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鳳++龐啟亮++梁延海
摘要 從立地條件、菌種制作、栽培方式(碼垛栽培、覆土栽培、打孔栽培)等方面總結松杉靈芝林下栽培技術,并分析其經濟效益,提出注意事項,以期為松杉靈芝的科學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 松杉靈芝;林下;栽培技術;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 S567.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96-01
松杉靈芝(Ganoderma tsugae Murr.)又名松杉樹芝、鐵杉樹芝。目前,野生松杉靈芝資源數量有限,而且越來越少,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龍江等地,生長在枯死的落葉松樹干基部。大興安嶺地區擁有豐富的野生松杉靈芝資源。松杉靈芝是一種藥用真菌,其入藥在我國已有悠久的歷史,是中藥寶庫中一味珍貴藥材,具有增強免疫力、抑制腫瘤、保肝解毒、改善心腦血管功能、安神健腦、調節消化系統機能、潤肺平喘、抗衰老、美容、養顏等作用。打孔栽培松杉靈芝平均可打孔3 000個/hm2,使用菌種60袋/hm2,出芝率按50%計算,可產松杉靈芝1 500個/hm2,每個靈芝平均干重30 g,可產靈芝45 kg/hm2,按400元/kg計算,收益1.8萬元/hm2,除去人工成本,凈收益約1.65萬元/hm2。林內碼垛栽培和覆土栽培,每袋成本為3元,每袋可產1個靈芝子實體,每袋子實體平均干重25 g,每袋收益10元,去除成本,凈收益每袋7元。現將其林下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立地條件
選擇交通方便、選擇坡下位、地勢平緩、水源潔凈、森林郁閉度0.5~0.7、通風良好的林地。打孔栽培要有較多的伐根和倒木(落葉松、白樺、云杉等),林下栽培松杉靈芝要進行適當的林地清理[1]。
2 菌種制作
菌種要選擇適合當地栽培的菌種,最好是在當地栽培馴化過的品種。菌種要選擇菌絲旺盛,生命力強的菌種,嚴禁使用有污染、過熟或經過高溫生產出的菌種。2月下旬和8月下旬分2個批次生產栽培種。常用配方:闊葉樹木屑80%、麩皮18%、食糖1%、石膏1%。配制培養料,拌勻后裝入16.5 cm×36 cm×0.04 cm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裝濕料1.2~1.3 kg,常壓100 ℃滅菌6~8 h,冷卻后從一端接入原種,放置培養室23~26 ℃條件下培養,空氣相對濕度為40%~50%,35~40 d滿袋。微光條件下繼續培養15 d。
3 栽培管理
3.1 碼垛栽培
一是播種時間。5月中旬,春季土壤解凍后,地溫在5 ℃以上。二是場地清理。選擇水源好、地勢平緩的林地進行清理,清除地表面的倒木及雜草,在地上撒上1層白灰消毒。三是播種方法。將長好的菌袋棉塞拔除,平擺于林下,擺4層高[2]。四是采收晾曬。松杉靈芝邊緣的色澤和中間的色澤相同時,進入采收成熟期。成熟標志為菌蓋由薄變厚,表面革質;顏色由淺黃變紅褐色,漆光色澤,周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菌管內散發出少量紅色孢子粉。采收時,要去除雜物進行晾曬。
3.2 覆土栽培
一是播種時間。5月中旬至6月上旬。二是場地選擇。針闊混交林,林下腐殖層厚度20 cm左右,三分陽七分陰的疏林地。三是播種方法。根據木屑菌種的尺寸在林地內打穴栽培,每個穴之間間隔0.5 m,將長好的菌袋(直徑10 cm,高度20 cm)3個1組,其中1個完全脫袋,另外2個半脫袋,脫袋的菌種橫放在穴的中間,另外2個菌種脫袋的部分朝下直立擺放在兩側,然后將林下腐殖土填滿空隙,2個半脫袋的菌種露出地面5 cm[3]。四是開口。當菌種覆土5~7 d后,菌絲已充分恢復變白后,在2個半脫袋的菌種上面開直徑2 cm,深1.5 cm的圓型口[3]。五是管理。自然的天氣足夠滿足松杉靈芝的生長需求。在出芝期,如沒有遇到特別干旱的天氣,不用人工干預。六是采收晾曬。從覆土至采收需要55 d左右。采收晾曬同碼垛栽培。
3.3 打孔栽培
一是播種時間。5月中旬或8月下旬。二是場地選擇。大興安嶺地區已全面停止主伐,以往的木材采伐基地大多廢棄,留有大量伐根和倒木,非常適合接種松杉靈芝。三是接種方法。在林地內選擇半腐朽伐根和倒木離地面2 cm處進行打孔,鉆頭直徑18 mm,孔深3~5 cm,間距8~10 cm,用接種器接入菌種,菌種要打實[4]。四是出芝情況。第1年為菌絲生長階段,根據伐根或倒木的腐朽程度,決定出芝時間。當菌絲體長滿伐根或倒木即可出芝,第2年可少量出芝,第3年大量出芝。五是采收晾曬。同碼垛栽培。
4 注意事項
在林下栽培過程中,要根據當年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林內播種期,避免因溫度過低延長生育期,溫度過高造成靈芝菌袋污染,影響靈芝產量和品質。在出芝期間遇到高溫干旱天氣,可人工進行澆水,增加濕度,也可使用樹枝雜草等進行遮蓋。
5 參考文獻
[1] 欒泰龍.松杉靈芝仿生栽培技術[J].食用菌,2013(2):48-49.
[2] 龔永新,王紹柏,汪鋆植.三峽地區松杉靈芝馴化栽培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3(5):39-40.
[3] 閆麗華,陳學全,王麗,等.松杉靈芝藥用價值與人工栽培技術[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9(6):123.
[4] 宋友,張玉國,樸永春,等.長白山地區松杉靈芝的栽培技術[J].食用菌,20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