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學紅++程傳云
摘要 大棚桃一邊倒扇形栽培具有結果早、產量高、質量好、易管理的優點。本文從園地選擇、品種選擇、整地施肥、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控樹促花、溫濕度調控、果實管理、果實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方面總結大棚桃一邊倒扇形栽培技術,對大棚桃生產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大棚;桃樹;一邊倒;扇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6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92-01
桃樹一邊倒扇形栽培技術是將主干形的樹拉斜,讓桃樹斜生(向西或向南拉倒45°角)的高效優質栽培綜合新技術。一邊倒扇形栽培具有結果早、產量高、質量好、易管理四大優點。現將其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園地選擇
建園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背風向陽、地下水位低、土質疏松的砂壤土地塊[1]。要求周邊生態環境良好,不受工廠、城市生活垃圾及醫療廢棄物污染。
2 品種選擇
選擇需冷量低、花粉量大、自花結實率高、耐貯運且大棚栽培時果個大、色澤好、品質優的品種,如中油4號、中油5號、中油9號、中油11號、中油12號、中油14號、麗春等。
3 整地施肥
整平地面,均勻撒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37.5 t/hm2、過磷酸鈣750~1 500 kg/hm2,深翻20~40 cm,耙平地面。
4 定植
桃樹為喜光性植物,栽植的行向為南北向。一般可在秋季和春季栽培,以春季為好。定植行距為2~3 m,株距為0.8~1.0 m,定植密度4 500~6 000株/hm2,具體可根據大棚的寬度決定。栽植時挖寬度為80 cm、深度為80 cm的定植溝。施足有機肥后回填,回填的高度距地面約20 cm即可,然后澆透水沉實。定植時,先對根系進行修整,剪去過長、受傷的根系。栽植后及時澆透水。采用黑色地膜覆蓋保濕。定植后及時定干,定干高度為嫁接口上留10 cm,當新梢長至5~10 cm時,只保留1個飽滿芽,其他芽及時抹除。幼苗新梢長至20~30 cm時綁竹竿引縛,防止大風折斷。
5 整形修剪
一邊倒樹形就是主干形拉斜,讓桃樹斜生,當新梢長至50 cm左右發出側枝時,距地面40 cm留第1個側枝,第1 側枝長至20 cm時留10 cm摘心,促發二次枝。第2~8個側枝整形修剪同第1個側枝。主干上部新梢摘心促發側枝,上部4~5個側枝長至30~40 cm時,噴多效唑、烯唑醇或PBO促進花芽快速分化。當枝條長至30 cm左右時捋枝,及時抹除背上枝。如果兩邊側枝沒有萌發,可捋平背上枝留作結果枝。
升溫初萌芽前修剪主要是調整樹形和花芽量。第1年以整形為主。疏剪密生枝、細弱枝、徒長枝等,長果枝、徒長枝短剪,中果枝不剪。花前復剪,花芽膨大期,第1年保花不剪,第2年后花量大時,剪去徒長枝上部一部分,回縮細弱枝和無花枝。坐果后修剪,回縮疏除無果枝和直立徒長枝,疏除密生枝、無葉果枝,對徒長枝摘心控制生長。幼果期對所有新梢留5~6片葉摘心,每10 cm留1個新梢,對坐果量大的枝條采取拉、吊、支、撐等方法改變方向使果枝分布均勻。果實膨大至成熟期對生長過程中過多的細小枝、重疊枝、進行剪除,盡量保留30~40 cm長的一次性枝條,對旺長的側枝留10 cm摘心促發二次新梢。讓兩側枝條均勻分布在主干的兩側,每邊保留15~20個新梢,每株樹保留35個左右的側枝。采果后及時修剪更新,一邊倒栽培的樹形第1年首先要剪除背上枝、背下枝,再回縮兩邊的側枝,剪到最后留1~2個的1 cm左右隱芽為止。先剪樹下部80 cm處的枝條,待隱芽萌發新梢長至10 cm時再剪樹中部80 cm的兩側枝條,修剪方式同上,中部隱芽萌發新梢長至10 cm后開始修剪樹上部兩側枝條。待樹下部兩邊枝條長到30 cm時開始噴施PBO 250倍液,控制下部枝條生長;當上部枝條長到30 cm時,全樹噴施多效唑或烯效唑100~150倍液。連續噴2~3次,直到新梢停止生長。
