾腫大,顏色變暗。
5 臨床診斷
根據體溫微高、喘氣、腹式呼吸、消瘦、病程長、反復發生、大豬癥狀輕微、死亡率低等癥狀,結合解剖變化、治療經過及發病史,診斷為患豬喘氣病即豬支原體肺炎。
6 治療措施
采取了投喂藥物與針劑注射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具體如下:
6.1 投喂藥物
1. 上午用阿莫西林可溶性粉(10%的規格,每公斤豬投喂0.3克),加麻杏石甘散(中藥預混劑袋裝,每公斤豬投喂0.5克);下午用替米考星(20%的規格,每公斤豬投喂0.2克)。 2. 上午用鹽酸土霉素(50%規格,每公斤0.2克),加穿心蓮(中藥預混劑袋裝,每公斤豬投喂0.5克);下午用泰樂菌素(30%的規格,每公斤豬投喂0.2克)。這兩種方法交叉使用,5天為一個療程。
6.2 針劑注射
1. 上午用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1克:10毫升每瓶規格的每50公斤豬注射1瓶)兌氨芐西林鈉(1克:1瓶規格的每50公斤豬注射1瓶)注射豬的一側耳根肌部,另一側注射穿心蓮注射液(規格10毫升每支,每50公斤一支);下午用替米考星注射液(規格3克:10毫升每支,每50公斤1支)注射一側,另一側注射麻杏石甘注射液(規格10毫升每支,每50公斤1支)。2. 上午用土霉素注射液(規格20%濃度:10毫升每支,每50公斤豬一支),下午用泰樂菌素粉針(規格1克每瓶,每50公斤豬一瓶)兌柴胡注射液(規格10毫升每支,每50公斤一支)。這兩種注射方法交叉使用,5天為一個療程。注射只針對特別嚴重的,多數病豬是投藥治療為主。
治療一月后,大部分豬恢復,只有5頭豬繼續喘氣。進行隔離后采用改善營養、調節代謝的方法,投喂了呼必凈、多西環素、黃芪多糖三種藥物。再治療一月后觀察,這5頭豬癥狀減輕,吃食基本恢復。然后對全場豬(妊娠母豬除外)用左旋咪唑進行一次驅蟲,驅蟲一周后全群豬進行一次豬三聯苗(豬瘟、豬丹毒、豬巴氏桿菌病)免疫。
7 體會
豬喘氣病是豬場一種非常頑固的疾病,這需要在引種、人工授精、環境條件、管理等方面加以特別的重視,最好是堅持自繁自養,引種要按照標準的引種規程操作。治療時采用土霉素、泰樂菌素、替米考星、卡那霉素為主,輔以麻杏石甘等中藥制劑,采取改善豬的營養、調節代謝等綜合措施。保持豬場定期驅蟲的制度,在南方地區定期用豬三聯苗(豬瘟、豬丹毒、豬巴氏桿菌病)免疫。對于豬喘氣病反復發生的頑固病例可考慮用豬支原體肺炎疫苗注射后用一定效果。
(作者單位:重慶市合川區三匯鎮畜牧獸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