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對《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年論文引文的研究顯示:十年來附有引文的論文比例和篇均引文量大幅提高,篇均引文量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作者以漢語文獻為主要參考源,英語為其次,研究論題立足本土并具有國際視野;《中國行政管理》的參考文獻類型寬廣,視野開闊,文獻時間跨度大,權威性、新穎性較好;該刊自引率與國內其他學科名刊相當,形成了穩定的報道方向;引用期刊多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以國內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名刊為主。
關鍵詞:《中國行政管理》 引文研究 學術期刊
中圖分類號:D0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049-03
一、引言
傳承與借鑒是學術活動的基本規律。其主要體現就是科學論著之間的相互滲透,引文則是其具體化的表征,是科學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引文的頻次、語種、類型、年代等分布規律,可以發現論文作者的知識結構、學術方向以及論題背景和研究深度;也可以直接反映出作者消化吸收同類學科和其他學科最新情報的能力。一種學術期刊的研究性論文是否附有一定數量的規范引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刊物的水平與檔次。[1]
由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主辦、創刊于1985年的《中國行政管理》,是新中國成立后創辦的第一本研究行政管理的專業刊物,也是我國綜合反映政府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的重要核心期刊。“以學術為品質,繁榮行政管理科學;以應用為追求,推動行政管理實踐” 。[2]彰顯出刊物特色與辦刊方針。該刊在政治學、管理學和公共行政學科領域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利用引文分析法對該刊十年刊發的論文引文進行統計分析,力求揭示該刊論文作者在學術研究中參閱文獻時的各種規律和特點,也可發現科學論文之間繼承和創新的水平。對于廣大的管理學工作者、學者、讀者深層次了解該刊的學術水平、刊物特色;對于編者在審稿過程中進一步把握文獻背景、提升稿源質量都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選取《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十年120期刊發的全部論文(不含消息、通知等非學術論文)的紙質文獻,將論文中的參考文獻逐條錄入Excel并進行各種整合排序。筆者對文中所有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
二、統計分析
1.引文量
引文量是科學論文含有參考文獻的數量,他是引文鏈的基本特征之一。通過引文數量的分析,不僅可以揭示引證與被引證雙方的相互聯系,而且可以從定量的角度反引出論文之間的聯系強度。[3]為此,許多期刊編輯部對本刊的引文數量都會進行定期的統計分析。學術期刊引文量的大小受到該刊出版頻率、容量大小的影響。一般說來,出版頻率高、發文數量大的期刊,引文數量相對較高。所以,篇均引文量更能揭示學術期刊的學術性、創新性,以及刊發論文與學科之間的連接強度和作者對論題的研究背景與深度。
《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統計的全部論文中附有引文的論文2600篇,占72.87%,未附引文的論文824篇,占23.09%。總引文量19071篇次。近三年篇均引文量超過了2010年國內6063種期刊的平均引文量(8.10篇次)。[4]
從發文量來看,年均發文在350篇左右,較為恒定。除2003年發文量較小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350-380篇之間。而十年來附有引文的論文比例和篇均引文量卻大幅提高,篇均引文量保持了一個較高的增長水平,由2003年的4.94篇次增至2012年的9.28篇次,大有逐年提高趨勢。表明該刊編輯部長期以來注重學術規范,對刊發論文的學術背景和研究深度極為重視。
2.引文語種分布