6 肥水管理
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當新梢長到20~30 cm時開始第1次追肥,施碳酸氫銨375~600 kg/hm2或尿素150 kg/hm2。4—7月,每隔10~15 d撒施肥料1次,7月20日以前追肥以氮肥為主,加速樹體快速生長。8—9月以磷鉀肥為主。當樹高50~60 cm時,噴施葉面肥使新梢快速生長。每隔10 d用快速生長劑+磷酸二氫鉀+殺蟲劑或殺菌劑噴施1次,共計噴施2~3次。9月中下旬開溝施足基肥,溝深30 cm,施用經無害化處理的豬、雞糞75 t/hm2左右、鉀肥750 kg/hm2、磷肥1 500 kg/hm2,填平后灌透水。
7 控樹促花
當樹高達1.8~2.0 m時,使樹主干向西或向南拉倒45°角,形成一邊倒樹形,再將背上枝向兩邊拉平,整個樹形呈魚刺骨形狀,符合“一平、二滿、三透”的原則。6月中旬至7月下旬噴施多效唑等生長調節劑控制新梢生長,第1次噴施100倍液;第2次間隔3 d后噴施150倍液,第3次間隔3 d噴施200倍液,共噴施3次。噴施3次后發現新梢仍生
長,補噴多效唑或PBO 200倍液,停止澆水施肥。
8 溫濕度調控
長江中下游地區一般從11月中旬下霜,第1次下霜后,可以人工摘葉或噴施5%尿素促使落葉,通過7.2 ℃低溫400~800 h,大多數品種經過30~40 d可解除桃樹的自然休眠。需冷量滿足后開始升溫,升溫的第1~3天棚內溫度保持13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80%。4 d后每隔2 d升高1 ℃,15 d后保持氣溫10~27 ℃,最高不超過28 ℃,直至開花;花蕾露紅期氣溫可保持27 ℃連續3 d,促進開花。從升溫至開花需33~40 d。花期可通過人工授粉或果園放蜂,提高坐果率[2-3]。
開花期是大棚桃最關鍵的時期,開花期氣溫維持在15~18 ℃之間,最高不超過20 ℃,最低溫度-2 ℃易受凍,空氣濕度50%~60%,花期一般為15 d左右。
9 果實管理
落花后15 d,噴1遍PBO 150~200倍液,并進行第1次疏果,疏除并生果、畸形果、小果、朝天果及病蟲果。果實長到杏仁大小時開始定果,標準長枝留3~6個果,中果枝留2~3個果,短果枝留1~2個果,幼果生長期白天氣溫20~30 ℃,夜間不低于7 ℃,-1 ℃時幼果受凍。當新梢長到5~6葉時及時摘心,控制營養生長,提高坐果率。
果實膨大期根據土壤濕度結合澆水沖施復合肥或硫酸鉀。硬核期沖施高鉀型復合肥2次,每次施10~15 kg/hm2。溫度控制在20~25 ℃之間,濕度50%~60%,多次對新梢進行摘心,及時疏除過密新梢。果實膨大期每隔5~7 d噴1次磷酸二氫鉀促進果實膨大,著色期停止澆水并噴0.3%尿素溶液,增加果實含糖量。采收前5 d可以摘除部分葉片,促進果實著色。注意防控病蟲害[4]。
10 果實采收及采后管理
果實成熟后適時采收,分級包裝。果實采收結束,揭除棚膜,施碳銨15~20 kg/株。開始采果后修剪管理,結合噴施生長調劑,為第2年生產管理奠定基礎。采果后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控。
11 參考文獻
[1] 郭曉成,鄧琴鳳,高小寧,等.論我國桃產業發展的優勢、品種和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2004(6):5-7.
[2] 郭曉成,鄧琴鳳,高小寧,等.論我國桃產業發展的優勢、品種和栽培技術[J].西北園藝(果樹專刊),2004(3):5-7.
[3] 王海波,劉鳳之,王孝娣,等.葡萄和桃設施栽培技術:休眠調控與扣棚升溫[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4):23-27.
[4] 汪祖華,陸振翔,胡征令.我國桃育種栽培技術的進展與成就[J].中國果樹,198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