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金小芹
摘要 總結洋蔥—芋頭立體套種栽培技術,包括品種選擇、播種育苗、定植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內容,以供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洋蔥;芋頭;套種;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3.2;S63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77-01
洋蔥和芋頭(又稱芋艿)為耐貯藏蔬菜,二者套作無需大棚設施,充分利用季節和茬口,洋蔥于9月下旬播種育苗,12月上旬前移栽,翌年5月下旬收獲,芋頭4月下旬播種育苗,6月上旬前移栽,10月下旬采收。一般可產紅皮洋蔥82.5 t/hm2,產值9萬元/hm2;芋頭45 t/hm2,產值13.5萬元/hm2;年產值22.5萬元/hm2,扣除物化成本3.75萬元/hm2,人工成本2.25萬元/hm2,純收入15萬元/hm2以上,投資少見效快,該模式在鹽城大豐地區示范種植666.67 hm2左右。現將洋蔥—芋頭立體套種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品種選擇
洋蔥品種有上海紅皮洋蔥、雙環紅皮圓蔥。芋頭品種有香梗芋、南京芋等高產優質、抗逆性強且風味口感質佳的品種。
2 播種育苗
2.1 洋蔥
洋蔥秧田選擇土壤肥沃、地勢平坦、保水性強、前茬非蔥蒜地塊,施用45%三元復合肥(15-15-15)750 kg/hm2、商品有機肥15 t/hm2,翻耕在20~30 cm土層中,秧床與大田比為1∶10~15。9月下旬播種,播種量37.5~45.0 kg/hm2,采取條播或撒播的方式,播種深度在2 cm左右。播種后用細土覆蓋,并于播后苗前用50%撲草凈1 500 mL/hm2或48%地樂胺3 75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封閉除草。為了防止雨水沖刷和陽光直射,在化學封閉后用麥秸稈或遮陽網覆蓋,全苗后選擇晴天下午將覆蓋物撤去,在蔥管未伸直前后用低濃度糞水進行第1次補水;在“直鉤”時視土壤墑情再補1次水;第3次補水掌握在2片真葉后,可結合補肥進行補水促壯苗。掌握苗齡45 d左右,苗高達20~25 cm,假莖粗1 cm,葉齡4~6葉時進行定植。
2.2 芋頭
芋頭于4月下旬(氣溫18~20 ℃)時播種,播前先進行曬種催芽。將貯藏的芋種取出曬種1~2 d后,采用溫室催芽或濕沙泥加蓋薄膜草簾或覆蓋遮陽網增溫進行催芽,一般7~10 d可發芽,當幼芽長到3~5 cm時去除覆蓋物接受光照,苗高15~20 cm時即可移栽定植,以單個母芋50 g左右計算,大田需種芋2 250 kg/hm2,要求達到頂芽充實、完整、大小一致[1]。
3 定植管理
3.1 洋蔥
紅皮洋蔥移栽時,為達到保肥、保濕、保溫、防倒、防冬季凍害的目的,需實行保護地栽培,移栽前結合精細整地施足商品有機肥15 t/hm2、45%復合肥(15-15-15)2 250 kg/hm2作基肥,深旋翻在20~30 cm的土層中,以保證紅皮洋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對養分的需求。為減輕草害,精細整地后覆膜前用50%乙草胺2 250 mL/hm2+48%地樂胺3 000 mL/hm2,或24%果爾1 125 mL/hm2兌水450 kg/hm2噴霧防治雜草。按2 m左右開挖1條排水溝形成小畦,溝深、寬均為20~30 cm,保證水暢其流。定植時,為保墑防凍,栽植深度掌握3 cm左右,同時保證葉鞘頸部露出地面。定植可選用3 cm竹片或鐵鍬穿膜打孔以縮小孔徑,達到穩根防倒、保溫防凍的作用,栽插密度掌握行株距20 cm×15 cm,栽植33萬株/hm2左右,定植結束后將排水口兩側及高處的地膜扎破保證灌溉時水能順利滲透,同時將地膜邊緣壓緊壓實在排水溝內防大風掀膜[2-3]。定植后7~10 d窨水促扎根、早活棵,促進苗土、膜土、膜口彌合,以增強冬季抗寒能力。翌年春季后,視土壤濕度、苗情、氣候等因素酌情補肥補水。進入鱗莖膨大期可掌握10~15 d窨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促進洋蔥鱗莖膨大。春季雨水較多時,需及時排水降漬。采收前10 d停止灌水。