考察、分析引文語種的分布對國家有關部門和經濟類院校有計劃的引進外文文獻、譯文選題、外語教育等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統計期刊論文作者與其他國家橫向聯系與交流的程度,以及使用各種語言的狀況。同時也能折射出該刊作者的研究受國際先進的理念、成果的影響程度。
表二顯示:《中國行政管理》論文作者參考文獻的語種以漢語和英語為主。其中,漢語文獻15557篇次,占到總引文量的81.57%,說明漢語文獻是該刊作者參閱的主渠道;英文文獻3459篇次,占18.14%,反映出論文作者運用英語能力較強,研究論題立足本土且具有國際視野。日語、德語和其他語種的文獻比例較低,說明該刊作者對使用英語以外的其他國家語言文獻的捕獲能力和閱讀能力尚待進一步加強。
3.引文類型分布
研究引文文獻類型的分布,可以了解《中國行政管理》論文引文的文獻來源和構成比例,以及該刊論文作者的閱讀取向,相對地顯示各類型文獻載體的情報價值、地位和利用情況。
表三顯示:該刊2003-2012引文類型不僅涵蓋了國家出版物中的圖書、期刊、報紙、也包括論文集、學位論文、網絡資源非國家出版物。其中,期刊文獻7989篇次,占41.89%;圖書文獻8300篇次,占43.52%。從文獻總量上看,圖書、期刊各占到4成以上。圖書具有內容專深、論述系統、知識全面、觀點成熟、可信度較高的特點,使得被引用率較高。管理學與其他學科一樣,最新的研究成果幾乎都是通過期刊論文得以傳播,這就使期刊成為了該刊論文作者的又一重要情報源。值得關注的是文獻類型中的學位論文、論文集、網絡文獻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說明這些文獻的情報價值日益突顯,正逐步進入了管理學學科工作者的視線,并在研究過程中得以參考。筆者堅信,在未來的時間里以網絡資源、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為主的非國家出版物一定會成為包括管理學科和其他學科研究者的另一重要情報源。
4.引文年代分布
對引文的年代分布規律進行研究,是引文分析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反映了被引用文獻的出版、傳播和利用情況,是探討文獻老化情況的重要手段。我們可以以此確定文獻的閱覽方式和保存年限,使文獻利用率達到最佳值。選取《中國行政管理》引用最多的圖書、期刊兩種文獻類型作為分析樣本,以揭示該刊論文作者參考文獻的一些基本規律。
4.1總體分布:從表四中看到,該刊引用20年以前的圖書、期刊文獻分別為1102篇次(占13.28%)和432篇次(占5.41%)。圖書類文獻的85.46%,期刊類文獻的94.15%,是20年以內產生的文獻,基本滿足了該刊2003-2012年刊發論文的參考文獻需求。同時,也可以看到20年的引文文獻跨度里,引用圖書類文獻的最大引用峰值出現在圖書出版后的第四年,占引文總量的10.07%,最高引用區間是圖書出版后的2-4年;引用期刊類文獻的最大引用峰值出現在期刊出版后的第一年,占引文總量的15.62%,最高引用區間是期刊出版后的1-4年。從引用當年文獻看,圖書文獻93篇次(占1.12%),期刊文獻279篇次(占3.49%);這說明該刊論文作者引用當年出版的文獻類型比例,期刊明顯高于圖書。這是因為期刊從出版、傳播到利用的時差小于圖書。
4.2引文半衰期:文獻的半衰期是指某學科目前所利用文獻的一半是在多長時間發表的,這是衡量文獻老化速度的重要指標。依據表四計算得知,《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年論文引文的半衰期分別為為6.5年(圖書類文獻)和3.4年(期刊類文獻)。這說明,該刊作者引用文獻的一半分別是6.5年和3.4年內產生的文獻。
5.自引分布
自引是一種重要而常見的引文形式。產生自引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希望把目前的工作與以前的工作相聯系,使研究成果不斷升華、繼承和發展。因此,自引是一種必然的文獻現象,也是科學文獻交流的基本屬性之一。[5]對同一期刊自引率的統計,可以用來分析該刊的報道方向、用稿標準和選文范圍是否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
自引分為著者個人自引和期刊自引。著者在論文中引用本人已發表的論文,稱為著者自引;期刊論文引用本刊已發表的論文,稱為期刊自引。[6]
表5顯示:《中國行政管理》十年附有引文的2600篇中(見表一),自引總篇次為1368條,其中期刊自引747條,自引率3.9%;作者自引621條,自引率3.3%。這一數據顯示,該刊與國內其他學科名刊的自引率(3%-5%)相當。7。據筆者調查,教育學名刊《教育研究》的自引率為3.36%,心理學名刊《心理學報》的自引率為3.15%,體育學名刊《體育科學》的自引率為4.12%,經濟學名刊《經濟研究》的自引率為4.5%。