3.2 芋頭
芋頭性喜溫暖濕潤,忌炎熱怕寒冷。因其植株葉面積較大,根部根毛少、吸收力弱、根及葉片結構均顯示水生植物特征,除水芋栽培于水田外,旱芋也應選擇潮濕地栽培,且需肥量大,耐肥性強,苗期對肥料濃度較為敏感。在前茬紅皮洋蔥采收后抓緊進行深耕翻熟化土壤。耕翻時施足商品有機肥15 t/hm2+45%三元復合肥(15-15-15)1 500 kg/hm2且應耕翻細耙在40~50 cm的土層中,為球莖膨大創造疏松肥沃的土壤環境。栽插株行距40 cm×60 cm,密度4.5萬株/hm2左右,栽插深度10~15 cm,每1.5 m(2行芋頭)開挖1條排水溝,深、寬均為30 cm。定植7~10 d后灌1次安根水。芋苗醒棵后須松土除草促進增溫透氣。當芋苗長至5~6葉時,結合追施肥料進行第1次培土。7月上旬前后當地上部分生長茂盛、地下莖塊開始膨大時進行第2次培土,結合培土追施經腐熟發酵的餅肥1 500 kg/hm2,開塘深施,以促進球莖迅速膨大[4]。在植株封行前,葉片大部分長出后(7月下旬)應進行第3次培土,使芋頭根部形成小高壟。芋頭喜潮濕怕干旱,故須保持一定的土壤濕度,尤其在生長中后期,天旱時應注意于傍晚灌水保濕(亦可溝灌)。有條件的地區,推廣行間撒鋪麥秸稈技術,以利保濕和熟化土壤。進入8月結芋期,視天氣、土壤濕度和芋頭葉片水分飽和狀況,于15~20 d灌1次水。4~5葉后每隔20 d用0.1 mg/kg多效唑噴施1次,以抑制營養生長過旺,合理調配光合產物及傳遞方向,促進球莖迅速膨大。及時摘除多余側芽,減少養分消耗,以免形成更多的子母芋,集中養分攻大芋。
4 病蟲害防治
4.1 洋蔥
紅皮洋蔥主要病蟲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疫病、蚜蟲、煙粉虱等,苗期霜霉病發病初期可選用75%百菌清或75%代森錳鋅1 000倍液防治。中期在灰霉病發生時可選用25%甲霜靈或50%撲海因1 000倍液防治;疫病發生時可選用50%疫霜靈1 0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煙粉虱發生嚴重時可選用25%吡蚜酮1 000倍液噴霧防治。推廣使用“黃板監測+成蟲誘殺+生物制劑”集成技術,以降低發生基數,減少化學農藥的用藥次數和用藥量。
4.2 芋頭
芋頭主要病蟲害有芋疫病、軟腐病、芋污斑病、蚜蟲、斜紋夜蛾及地下害蟲等。可推廣使用疫霜靈、代森錳鋅、百菌清等殺菌劑輪翻噴藥防治;蚜蟲達到防治指標時可選用吡蚜酮噴藥防治;斜紋夜蛾發生時可選用蘇云金桿菌或甲維茚·蟲威1 000倍液,推廣頻振式殺蟲燈誘殺和生物農藥防治多種葉菜類害蟲,對地下害蟲可使用苦參堿或丁硫克百威藥液灌根[5]。
5 采收
5.1 洋蔥
洋蔥在5月中旬后,當地上部葉開始倒伏,下部1~2片葉枯黃、假莖變軟、鱗莖外皮革質化時,選擇晴好天氣及時進行采收。
5.2 芋頭
芋頭進入10月下旬(霜降后)當葉片發黃萎縮、須根枯萎時,即為采收適期。采收時間以晴好天氣,露水干后為宜。凡留種及貯藏的芋頭,必須待其充分成熟,最好在早霜后采收,采收后晾曬1 d后再貯藏。
6 參考文獻
[1] 潘小珍.廣西鐘山縣芋頭無公害栽培技術[J].中國園藝文摘,2015(12):188-189.
[2] 蔣宏,王亮,張國森,等.酒泉洋蔥持續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中國蔬菜,2016(11):87-89.
[3] 曠碧峰,余席茂,劉志華,等.洋蔥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4(3):31-34.
[4] 周玲,董志德.芋頭優質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熱帶農業,2012(1):82-83.
[5] 董禮花,賈金川,范育明.芋頭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2(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