情報計量學理論認為:學術期刊的自引率太高,表明該刊論文創新性、原創性不足;太低又表明該刊論題連續性、穩定性不夠。8從自引率看,該刊已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報道方向,論文的創新性、原創性較好,部分作者在某些專題的研究上比較深入,課題持續穩定,研究方向明確
6.引用中文期刊的分布
中文期刊是本土學者的主要情報源。統計分析引用主要中文期刊的分布,不僅對作者和讀者進一步了解掌握、有針對性的選擇文獻源有一定的意義,編者在審稿過程中對論文背景的考察也會有適當的幫助。
表6.《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論文引用中文期刊前40種列表
統計得知:《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年引用中文期刊1252種,5592篇次(含該刊自引)。占期刊引用總篇次的70%(5592/7989)。其中,全國中文核心期刊814種,占引用期刊種數的65%,引用期刊幾乎涵蓋了人文社會科學的所有領域。
該刊引用最多的前40種期刊以社會科學、大學學報、管理學科類名刊為主,引用篇次達2162,占該刊引用中文期刊總篇次的38.66%。可見,表6所列期刊對該刊的貢獻十分明顯。另外,表6顯示:社會科學名刊《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經濟學名刊《經濟研究》等已成為本刊作者的首要參考期刊。
三、結論
“十年磨一劍”。
《中國行政管理》所附引文十年間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引文類型、引文語種也從原來較為單一變得更趨豐富;引文的年代分布、自引比例更趨合理;引用其他中文名刊的比例更是大幅提高。從而表明該刊所發論文不僅強調原創水平,同時,也更加注重對論文學術背景深度的研究。
第一,《中國行政管理》2003-2012年絕對引文量從415篇上升到2775篇,篇均引文量從4.94篇上升到9.28篇。近三年的篇均引文量明顯高于2010年國內期刊的平均引文量(8.10篇次)9,并呈逐年上升之勢。
第二,該刊以中文為主要參考文獻源,英文為其次。統計結果顯示:漢語文獻占到總引文量的81.57%;英文文獻占到18.14%,折射出研究論題立足本土且具有國際視野。
第三,該刊引文類型寬廣,作者參考文獻視野開闊。2003-2012引文類型不僅涵蓋了國家出版物中的圖書、期刊、報紙,也包括會議文集、學位論文、網絡資源非國家出版物。其中,圖書文獻占43.52%,期刊文獻占41.89%。
第四,參考文獻時間跨度大,引用文獻的權威性、新穎性較好。該刊部分論文引用文獻的出版時間跨度長達20年,這說明該刊作者不僅關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同時,也關注到了歷史文獻中的經典。
第五,該刊自引率(3.9%)與國內其他學科名刊相當10,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報道方向。這些期刊與該刊的共同點是:論文的創新性、原創性較好,部分作者在某些專題的研究上比較深入,課題持續穩定,研究方向明確。
第六,引用期刊多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以國內社會學、管理學名刊為主。從表6中可以看到:十年來,引用80篇次以上的期刊如,《中國社會科學》、《政治學研究》、《經濟研究》及國內著名大學學報學報均為本學科的重要核心期刊。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中國行政管理》已當之無愧地成為了國內政治學科、管理學科的重要核心期刊。盡管在近2萬條引文中也發現了為數極少的引文項目尚待規范,但這絲毫不能撼動該刊在本學科領域中的領軍地位和學術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楊蘭生等.2000-2001年《體育科學》論文引文統計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2),85
[2]編輯部:征訂啟事[J]中國行政管理.2013(3),封4
[3][5][6][8]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363;373;374;385
[4][9]曾建勛:2010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葉云(1961-),男,重慶市北碚圖書館館員。